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韩国的第一顿早餐

(2005-10-03 00:22:32) 下一个

200291     星期天  

今天早上,我们在新家做了第一顿早餐,其实也就一杯牛奶,一碗泡面而已。因为煤气灶要到中午才能装好,冰箱里也空空如也,这面还是从上海带来的。

    说这是新家,还真够新的,除了房子不太新,房间里的墙纸,地板都是新铺的。电器厨具餐具也都是崭新锃亮的,卧室的床和床上用品也都是新的,当然,这也是我们来韩国新生活的开始。

    29日下午抵达盆塘甲天下汉语学院总部,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就投入到听课讲课评课中,两三天魔鬼似的训练,我们累得人仰马翻。唯一的安慰是可以品尝各种韩国料理,而且分文不花。

     昨天下午,跟随分院的副院长来到利川,这是京畿道的一个小城市,以瓷器温泉大米闻名于世。虽说开车去汉城得一个小时,有些偏远,但这个高高低低的小山城里,有很多韩国风味的民居让我打心眼儿喜欢,尤其是那种用大块光滑的鹅卵石砌成的,红砖的墙的房子也不错。

学院不大,二楼十来间房而已,小巧而雅致。宿舍就在学院后面的公寓楼五层,五分钟就到。打开门,踩在碎花纹的长廊上,我立刻就喜欢上了它,客厅很大,不像在寸土寸金的盆塘,多几个人转身都困难,外面还有长长的阳台,因为房屋地势很高,大半个利川尽收眼底。先下手为强,我们住了大的一间,小间留给后来的人住。

打开大包小包,把东西一一归类放好,各就其位。躺在床上,我们仨兴奋得睡不着,一溜聊下去,直到凌晨五点才迷迷糊糊睡过去。我得先介绍介绍我的这两位战友。施扬,是上海和黑龙江二合一产品,身兼北方的豪爽南方的细致;张靖,来自北京,有皇城根儿的人特有的大气。三人还真是一见如故,刚见面就把第一次怎样make love 这样私人的事儿都端出来了。补充一下,她俩都结婚了,在韩国就得叫阿朱妈了,不过千万千万不要这样叫,大妈大婶儿的叫你你爱听吗?

今天上午十点左右,院长的先生来接我们去E-mart采购生活用品(学院是家族产业,院长是位女的,具体管理的是她的姐夫,副院长。)说来还真过意不去,今天是院长女儿离开韩国去上海留学的日子,韩先生因为我们没能去机场为女儿送行。

我们早列好了shopping list,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和一些食物。

Emart在上海也有,就跟我们常去的家乐福,乐购差不多。我们首当其冲的是食品区,国计民生当然是头等大事。蔬菜倒是挺水灵的,水果也很新鲜,只是价格贵得吓你几跳,按照当时人民币跟韩币,1150 的汇率,这里的苹果六块钱一个,大米十块钱一斤,即便盆塘的老前辈们已经给我们打过预防针了,  在诱人的蔬菜和水果面前,我们还是驻足难前,因为价格表上那一串串的零。

我尽量挑数字小的买,眼尖的张靖总是又看到更便宜的。在上海北京,我们仨都是衣食无忧,不知油盐柴米价的主儿,今儿个,在现实环境中我们立马变得斤斤计较,不,两两计较,要知道,这里一两蘑菇就是几百韩币呢。我们心照不宣达成以下协议:坚持一切以价格低为原则两年不变。 除了米油盐酱醋等,我们那天就买了一个大萝卜,一把韭菜,一袋方便面,一个卷心菜,几两碎肉(说下脚料更确切些。),就花了六万八千多韩币。对了,还有一大把香蕉,幸亏施扬是学韩语出身,否则,再醒目的特价标志我们俩也是不认得。

在二楼,韩先生给我们买了挂衣架,晒衣台,电视柜,另外还有一些浴室用品和厨房用品,保鲜膜什么的都没拉下。当他再为我们挑选浴室拖鞋的时候,我们上前止住了他,天啦,这是老板吗?怎么比老爸还细心。更让我们感动的是,我们从他家摘了辣椒和大葱回来时,看到家里一大帮工人在忙乎。哇噻,好大的原木桌,好漂亮的红木靠背椅,一定是他们见了我们吃饭时跪坐在那里的难受劲儿,考虑到中国人的习惯,才买了普通韩国人家里不太见到的桌椅。

韩先生帮我们安装好一切走了,剩下我们打量着这房间感叹不已,资本家也太慈善了些吧。合同上只写着提供卫,煤,气设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