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恶论不但基督教这样认为,中国古代荀子也持此观点。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佛教也持此主张,释迦牟尼成佛后的第一句话:“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西方有人性白板论。最近又有人性基因决定论。我认为人性生来是复杂的,犹如一个超市,好坏货色都有。(“人性超市论”?)每个人货色不同,但好坏货色都有是相同的。自私是天性,爱和同情等等也是天性。如母爱即是先天的。
我觉得历史最精彩的就是历史舞台上人性的展示和碰撞。在历史大潮中,不乏圣人般的高尚和魔鬼般的卑劣,而更多的则是芸芸众生并不完美的人性的升扬、堕落、麻木、扭曲、挣扎、彷徨、沉沦、迷惘、重生……这才是历史舞台的精采所在。不过认识人性是最难的。一是因为人性的多面性。有一位哲人说过:“你在一个人物身上找到的特征越多,你就越接近真理”。雨果说:“一片树叶受到阳光照耀,它的背面一定是阴影,阳光越亮,阴影越深。” 把阳光和阴影加在一起才是个真实的人。所以“文如其人,书如其人”的观点就有很多例外。我们看蒋介石日记就知道人有多复杂! 二是因为人性的隐秘性。人的善和恶似乎同细菌一样有个“潜伏期”,平时隐潜在自己的心理黑箱中,在特定条件下,良知才会被叩醒,或者恶念才会被引发甚至迅速发酵膨胀。所以我们常听到人说:“认识了他这么多年,现在才知道他是这么个人”!古诗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时便身死,古今忠馁有谁知”?意思是说:看人不要看一时,而要看一世。季羡林先生说,周作人和汪精卫如果早年就去世,那留在青史上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斗士,一个是反清义士。也是这个意思。季羡林笑说,看来有时人的寿命太长也不好!我倒有个反证:郭沫若和冯友兰如果不是因为寿长,活到了四人帮倒台,一个写出了“大快人心事...”,一个重写“中国哲学史”, 对他们的评价恐怕也会不同了。所以寿命长还是好啊!当然这只是玩笑话,历史是没有“假定”的。
人性显露需要一定的触发条件,这可能是平静的社会中每个人生活中的起伏跌宕,而更有可能的是社会环境的激烈变化。你可以逃过一场瘟疫,躲过一场战争,但你躲不过一个时代!一个平凡生命举手投足间,都会留下时代的印记,不从社会当时的环境来着眼,很难理解人性的蜕变和异化。文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使太多的人显露出了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