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8月17日,“温哥华幸福家庭群”举办了年度的“恭贺新一代•携手上大学”的主题活动,共有9位大学生和中学生莅临分享(活动总结报道请见文后链接),其中Bill同学的分享最为丰富和精彩,以下专文整理Bill以及他爸爸潘先生所分享的内容,供大家了解和借鉴。
● Bill Pan 简介
Bill今年17岁,读12年级,是温哥华出生长大的。他喜欢滑雪等户外运动,14岁就考下了加拿大二级滑雪教练,去年冬季开始教授滑雪,收入不菲,同时还担任温哥华残障人士滑雪队的义务教练,他还是St John ambulance救伤会的长期义工。
Bill兴趣广泛,已有汽车驾照和船牌,目前正在学习飞机驾驶,要在18岁时拿到私人飞行牌照。Bill六岁开始个人生活自理,现在更是承担家庭将近80%的家务,并且还负责他父母所经营餐厅的日常进货和设备维修工作。
Bill从10岁开始自己设计旅行活动,游历了欧亚大陆和美加的大部地区,探寻各地的文化和美食。今年获得加拿大政府全额奖学金资助,前不久刚随加拿大科考队赴北冰洋参加了极地科考活动。
● 北极科考观感
Bill经过10个月的申请准备和等待,最后拿到了联邦政府全额奖金资助(每人约1.5万加元),参加北极科考,从7月20日开始,进行了为期约3周的北冰洋极地考察活动。
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听得明白,Bill和爸爸还专门带来了北极地图,先给大家讲讲北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之后Bill分享了个人的三点观感:
一是教育真的很重要。在北极圈里,住的都是Inuit人,也称为爱斯基摩人。他们一方面祖祖辈辈就定居在那里,另外也有政府推动往那里迁移,但是总的人数还是很少,星星点点的小镇小村庄一般就是几百人。
【补充:在加拿大的13个省和地区中,Nunavut地区是最靠北和面积最大的地区,总面积有200多万平方公里,但人口也最少,总共不到4万人。】
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居民物质生活条件倒不差,但是因为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对教育不重视,和精神生活匮乏,他们整体的认知水平偏低,基本上都处于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生活状态中。经常能见到7、8岁的小孩就抽烟和酗酒,而13、14岁的女生就开始当妈妈了,以生育为主要工作了,早生、生得多就能领到更多的政府补助。
看了当地人的生存状态,Bill最大的感慨就是教育真的太重要了!他为Nunavut和Inuit人的长远发展担忧,但也想不出什么好对策。
二是气候变化很紧迫。Bill说他们这次北极科考期间,还在北冰洋游泳过,白天温度有时都能达到10°以上,而在50年前,北极很少会有零上的气温,这些年北极气温上升明显,常常录得破纪录的最高气温。
北极气温上升的后果也很显著,那就是北极冰川大规模融化,北极海冰在逐步萎缩,海平面在加速上升。有研究表明,如果平均气温再上升2度,北极海冰可能会在每年夏天时完全消失。有人问,北极熊现在怎样?Bill爸爸补充说,夏季的北极熊偏瘦,不太好看,另外因为气候变化和海冰退缩,北极熊的数量也减少了。
三是北极开发很热门。北极气候变暖一方面带来很多恶果,另一方面却让北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似乎变得指日可待了,包括北极航道的开通,北冰洋海底资源的开发和其它资源的挖掘等,几个大国都对北极资源垂涎三尺,像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就号称要买下同属北极的格陵兰岛。
当然,加拿大是最接近北极也拥有大部分面积的国家,对北极的未来尤为看重,几乎每年加拿大总理都会去北极视察,表明加国政府对北极保护和开发的态度。Bill说,在他们科考期间,特鲁多总理就去了北极,并且去探望了他们科考团。对于北极,加拿大的态度是:北极是属于加拿大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
Bill和他爸爸还介绍了他们这个科考团的组成,有来自加拿大和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今年有131位,还有一位来自中国的),有各个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有热爱极地生活的工作人员等,共有200多人,行程科学安全、丰富多彩,既能和大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又能结识有共同兴趣的同龄人。
潘先生特别强调说,这个项目非常好,但可惜很多中国学生和家长不了解,甚至学校老师都不太知道。他笑侃道,当时联邦机构给学校打电话来,通知Bill被录取了,学校校长和老师还以为Bill闹出什么大麻烦呢。
【补充:Bill参加的这个北极科考项目也称为Students on Ice(简称SOI),已有超过15年的历史。有关这个项目的详细介绍,包括如何申请,行程安排等,请查阅这个网站:https://studentsonice.com/】
● 教授滑雪心得
Bill分享完北极科考的经历后,大家又急不可待地想听听他的其它故事。在温哥华和加拿大,会滑雪的孩子很多,但是做滑雪教练的孩子并不多,而能教残障人士滑雪的孩子就更没听说过。
Bill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滑雪,14岁的时候考下了滑雪教练牌照,可能当时是最年轻的滑雪教练了。他现在已经教了1百多个学员,据他爸爸透露,做滑雪教练的收入很高,Bill乐此不疲,很有成就感。冬天滑雪,夏天开船开飞机,这就是Bill的梦想和生活。
教滑雪除了能赚钱外,Bill现在还是温哥华残障人士滑雪队的义务教练,要花不少时间来做这份他很喜欢的义工。Bill说,刚开始教他们(主要是智障人员)时还有点不习惯,但是在教和学中很快也很容易就和他们打成一片了。看他们滑雪,如果不了解内情的话,根本看不出他们是残障人员,他们在滑雪中享受到了和我们一样的快乐。
潘先生补充说,加拿大对这些残障人士的福利待遇真是好得不得了,一个残障人员去滑雪,除了有专门的教练外,还要一个专职的护理人员,当然还需要车接车送,而且滑雪等等都是免费的。潘先生还说,他们非常鼓励Bill去做这一类的义工,包括Bill的妈妈也常去教育局做义工,为新移民提供各种服务。
● 关于操持家务
在看过Bill的简介后,大家都很感兴趣也都想了解Bill做家务的情况,因为家长们都知道让孩子学做家务对他们的成长裨益甚大,这样的文章也是满天飞,但真正操作起来却并非易事。
这个事情,Bill不好意思多讲(也许他也觉得没啥好讲的,是顺理成章的事),就由潘先生代为分享交流了。
他说,孩子小的时候,一般都愿意做家务,这是人的天性。对于Bill,他们并没有刻意去鼓励,只是顺其自然,放手让他去做而已。
现在家里的大部分家务,包括打扫卫生、屋外除草、打理花园、买药施肥等等,都基本是Bill一手包揽的,甚至不少专业的话也无需请人,Bill也能自己摸索,边学边干,像房间刷漆、更换洗衣机、换汽车零部件等等。
还有,潘先生夫妇经营一家中餐馆,现在餐馆的日常进货和设备维修,Bill也是绝对的主力了。
关于Bill做家务,潘先生认为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本地的孩子大都是这么长大的,但华人家庭的孩子可能有所不同。现在回头看看,潘先生觉得Bill做家务对他的过去成长和今后发展都大有帮助。
一是增强动手能力,反过来又促进学习。Bill凡事喜欢动手,什么都想试一试,车房里有他的工具箱,修汽车,换机油等等,几乎无所不能,也许以后也能来个车房创业呢。Bill也早早就考下了驾照和船牌,下一个目标就是在18岁时取得飞行牌照。
二是学习做事两不误,而且无暇打游戏。会做家务、喜欢做家务后,Bill在家写作业时,就常常中间去动动手,干这干那,这样既能动脑动手,有机结合,又不用想也没时间去玩游戏了,Bill从来不打游戏。
三是利于融入家庭,更有助于理财持家。做家务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感知家庭和融入家庭,往往两代人的关系更融洽。也许家务做多了,自己购物比较惯了,Bill现在考虑问题往往更经济,重视性价比,俗话说,越来越会过日子了。
潘先生在分享Bill做家务这些具体案例和看法时,强调说他们夫妇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教育和培训,而很多是得益于本地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大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就有了这些价值观念和意识行为。
听爸爸的介绍、分享,Bill只是站在那里憨厚地笑笑,或下意识地点点头,对他而言,做家务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对不少孩子这却是个大问题。
● 未来发展看法
听了Bill和爸爸的精彩分享,大家更想知道Bill怎么看待他的未来,想上什么大学,将来要做什么职业等等。
Bill在中学时修了不少IB课程,虽然高中还没正式毕业,高中学业都基本完成了,之前已经有几所名校向他伸出橄榄枝,但Bill一方面对读名校兴趣没那么大,另外在学业和职业上还有些新的考虑,所以尚未匆忙做出决定。
Bill现在在学飞机驾驶,对飞行专业很着迷,之前关注过位于美国佛罗里达的一所航空航天大学,但入读那所学校需要18周岁以上,Bill暂时也无法去入读。他最近又了解到滑铁卢大学也有相关的专业,也会继续比较看看,也许在未来一年内还会有其它的专业兴趣。
关于去美国读名校,Bill说为什么一定要去读名校呢?为什么要花大把没必要的钱呢?如果不是自己非常喜欢的专业,读了名校拿了一纸文凭又有什么用呢?包括对于中学生现在热衷去上的夏校项目,Bill也有所质疑,他说难得的假期,要么学点新东西要么好好逛一逛,干吗要去提前“体验”大学生活呢?到时候直接去上就得了。
有家长朋友建议说,Bill应该多听听父母或大人的意见,因为毕竟父母的社会经验多,能够高瞻远瞩来看待和确定一些重大的选择。对此,Bill直率地说,中国人看问题总是看得太远了,他对此有些奇怪和不解,他认为就是把眼前有意思感兴趣的事情做好了就行。
关于今后的职业选择,Bill说他现在喜欢开飞机,就准备学习飞行专业,毕业后想去加航开飞机。为什么是加航?他说,和美国这些航空公司比起来,加航有很多新飞机和大飞机。这份工作做几年后,也许他就去做其它想做的事,比如去从政等等。
对于Bill今后的发展方向,潘先生表示他们夫妇都非常尊重Bill的选择,希望他能做他真正喜欢的工作,而不是他们认为好的职业。
潘先生20年前出国留学后,因在餐厅打工而做上了餐饮这一行,但他其实是真正学教育出身的,现在还同时在国内几所大学兼职教书。说到Bill的成长,他最后补充说,他们在Bill刚10岁的时候,就开始带孩子出去游学,每年都开车跑几万公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们很以为是。
● 后记
听Bill 和他爸爸的分享,真是一种享受,大家也是边听边思考。
Bill的成长过程,看似普通,又非同一般。他17岁的人生,既有深度又有宽度,不仅学识超出同伴,而且生活经验丰富,侃侃而谈,在单纯中流露出特有的成熟。他既能远走高飞,随时进名校深造,拥有一份光鲜职业;也能脚踏实地,掌握多种过硬本领,养活自己轻而易举。
他是地道的加拿大孩子,也能用中文和大家分享交流,有本地孩子的善良、优雅、幽默,又有华裔孩子的勤劳、质朴和进取!
当然,他的这些爱好、兴趣和梦想,有很多只是属于加拿大的,只有这样地方的年轻人,才能如此恣意地放飞他们的梦想和未来…
最后,谢谢Bill和他爸爸潘先生!期待下次再听Bill新的经历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