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坛子里好几个都晒这玩意儿,俺也晒一个吧,清水煮肉片还差不多,清水煮白菜不爱吃!
[
阅读全文]
        
 
        
                
        
                
        
        
          
《情感价值》在今年戛纳电影节获了大奖,名单公布后,得到15分钟的掌声。这部挪威导演兼编剧JoachimTrier自编自导的电影得到同行圈的认可和厚爱爱,是什么故事情节呢?
姐姐Nora和妹妹Agnes从小住在一个老房子里,二战时她们的奶奶曾经参加秘密抗纳粹组织,后被警卫军逮捕到纳粹监狱服刑,经历过拷打逼供等变态的两年,出狱后被折磨得了战争综合症。不久后就在祖上[
阅读全文]
        
 
        
                
        
                
        
        
          (前一篇文字中几个关键字选错打错,只好删掉重新发帖,不知道为什么文学城发表过的文章不能改错字。)我比较心软,对滴水之恩,我永世相报,把恩看得太重。但是与一个拖延症交友,每每想一起活动就有一次未知的结局,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是后悔。可是几十年以来,在一个本应该报答一世还是逃离一世的选择中,我犹豫了差不多好几年,最近慢慢的拖着不见面,不[
阅读全文]
        
 
        
                
        
                
        
        
          
终于等到了三朵大花一起开,满屋那个香啊!心里那个美啊!
明天炒蛋有食材了。。。
[
阅读全文]
        
 
        
                
        
                
        
        
          
这几天天热,俺把宝贝昙花搬到外边晒太阳,也随便换个大花盆,这植物长得歪歪扭扭,横七竖八,一堆叶子缠在一起,俺想搭个架子让叶片精神抖擞立着,不知道用什么材料搭,还是反动势力点子多,找到几根长管子搭出个结结实实的花架,宝贝儿可以顺顺溜溜地靠着架子长了。
今儿个仔细一看,发现宝贝儿居然结了6个花蕾。心里马上乐开花了,寻思着,满屋的香味,6[
阅读全文]
        
 
        
                
        
                
        
        
          
知道这几天昙花又结一个大花苞,可是那天事情太多,居然把一年里这么重要的瞬间忘了。第二天一早醒来闻到香味才想起来是昙花的味儿,唉!老了的第一表现。
为了安慰自己的小心灵,决定做个昙花炒蛋,忘了看,可不能忘了吃。
[
阅读全文]
        
 
        
                
        
                
        
        
          最近在城里读了博主“沉勇科学路”的关于纪实八九六四的系列博文,读着读着觉得博主应该是在大连医学院读的研究生,顿时产生了想打听一下博主是否认识我的好朋友爱民,因为九十年代初,我的最好的闺蜜朋友孙爱民就在大医读研究生。
果然不出意外,沉勇博主是我闺蜜的师弟,案子破了,我却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几天内不能自拔的思绪缠绕着。于是就写下此[
阅读全文]
        
 
        
                
        
                
        
        
          我的大学篇夜宵/山西老醋拌面条第二学期开学了,过完了寒假和春节,同学们纷纷返校了,我同一宿舍的同学来自山西,河南,新疆,四川,辽宁和蒙古。6个同学住着上下铺,每天同步的生活使得我们逐渐熟悉起来,知道谁家的状况差不多是怎样,谁有几个兄弟姐妹,谁有助学金,谁比较聪明和乖巧,谁最用功学习功课,谁有那些特长。山西的小杨带回了老醋,瓶子一打开,[
阅读全文]
        
 
        
                
        
                
        
        
          军队,那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打过仗当过兵,就别想沾这个军字,从军所能得到的一切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我家住的大院有退伍军人,局长就是退伍的首长。我懂事后听大人们讲有哪哪几个新来的处长也是从部队退下来的。他们一来马上就被分配给大一些的房子,这在几百户人家的大院里非常显眼,大人们都在一个机关上班,一个大院,甚至一个楼道住,低头不见抬头[
阅读全文]
        
 
        
                
        
                
        
        
          82年7月7,8,9三天里,有8门考试,考试的成绩好坏决定我的一生,在三伏天考大学,即使是北方,温度也是在30摄氏度以上,更何况那时空调是没有的。
我有些偏科,喜欢学外语,自学过日语,喜爱英语课,说写流利通畅,但是又不想学文科,于是第一志愿报了上海科技大学科技英语专业,好像是上海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
没有去过北京,不知道那里的夏天是不是更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