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出国留学热(也包括移民),我总是抱有非常谨慎的态度!大家都看到出国的好处(有很多也是表面的),但往往容易忽视出国可能带来的损失,那最大的损失是什么呢?——就是社会人脉资源!
现在出国读书很容易,但读名校很难;比读名校更难的是把名校读好;而难上加难的是毕业找到理想的工作!在国外和中国一样,找工作和职场发展,最重要的也是人脉资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国外很多招聘信息都不对外发布的,都是通过内部推荐来选聘人才的。
我能看到很多家境良好、自身优秀的留学生(差一些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毕业后很难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当然想借此留下来也就遥不可及了。如果他们选择回国,没有任何问题,依赖他们父辈所建立起来的社会资源,很容易找到最理想的工作,而且职场升迁路径非常清晰,唾手可得。但是在海外,他们的父母无能为力,现在想进中资企业海外机构(比如各大银行等)都需要相当程度的关系,而且这些单位在国外也算不上什么好去处。所以,孩子出国了,家长可以把钱财传承给子女,但是社会网络资源却无法传承了,而这可能是最宝贵的资产。——这就是出国留学最大的损失!(那些出国留学却不想留在国外发展的除外)
那怎么弥补这种损失?或者说留学生该如何才能把名校读好,顺利进入当地职场呢?笔者建议:留学生(也包括新移民的孩子们)必须充分利用两大资源,把握各种机会,努力成为职场的佼佼者!
第一个资源是学校资源。这个资源对本地学生和留学生来说,是比较公平的,但是留学生受国内教育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往往走不出自己的思维定式和小圈子,连这个最容易的资源也没有很好的利用。这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其一,要主动多接触多结交学校的老师(尤其是上过课的老师)。在国外,无论是实习或者是就业(甚至是做义工),都需要有推荐信,推荐信之重要如何说都不为过的,而在国外要获得一份有份量的推荐信可是相当不容易的(这和国内绝对不同的,不是找找人就能写一个或者说那样写也没多大用)。举个例子,我外甥(很早移民,是美国人了)三年前从东北大学本硕毕业,学会计的,刚开始找到一个很小的事务所工作,后来他的一位老师推荐他去四大所面试,他很容易拿到那个offer,进到四大以后的路就变得相对容易了。其二,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各个学生服务组织(特别是career center),参与学校实践,提升自己能力。越是好的学校,校内这样的组织和相关活动越多,都是免费开放的,学生可以在这里培训职场知识,获得实习机会等等。如果连校内的资源和机会都抓不住,何谈校外的?!其三,要多认识结交当地的同学。通过他们和他们的父母,就可以多些了解当地社会,获得有用的信息,对自己的融入和发展都益处多多。
第二个是社会资源。这一点对留学生来说,就远不如本地学生有优势了,也是出国最大损失的体现。比如,在校大学生都很想去国外大公司实习,但这些大公司首先会对自己公司的员工子女开放实习机会,对此留学生就远远竞争不过父母在这样企业工作的本地学生了。对此,笔者有两点建议:其一,学生也要主动去利用社会资源,慢慢形成自己的人脉网。比如,经常会有各种的专业会议,而且这些活动很多都是open的,只要提前去注册就可以了,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自然可以结交职场人士,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和资源。其二,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帮孩子建构海外的人脉网络。有些家长有海外同学和业务客户等,但往往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缺少提前的设计,等孩子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来东找人西求人,但这种临时抱佛脚在国外是行不通的。
对于第二种情况,也就是社会人脉资源问题,笔者这几年正在致力建造一个资源对接平台,以帮助优秀学生在国外创业和职场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让优秀学生(北美名校的在校生)和职场精英人士match对接上,让职场精英成为他们的“人生导师(mentor)”,引导这些学生(mentee)接触社会、了解职场、拓宽视野、结交人脉,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人生梦想!这种面向海外留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虽然也是一种有偿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双方收益并且具有可持续性),但更多的还是社会意义,希望新老华人(特别是海内外和代际间的华人群体)能通过这个平台团结起来,在北美真正地站住脚、有大发展!
出国留学会有损失,甚至会有非常大的损失;但如果早有准备并应对得当,就不仅能把损失变小,还能拓展出新的资源,开辟出新的舞台,这样就拥有了全球性的社会资源,这对部分华人家庭以及华人整体来说都是巨大的成功!
【本文是作者4月2日在“北京幸福家庭群”举办的哈佛女孩秦九歌和她妈妈刘老师教育分享会中,所做的一个发言的整理稿,是结合自己多年在海外观察和思考的一点感悟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注《幸福家庭圈》,创建美好新生活!
我这有个年年被高中要求上暑期学校,烂大学毕业,居然进了某名企,靠他爹!也不要担心他在公司怎么混,当领导能管住名校毕业会干活的就行了。
毛泽东也成功不了,他都上了井岗山跟土匪混在了一起,怎么可能还会有戏?
这世上的事,从来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尽人事听天命就可以了,不必太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