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46)
89年学运的时候,在广场上远远的见过他的身影,那时他是“天安门广场四君子”之一。 老实说,瘦瘦的没什么印象,只知道他是北师大的老师,学运中风头正健。
那个时候通讯真不发达,连他的样子我都不清楚。他写的<审美与人的自由>,没看懂,第一页都没读完就搁一边儿了。
90年代初到了国外,我才看到有关六四的很多影像资料,才算第一次“见到”刘晓波。他原来长这样儿,说话还有点结巴呀,整个一书生气十足的神人,用这么逗的语气谈六四戒严,让我马上对他特有好感,反正就觉他和其它的那几位学运人物不一样。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居然找到了那一段录像,那时的刘晓波也就三十多岁吧,年轻。
后来,我的一些糊涂观点慢慢得到纠正:虽然六四之后刘晓波被判刑入狱,其实他根本不算什么政府说的“操纵学运的黑手”。他什么也操控不了, 不过是个有点一根筋的知识分子。 很多地方他不赞同学生的做法, 并且在六四血案发生之前就对这场运动做出了公开的尖锐的批评:
“我觉得这次学生运动的一个重大失误就在于,它只强调和政府之间的对抗关系, 而忽略了,甚至淡漠了自身的民主建设。”
非常可惜,刘晓波等一批知识分子,拥有理性,却无能为力,因为一边是不讲理性的政府,另一边是不讲理性的学生。
“进入具体运作,能不能用理性把握自己的行为?能不能在万众欢腾的情况下,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这太难了!”
再后来,我自己的生活也忙忙碌碌,没有时间去关注刘晓波的动态,隐约间,他好像又被关起来了。。。他又被放出来了。。。他发表了《零八宪章》。。。他获得2010诺贝尔和平奖。。。他病了。。。他死了。
他后来的言论我知道的有限,也不是全赞成。对于他的坚韧我只有望尘莫及的份儿。
现在的年轻人应该不太知道他。
比我们下面几届的学弟学妹们,没有亲身经历过那场学运, 应该也没太关注他。
这样挺好。忘了他吧, 他是我们这一批人的,独有的,一点记忆。 就像那场学运,尽管有许多的不堪回首,可有些特别特别特别纯洁的东西,留下,不死。
*******************************************************
对于民主,现在我同意这样的观点:国家建构,是指政府的统治能力(公共建设,提供各种服务,维持秩序等的能力)。 民主自由当然是好东西, 但是如果反过来消弱了国家建构,那也是一种灾难。现在的中国虽然离民主自由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国家建构的水平越来越高,这也是一种进步,应该看到。这种进步最终会有利于政体上的改变。
他后来的言论我知道的有限,也不是全赞成。对于他的坚韧我只有望尘莫及的份儿"。
说的真实感性,我完全赞成。他就是21世纪中国的唐吉哥德,不可为而为之,想起了鲁迅先生的“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呜呼哀哉,尚飨。晓波先生。
有大海处,就有你。
这就是取缔六四,以法律制止“零八宪章”蔓延传播的真正意义所在,不管共产党政府的企图是什么。
学生运动中的学生和政府背后的文化本质是一致的,那是问题所在,刘看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以一己之力对抗这种文化,勇气可嘉,但完全低估了这种文化怪兽的吃人力量,最后被这样的文化吞噬。叹息!
文化是基础,政体是塔尖,如果倒过来,社会就乱了。中国的问题要从文化着手,而文化本身正向着西方资本文化转换,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天下事要躬自入局”。海外有各种各样美妙高超的思想,而回去付诸实践,为之牺牲的,只有一个刘晓波。
俺对你这段话很赞赏。
非常非常好的文章, 真实感人,我们大家跟你差不多,都是 “他的言论我知道的有限,也不是全赞成。对于他的坚韧我只有望尘莫及的份儿。”
关于民主,我比你知道的少得多。作为科学家, 只知道一点,没有自由思考的习惯,难以做出发现。 习惯的培养需要土壤和环境。
再次谢谢你的分享, 向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