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车站钢琴风波及风波之外
-- 语言和文化的不同,经常是隔阂和矛盾产生的根源
我终于知道,在英国伦敦某一车站的一公共场所,摆了一架钢琴, 谁都可以走上前,弹一弹,摸一摸键盘也行。几天前,在那架钢琴旁边,沸沸扬扬发生了一件事,网上说的英国网红钢琴师Brendan Kavanagh一边在弹琴,他的团队一边给他录像。从油管的视频上看,Brendan,还有过路人,边谈边唱,好不自在。这时,来了一队中国模样的人,每人手拿一面中国小国旗。据网上报道,他们想用那架钢琴,录制一个节目,然后送到央视,在龙年春晚上播出。当中国人站在旁边时,钢琴师正在使用那架钢琴,旁边并有人在录像。录像传至网上,多半是为了做网红挣钱。领头的几位中国学生上前接洽, 但没有说明录制节目的真正目的,却一再申明,他们的节目不能让别人录像。
一开始,无论那几位中国女孩,还是后来变成“咆哮哥“的男生,都算和颜悦色,很有礼貌,一再说明,他们的节目,外人不得录像,并不断说着”sorry”。可是中国学生“不得录像”的声明,被Brendan 一再质疑。双方的争论不断加强,最后,中国队中有人板着面孔硬邦邦地提出肖像权的问题。这些言论让钢琴师不悦,也针锋相对提出不同看法。他指出,在英国的公开场合,任何人有录像的自由。在争论期间,Brendan不断地、毫无关联地提起”共产主义中国“和”自由“等敏感字眼,致使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后,中国队中一男生咆哮登场,无数次大声吼出”Don’t touch her!“,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咆哮哥”,一看就是一副战狼的姿态。从那以后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理智,所有的激烈交锋,都是一浪赶过一浪,似乎没有必要费口舌再去讨论了。
如果那架钢琴是公共财产,钢琴师Brendan Kavanagh使用的时候,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拍照或录像。一开始,中国学生要是愿意解释,并能解释清楚,他们录制的节目是要寄回中国在中国龙年春晚上对全国播放,所以,该节目非常具有时间敏感性,不方便被他人录像以后立刻放上网,否则,录制好的节目就不可能上晚会了。然后,当轮到中国学生使用该架钢琴以后,我不太相信,Brendan还会纠缠,仍要录制中国学生的现场表演节目。即使在公共场所,英国法律允许不相干的路人可以做任何拍照和录像,但伦理道德,甚至常识会告诉所有的成年人,有时候,不相干的人去录像,肯定不合适。在西方,有很多人在婚礼的当天,去市政厅或其它公共场所拍照或录像。如果在现场,有陌生人也在一旁,理直气壮地拍照或录像,新郎新娘肯定会不高兴,除非他们神经有病。
为什么中国学生不能在一开始就向旁边的人,包括钢琴师坦诚相告,得到他们的理解或谅解?这种行为,往往牵涉到中国人的传统,任何屁大的事情,都喜欢弄得神秘兮兮,故弄玄虚。告诉钢琴边上的所有人,这个节目要拿到中国的春节晚会上播放,在场的学生将违反英国的法律?会丢脸?我完全不能理解当时那些中国人是如何想的。
Brendan在一开始和学生的交往中,没有什么大错,但他不苟言笑的面孔,会让在场的中国人想起中国人经常说起的“西方人高傲自大” (在我看来,很多情况下,那是一种误解。第一,很多西方人生来就是那副面孔;第二,长期的民主和平等意识,造就了普通人常见的不卑不亢没有讨好谄媚色彩的面孔)。再者,他的言语似乎咄咄逼人,他不断地发问和提及一些不相干的事情,学生是不是来自“共产党中国“?学生手中拿的是不是“共产党中国旗帜”?等等,很明显,他的行为对于中国学生,成了一种挑衅。中国学生自己可以骂中国,骂共产党,但如果换作别人,尤其是陌生人,当着中国学生的面,老是轻蔑和敌对地提起“共产党中国“,至少是一种不友好的行为。
另一方面,中国学生在英国,面对英国人,几乎天下所有的人,在面对英语是第一语言的西方人时,用是第二语言的英语讨论甚至争论和文化有关的问题,在心理上就非常处于下风。性格要强的人的不自信,往往通过激烈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如果说”咆哮哥”的咆哮是战狼的表现,我当然不能完全否认,但也不排除,面对钢琴师的咄咄逼人,“咆哮哥”咆哮以前,心理上遇到了强大的压力。他的咆哮,很可能是“色厉内荏“,是一种行为异常,是自己控制不了自己行为后的表现。开始“咆哮”以前,“咆哮哥”说话很得体,一直在不断地说“Sorry”。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里,几百年来一直有崇洋媚外的民族通病。中国人甚至普遍把西方人说的语言,尤其是英语,都崇拜不得了。在电视上和社会的各个角落,到处都有人,拿“一口流利的英语”作标签,美化甚至神话一个人。总理或总书记带着伦敦口音的翻译,在中国,可以被无数人当作电影明星似地崇拜,拥有千万粉丝。在这种强烈的英语“崇洋媚外“环境暗示下,中国人在各种公众场合下,和洋人讨论问题说英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则非常大。最后,讨论的问题往往不再显得重要,但英语说得好不好,却成为了其他中国人更热衷讨论和评头品足的话题。无论思维多么明晰,多么有才华,但面对洋人,只要英语说不好,就不被国人待见。可以想象,”咆哮哥“在开始咆哮以前,他单单受到的语言压力会有多大。那是多么的荒谬啊。
我平时很讨厌小粉红或战狼,但针对咆哮哥和英国钢琴师之间产生的冲突,在我看来,不是简单地扣“小粉红”和“战狼“等帽子,就能让人信服。似乎那么一笔带过,非常欠妥。
反种族歧视的大旗谁都会扛,但真正理解什么是种族歧视或profiling,或如何反种族歧视,并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在文学城上的很多人看来,手拿五星红旗的就是小粉红,大声咆哮的人就是战狼。一时间,文学城杀声阵阵。
通过此次钢琴事件,俺对美国的“种族歧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长期高举反种族歧视大旗的开明人士有了更进一步的钦佩。同时,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同意,减少歧视或profiling,最好的办法便是,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回复 'undefined' 的评论 :
赞!就事论事。不要任何时候都讲“政治”
赞!就事论事。不要任何时候都讲“政治”
俺讨论问题,总是喜欢一码归一码。即使他们不是学生,哪怕是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人,只要遵守英国法律,都可以使用那架钢琴和那个公共场所。如果把海外中国人按照亲中的程度,划为三六九等,不又是当年老毛搞的阶级成分了吗?
即使是“咆哮哥”,他一开始也是彬彬有礼。其实,那帮中国人中,行为上可圈可点的就是他,他不应该面对“钢琴师”的质疑,沉不住气,一点就炸。俺不认为,“咆哮”,是一种政治特点,而是文明或成熟的标志。
俺大多数的分析都写在俺的博文里了。如果钢琴师坚持要录中国人的节目,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他,他们将要录的节目是什么。如果钢琴师不讲理,即使是春晚节目,他也要在旁边filming,那么,俺的建议是,和他商量,等钢琴师录制完他的节目以后,那些中国人再开始录制自己的节目。如果还是讲不通,就去车站office,book一个时间。在book好的时段里,再回来使用那架钢琴。
俺三十多年西方生活经验告诉俺,任何时候,不能burst out。第二,不给人贴标签。就事论事。不要任何时候都讲“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