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莫言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红高粱》热播国内荧屏。看剧照,扮演“九儿”的周迅和扮演“余占鳌”朱亚文颇有当年巩俐和姜文的风采。于是我在文学城“影视人生”有热心人搬过来后也慕名追着看了几集,有点倒胃口,觉着那“九儿”分明是着当时人装扮的“九零后”,终于没了耐心。电视剧没看下去,倒是想起当年和作家莫言一起过的一个圣诞节。
当年上学的时候,我们学校和莫言所在的学校很近.他们学校文学系作家班里都是系主任,著名作家徐怀中搜罗到的军旅作家,每个人当时都小有名气,自称"黄埔一期".记得其中有李存葆,莫言,钱刚,李全,宋学武,沈石溪,刘英学,好象还有石中山,阎连科等等--这是后来听说的,当时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好象其中李存葆年纪最大,名气最响,军衔也最高,好象是正师级.百度说莫言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我印象里,他们这个班并不是正式的本科生班,而是专修班性质的,大约是1984年秋开学.不过作家们是英雄不论出处,只拿作品说话的.
见到莫言其实比较偶然. 我们班有几个女生想学当时流行的交际舞,三转两转不知怎么就转到附近的一个交际舞班,并且在班里认识了宋学武,沈石溪,刘英学,李全他们几个人.同学一场,我们班同学仰慕作家,就请他们到宿舍聊天,感觉中作家们也都是食人间烟火的普通的人,也谈恋爱,也家长里短。有的人写不出好作品痛苦,忧郁,甚至嚎啕大哭;有的人发愁晋不了级,转业不能到个好地方.作为回报,我的同学们被邀请参加那年作家们搞的,别出心裁的圣诞节聚会,当然主要是因为聚会压轴节目是舞会.当时我并没去学跳舞,可因为好奇,也被同学们裹挟着去了.
晚会形式很简约,只有一棵挂满了彩灯的圣诞树还比较吸引眼球。记得开始主持人请徐主任讲话并点亮圣诞树。然后又有几个人发言--现在都不记得他们都说了什么.只记得后来有一个小眼睛的胖子没啥表情地念着一张纸上写的什么东西,因为他有些听不出是什么地方的口音,声音又不大,没怎么听懂他说了些什么,只听到最后一句说的是".....管谟业".我问坐在旁边的的同学,这谁呀,说什么哪? 同学说,他是莫言. 这时我才意识到,刚才莫言把全班人的名字串连起来,写成一首打油诗,最后说到的是自己的真名实姓管谟业.
舞会开始后,那几个去参加舞蹈班的哥儿们跃跃欲试,想练练刚学的"三步","四步"什么的,无奈舞蹈系青春洋溢的小姑娘们一会儿就闹着换音乐,跳起强劲的第斯克,作家们的小心脏显然受不了第斯克的节奏和速度.只有退避三舍,坐一边聊天去了--其实他们"三步","四步"的水平也跟初级的东北大秧歌差不多,基本没有什么华尔兹的洋味儿.
和莫言当时作家班的几个同学说起他的文学创作,那几个家伙说,莫言是个鬼才,写一篇,成一篇.后来先后读过莫言的《白狗秋千架》,《白棉花》,《丰乳肥臀》等作品. 这家伙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的,其实内心狂放,下笔尖刻,把他作品中的许多人物的复杂人性发掘到极至.其实我最早注意到是他的作品是《白棉花》.当时不知道作者是何方人士,只是被故事和其中人物的狂放作为"震"着了.当时觉得其中的人物跟疯子似的.《丰乳..》也是觉得故事里的人物都疯疯癫癫地不大可理喻,大尺度地颠覆了俺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下来的祖训. 觉得莫言一些作品中描写的都是行为很极端的人物,让我这个常人感到有点“耸人听闻”。顺便提一句,还有一个人的作品也让我有类似的感受,那就是和莫言同为"黄埔一期"的阎连科.
网上有评论说莫言的"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 不喜欢《丰乳肥臀》,就是觉得这本书过于"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了.相对来说,比较喜欢《白狗秋千架》,有点像鲁迅的《闰土》。喜欢故事中怀旧的,有点淡淡的悲伤的气氛。这个看似波澜不惊的故事里,主人公"暖"的命运让人感叹不已,以至于多年后仍然记得.
看过电影《红高粱》,觉得不错;郑导演的《金婚》也挺好,可这个电视剧《红高粱》不合我的胃口,没看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