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163.com/dy/article/KDMETMAH05566ZGM.html
11月1日,台湾艺人黄安的一条社交动态引爆两岸网络。
他坐在台北街头的车里实时拍摄,手指点开高德地图,屏幕上台北的街道细到巷弄都清晰可辨,车道级导航精准提示前方100米走左侧车道,连红绿灯倒计时都分秒不差。
黄安对着镜头难掩激动:以前用其他导航,重庆北路能念成众庆北路,二段能说成二吨,现在终于不用在导航里盲人摸象了!
这则看似普通的APP体验分享,实则是两岸数字生活加速融合的重要标志。当高德地图实现台湾全岛覆盖,那些跳动在屏幕上的路线,早已不只是指路工具,更成了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直观见证。
长期以来,台湾地区的导航市场被谷歌地图、苹果地图等境外软件垄断。
这些软件虽能基本满足定位需求,但在本地化适配和信息更新上存在诸多短板。
更让人困扰的是信息更新滞后,新开的店铺、修通的支路往往几个月都无法在地图上找到,甚至部分偏远地区的乡间小路根本没有标注,导航到半路就成了无头苍蝇。
此外,台湾地区曾长期设置数字隔离墙,大陆的高德、腾讯等地图软件因政策限制无法正常落地,两岸同胞往来时,不得不切换不同导航软件,常常出现路线错乱、定位偏差等问题,给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如今,这一局面彻底改变。
高德地图已实现台湾全岛无缝覆盖,从台北101到台南百年小吃街,从高雄爱河到花莲盘山公路,无论是城市主干道、高速路网,还是巷弄里的便利店、菜市场,都被精准标注。
更令人惊喜的是技术功能的全面落地:2022年完成街道级标注,2024年实现3D实景渲染,2025年6月车道级导航正式上线,能精确到每条行车道的行驶指引和红绿灯状态。
继高德之后,腾讯地图也已启动台湾本地化服务,目前核心城市的导航功能已基本完善,全岛覆盖指日可待。
数据显示,短短几个月内,已有超过300万台湾用户将手机导航换成了高德,其中不乏网约车司机、旅游从业者等对导航精度要求极高的群体。
本地化适配的用心,让台湾用户倍感亲切。研发团队针对台湾地区的语言习惯,优化了语音播报系统,将生硬的方位词替换为更贴近生活的表述,解决了境外导航鸡同鸭讲的尴尬。
同时,地图还完整保留了台湾街道的文化印记,辽宁街杭州南路福州街等与大陆城市对应的路名清晰标注。
有时候搜上海街,地图还会联动显示上海的同名街道街景,让课本里的大陆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
高德地图能在台湾实现厘米级精准导航,核心得益于两大卫星系统的技术支撑。
作为定位的尺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早已实现全球组网,由48颗卫星组成的天网,能提供动态厘米级、静态毫米级的定位精度。
即使在台北101这样的高楼密集区,北斗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也能穿透建筑遮挡,通过三颗以上卫星的信号交叉定位,将位置误差控制在一米以内。
如今,高德地图对北斗定位服务的日均调用量高达6000亿次,这是境外导航系统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
如果说北斗是定位利器,吉林一号遥感卫星就是绘图画笔。
这组被称为太空千里眼的卫星群,具备24小时全天候扫描能力,可见光分辨率达到0.7米级,连台北桃园机场的飞机起降、港口码头的人员活动都能清晰捕捉。
高德的台湾地图底图,正是基于这些遥感影像绘制而成:先通过卫星拍摄获取全域地理数据,再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提取道路、建筑、路标等元素,经过AI算法优化后,形成精确的数字地图。
从街道轮廓到建筑形态,从自然景观到人文地标,每一个细节都源于真实的地理信息采集。
AI算法的赋能让地图活了起来。
高德搭建了众包+智能的更新体系,一方面收集台湾本地公开资料、货运轨迹,另一方面借助大陆外卖骑手等用户群体的实时轨迹回传,每天产生百万级的数据样本。
高德地图能在台湾快速普及,本质上是市场需求推动的结果。台湾民众对便捷导航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境外导航软件的诸多短板,让大家早已期待更贴合中文使用习惯、信息更精准的产品。
这种基于民生需求的市场选择,比任何宣传都更有说服力。
高德地图在台湾的落地,离不开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大环境。近年来,大陆持续推进两岸在民生领域的互联互通,为各类便民服务的落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台办发言人在11月5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对美好、便捷生活的追求是两岸同胞的权利。我们对此喜闻乐见,希望越来越多台湾同胞可以享受到大陆的好产品、好服务。
官方用喜闻乐见水到渠成这样的表述,既肯定了这一现象的积极意义,也表明这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
与此同时,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让两岸民众的往来更加便捷。
11月,大陆移民管理局宣布新政:大陆居民赴台探亲申请不再局限于户籍地,全国任意县级以上公安出入境机关都能办理;台胞证签发口岸的数量也从58个增加到100个,遍布全国各地。
这些政策与高德地图的落地相互呼应,从出行导航到手续办理,全方位打通两岸民生交流的堵点,让融合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同胞。
对台湾民众而言,高德地图的普及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网约车行业的效率提升尤为明显。
据统计,台北地区使用高德导航的网约车,接单响应速度平均提升28%,绕路率下降35%,乘客投诉量减少近五成。
司机们普遍反映,实时路况更新、车道级指引、违章摄像头提醒等功能,让驾驶更安全、更高效。
地图上的路名,藏着两岸最深的文化联结。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上海建筑师郑定邦受命规划台北街道,他将中国地图铺在台北街图上,按上北下南的原则命名街道:
西北有宁夏路、甘肃路,东南有福州街、泉州街,东北片集中了东北地名,西南片对应大陆西南省份。
这些路名承载着历史记忆,是两岸同根同源的直接见证。
高德地图完整保留了这些文化印记,当台湾用户导航经过南京东路成都路广州街时,无形中加深了对大陆城市的认知;而大陆用户在地图上看到这些熟悉的路名,也会感受到两岸的亲近感。
更让人动容的是,有台湾家长用地图给孩子讲解路名的由来,告诉他们我们的根在大陆。
这种通过日常工具实现的文化传递,比生硬的宣讲更有感染力,让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目前,大陆端的准备工作已经稳步推进: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早已通车,这座离台湾最近的铁路桥,建设时就预留了往新竹延伸的接口;温福高铁作为京台高铁的关键一段,通车后温州到福州仅需1小时,进一步打通了长三角到福建的通道。
除了交通,两岸在更多民生领域的融合正在加速。随着导航软件的互通,支付、电商、社交媒体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也被提上日程。
有台湾网友期待:希望以后支付宝、微信支付也能在台湾全面使用,像在大陆一样实现一部手机走天下。
这种期待并非遥不可及,当技术打破壁垒、民心渴望融合,更多便民服务的互通只是时间问题。
结语:
高德地图在台湾落地后,两岸网友纷纷留言点赞。
大陆网友则感慨万千:地图都通了,两岸统一还会远吗?
不少两岸家庭更是直呼太方便了。
台湾媒体对这一现象给予了高度关注,多家媒体发文称,高德地图在台湾的普及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两岸融合的必然。
国台办的表态传递出明确信号:两岸融合发展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人为的阻碍都无法逆转。
发言人强调,大陆始终致力于促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让两岸同胞共享发展成果、共度美好生活。
大陆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更多便民措施的落地,从简化赴台探亲手续到增加台胞证签发口岸,从扩大两岸教育交流到深化经贸合作,一系列举措都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两岸同胞在融合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