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绿了脖子红了

不登大雅之堂不附弄风雅入不了主流的老中,用方块字码一码人世间的欢乐。
个人资料
正文

红学和阎学

(2020-11-29 09:24:54) 下一个

天朝一本“红楼梦”代代相传代代相承。据说,写书的作者后半生穷困潦倒,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书,在他死后的世世代代里,演变成一门完整的学科 -- 红学! 那么多人靠研究他的书,靠推测靠猜测靠臆想靠发种种中华肚皮功,竟然在“红楼梦”的书里书外,章节内外,字里行间,密密麻麻的字缝里,掘出了“黄金屋”,娶到了“颜如玉”。“红学”著作,让那么多人“成名成家”,“光宗耀祖”,铺垫出无数的“出人头地”。曹雪芹如果在天有灵,定会惊呼,天啊,俺写书的时候,哪会想到那么多! :)

天朝真是一个奇妙的民族!

不知道现在在土共国从事“红学”研究的能否继续混得一碗饭吃,可在今天,阎大师“天降大任”,生在天朝,却在异国他乡,大放异彩,成了西方蛮夷世界里一株中华奇葩。他耀眼的成就,让海外那些靠码方块字吃饭、爬格子为生的人看到了新的机会。

阎大师留下的文化遗产和一本“红楼梦”小说相比,未来的“阎学”和“红学”相比,简直就是浩淼如东海和一瓶矿泉水的区别。广大海外天朝文化携带者和传播者们,俺仿佛看到了已俱雏型的“阎学”,“阎大师的童年”,“阎大师的爱情”,“阎大师看到的美国”,“阎大师眼里的国学”。。。。这些宝贵的资产,需要无数硕、博士研究生们去挖掘。不过美国大学恐怕不会资助这样的研究,但可以和美国及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联系,然后再向天朝政府申报申请基金。毫无疑问,阎学将会大大丰富天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库里从此将多出一个“阎大师一角”,多了一块璀璨华丽的文化瑰宝。

阎大师留下的,不仅是文化遗产,而且丰富了五千年的中华智慧宝藏。俺信心满满,象征着中华智慧的“三十六计”,将会扩展到“三十八计”,甚至“四十计”。。。。。。

朋友,看到了机会了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黑与红 回复 悄悄话 给您用这样巧妙的方式,同时幽了红学和阎大师一默竖个拇指!您一向对酱缸文化的看法,我也有同感。不过您对西方文明的过奖,本人可不敢苟同。所以,您问我那句:“你不失望吗?天朝向文明迈进是何等的艰难。:)”我刚写了个博文,里面算是有与您切磋这个问句的一笔。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