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成功在于他的统治纵向看是中国历朝历代最成功的,那么他的失败就是在于他的统治放在乾隆所处的18世纪的人类历史上看,又变得暗淡无光。我们用一个现代的概念来说,乾隆盛世表面上看非常厉害,但是实际上这个盛世是一个饥饿的盛世,是一个恐怖的盛世,是一个只有生存权,却缺少发展权的盛世。
所以乾隆还没死的时候就爆发了规模很大的白莲教起义,乾隆死后不过才40年,就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大清王朝就一蹶不振。为什么乾隆盛世实际上是一个饥饿的盛世?我们可以用当时来中国的英国人的眼光来看一看他们所看到的乾隆盛世是什么样——
老百姓很穷
我想很多读者都知道英使马戛尔尼访华的事情。乾隆所处的18世纪正好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所以西方世界实际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工业发展得非常快,而且英国向世界各国的出口都增长得很迅猛,但只有在中国,英国的工业品打不开销路,所以英国决定向中国派驻一个庞大的使节团,试图和中国建立一个平等的外交关系,打开中国的国门。
这个使团的团长是英国的一个勋爵叫马戛尔尼,他是一个中国迷。从明朝到乾隆时代,欧洲兴起了一股中国热。全球化之后,欧洲有好多传教士跑到中国来,之后向西方社会传递了很多信息,比如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稳定的疆域、治理井井有条的国度。他描绘的这种状态跟当时欧洲的这种小国林立、战乱不休的状态形成了很大的对比,所以欧洲知识分子对中国非常崇拜。
他们认为当时的中国经济非常富强,民众的道德素质也非常高,在他们的幻想当中,当时的中国是按照孔夫子的原则,就是按照父权的原则来统治的一个井井有条的大帝国,皇帝像全国人民的祖父一样关爱着所有的老百姓,各省的总督像老百姓的父亲一样关爱着自己的子民。所以马戛尔尼带领了700多人的庞大使团来到中国,想看一看中国到底是什么样。
但是一到中国,他们发现中国实际上整体上来讲很贫穷。他们知道乾隆是一个很自大的皇帝,所以他们来中国的初始名目是给乾隆庆祝生日。乾隆知道后非常高兴,对这个使团也非常重视,嘱咐各地官员,英国使团来了一定要好好招待,所以马戛尔尼使团到天津一靠岸,当地官员马上送来大量的补给,送来了好多活牛活猪,活鸡,活鸭。这些东西因为是从天津各县征集来的,所以经过长途跋涉和碰撞,往船上运的时候有几只猪和几只鸡死了。
西洋人不吃死物,而且送的东西这么多,船上放两天也有点变味了,他们就扔到海里去了。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景,就是洋人的船到了天津一靠岸,好多中国人都跑来看热闹,这些看热闹的中国人一看洋人的船上扔下了死猪、死鸡,好几十人不顾生死就游到船边来抢这些死猪死鸡。英国人一下就明白了,说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很低,他们连这些已经变质的死猪死鸡都要抢,可见他们是生活在饥饿当中。
到了天津之后呢,他们就换上了中国的船,沿着白河北上北京,他们也注意到,中国这条运河两岸的民居看上去都很破旧,没有一所中国的民居能够像这个英国小镇的楼房那样整洁坚固。所以英国人对乾隆盛世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普通的老百姓生活非常穷。
那么讲到这儿可能有的朋友就感到很奇怪,说乾隆朝毕竟是盛世,为什么还会这么穷呢?乾隆朝确实创了历史记录,其中有一条就是乾隆朝的粮食亩产量是历史第一。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乾隆统治期间人口翻了一番,那么用这个人口一除这个粮食总产量,就出现一个问题——乾隆朝的人均粮食占有量是中国历朝历代最低的。
政治的贫困
这个贫困还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说乾隆时代也是一个政治贫困的盛世。为什么?到了中国之后,英国人发现,大清王朝起码有一条是符合他们的想象和期待的,那就是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政治统治上确实是井井有条。他们感觉这一路上接触到的犯罪事件很少,社会秩序,社会治安非常好。
而且,中国官府的统治效率非常高。因为英国人到中国来,给乾隆带了好多礼物,其中好多工业制成品,包括大的地球仪和天体运行仪,想向乾隆显示英国的科技和国防实力,那么这些东西打成包之后一共是600多个包,从船上经过反复的搬运,拆卸、拼装,英国人认为到最后肯定会有一些东西是损坏的。但是在中国官府的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之下,这些东西迅速的从船上搬运下来,运到北京,运到承德,组装完毕,没有一件破损,英国人说这种政治效率是全世界第一的。
但是这种政治效率达成的方式是英国人想象不到的。英国人长途航行到达中国的第一个城市并不是天津,因为他们不熟悉中国的航路,误打误撞跑到的第一个城市是浙江的定海。到了定海之后,他们需要当地官员给他找两个领航员,沿着海路给他们领到天津。因为乾隆皇帝给各路官员下了命令,说只要发现英国使臣一定要好好招待,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
所以定海总兵当时就发下命令,说赶紧去找领航员。但是定海总兵寻找领航员的方式跟英国人的想象是不一样的。按英国人的逻辑,中国官员应该是高价悬赏。但是总兵不这样办,总兵派出他手下的士兵挨家挨户把那些航过海的人都抓来。英国人坐在大堂之上,很快就发现一会儿工夫,士兵就带来了好几十个中国老百姓,黑压压地跪在地上,然后总兵一一询问谁到过天津,最后找出两个到过天津的人,说你马上带他们到天津去,一分钱不给你。
然后这俩人不干,说他们已经十多年不航海了,而且现在正在经营买卖,去一趟不知几个月才能回来,期间家里的商铺就没法开了。总兵说你要不去,等着你的唯一结果就是挨板子,所以这两个人只能跟着去了。英国人写回忆录的时候就说,总兵的这种专断,反映了中国朝廷的法制并不怎么美妙,迫使一个诚实劳动的公民,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人抛家离子从事于己有害无益的劳役,这是不公正的和暴虐的行为,这只有在暴君统治的国家才能发生。
道德水平低
此外,英国人还对中国人的国民性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来到中国之前,欧洲人的普遍传说是中国人的道德水平普遍非常高,他们说中国普通农民和仆人相互之间的交谈也要比我们欧洲贵族之间的交谈更彬彬有礼。但是到了中国之后,他发现中国人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其实是比较低下的,更让英国人惊讶的是中国人彼此之间的这种冷漠。使团到了天津之后,换上了中国官府的船,沿着运河去北京。
一路之上运河两边挤满了中国人看热闹的小船,结果有一条小船上人太多,英国船只经过的时候,这些人都往一侧挤,结果这个船就翻了,几十个人掉在河里了,英国人惊讶地发现,周围那么多船没有一个人跳下去救人,英国人说那咱们这个船赶紧停下来救人,结果中国的水手说,我们这个船划得太快了,停不下来,就这样一路划过去了,就眼看着几个人淹死在河里。
而且英国人还注意到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中国老百姓在有官员出现的场合和没有官员出现的场合,表情是不一样的。没有官员的场合中国老百姓很活泼,很自然,但一旦有官员出现,这些老百姓马上就变得呆若木鸡,一个个看起来神情呆滞,不敢说不敢动。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之后,英国人就得出了一个结论,他说清政府经过长时间的高压统治,完全驯服了这个民族,并且按照自己的需要塑造了这个民族的性格。所以乾隆朝在我们自己看来是一个非常光荣伟大的盛世,但是从世界眼光来看,有很多致命的缺陷。
----那几个之前的朝代?有吗?没有!八股取士是从明朝才开始的,但是民间和整个文坛还不是八股的天下,腐儒理学和八股潮流直到明朝末年才成为儒学和文官的主流,但是整个学风还是开放的、自由的,明朝皇帝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没有文字狱!
但是满清用理学的汉奸大儒治国(如张廷玉等),用八股取士来彻底荼毒和禁锢人心,又大搞文字狱和扼杀自由的学风,这才把中国人彻底变成了两眼茫然的奴隶。八股和腐儒理学确实不是满清发明的,是满清“发扬光大”的,但是绝对谈不上前几朝代就如此,这是起码的历史知识。
----------
中国人不是因为清政府的统治才变成这个样子的,之前的几个朝代早就形成了,清政府只不过沿袭了这种制度并且强化了这种制度而已。
我并不十分赞同文章中所有的被认为是弊端的例子。这种文章只不过是站在西方人的角度来观察得出的结论,有些并不十分靠谱
皇帝富、朝廷富、官僚富、特权阶级富(满人、旗人),而草民贫困嗷嗷待哺,这才是满清所谓“康乾盛世”的真相。
lio 发表评论于 2015-04-29 00:47:43
指桑骂槐
从饮食上看已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菜最发达
粮食生产没有增长?
以前似乎有文章说红薯引进到中国在物质上推进了人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