特有理

人生的价值在于思想
正文

请允许我“幼稚”

(2014-11-30 21:51:47) 下一个
请允许我“幼稚”

特有理
2014-11-30

哲学给人的印象就是高深,就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大道理。谈哲学,就像华山论剑,必须能报出门派、报出名号,师从何人、辈分老几。否者绝对进不了山门。但凡谈哲学,基本就得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亦或像禅宗那样,欲言又止、欲说还休,一个pose就能道尽天下玄机。一般如我等俗人,一开口谈哲学就会让人觉得特幼稚。据说某名人曾经说过:每当他想到一个自认为很有哲理的词语,最后总是发现那句话早已经被以前的哲学大师说过了。你说这位名人狠不狠?这分明是冲着我等俗人说的:小子你闭嘴吧,你能想到的东西大师们早已经想过了!这位名人好像就是那位说“我思故我在”的大师。
 
“越是幼稚的言语就越是接近真理”,这也是一句似曾相识的话,《皇帝的新衣》好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曾在网上发帖质疑传统的黑洞理论,随即就有物理大拿质问道:“你没学过物理吧?”其实我确实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宏观物理》,我的“幼稚”想法在于:恒星的消亡是因为能量已经从恒星这个节点传递到了大范围的空间,为何反而形成了比恒星还要强大的引力场?这种疑问来自最简单的逻辑思维是明显的,但是很多问题就像我在《悖论的启示》那篇文章里提到的,很多本质性的差异往往来自于最微小的基本偏差。一方面,人类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另一方面,人类的错误也是在螺旋式上升。不管我的问题是对是错,用经典体系来证明未曾验证的理论则肯定不是科学的思维。再坚实的理论体系也只能适合有限的时空范围,其含义在于:只要理论体系的时空范围开始扩展,其初始的偏差就会显现。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理论从初始就没有偏差,那么它就应该可以适用于无限时空,那它就是终极真理。然而,没有人敢说哪个理论体系就是终极真理。人们应该看到:任何科学体系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不断修正初始偏差的基础上。比如说《天文学》,那么多人、那么长时间仰望星空,不是还会犯《地心说》的“错误”?据说现在又有人在重新塑造《地心说》的理论,不过真假有待考证。
 
“幼稚”的思维就像买彩票,没有那些不中奖号码形成的“错误”空间,就不会有中奖机会的存在。像哲学这种“高大上”的学问,往往被学哲学的人认为是:“道可道,非常道”。正是由于哲学的发展体现了人类智力分布的差异,哲学基本上就与智慧画上了等号,哲学殿堂的门口就被挂上了“俗人免进”牌子。通俗地讲,哲学不接地气由来已久了。由于哲学是一种宏观性思维,因而受哲学熏陶的人大都喜欢从大处着眼。然而“细节是魔鬼”,没有足够的细节梳理而动不动谈体系、谈方法,只能导致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再多的哲理、再多的名言,与自然规律相比也是沧海之一粟,也无法将天下的道理一网打尽。况且哲学本身就是一种试图用不精确的日常语言来描述宏观规律的思想体系,很多语表达都纠缠着多重概念,或是整出一些奇怪的文字组合却没有明确的定义。难怪哲学越来越成为一种智力游戏,而非全人类思想的基础。我斗胆谈哲学,就是希望它能够“普通化”一些。哲学只有成为普通人都熟悉的学问,只有在初浅的层次上不断地进行思维的碰撞,它才能真正具有“科学性”的发展。没有普通人“幼稚”的积累,哲学真的会走向死亡。
 
因此,请允许我“幼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