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97)
2007 (167)
2008 (62)
2013 (1)
2016 (1)
2020 (2)
枪口里的悲伤
带我离开吧
如果你从我的眼中
看到了悲伤
我眼中那条血带
蜿蜒着, 却很长很长
被泥泞和鲜血掩盖着
无数个拒绝沉默的脚印
你看到眼里那点光了吗?
它来自我的心脏
我是从那里走来
可我已丢失了那里的阳光
带我离开吧
我要把心里所有的爱
都留给了我的父老兄弟
留给母亲的眼泪和动荡的家乡
那不是枪口啊,我的朋友
那是人类的耻辱
我把它镶嵌在耳旁
让它时时刻刻地告诉我---
你我的生命,尊严和痛阈
都是一样的
只是我眼睛里
更多一点渴望和平的悲伤
----------------------------------------
读‘舞曼西楼’的‘枪口里的悲伤’
...
那不是枪口啊,我的朋友
那是人类的耻辱
我把它镶嵌在耳旁
让它时时刻刻地告诉我---
...
这一句非常有创意!!非常欣赏‘舞曼西楼’由这张图片而发的灵感!
那枪口确实像只耳环。
有意或无意,诗里点明了图片/摄影师对於战争/暴力的抨击和讽刺!
不幸的妇女把枪口[文明人屠杀同类的工具]当作了首饰。
美与野蛮,如形和影。
诗琳娜莎的摄影将“美女与野兽”在不容忽视的对比之下联在一起,其“另类之美”
直接抨击了战争/暴力的愚昧/兽性的本质。
她的摄影作品不是供人消遣,手淫/意淫的东西。
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所谓“大同世界”[顺便踢“商业全球化”一脚]的人都应该知道
战争和杀戮仍在重复,而且通过屏幕传到我们的起居室。
艺术与被政府/权力所控制的大众传媒的区别是:艺术揭示人类行为的本质,而被操
纵的媒体只报导事件的表象。
这是廿一世纪吗?还是高科技的原始社会??
在我们伟大的中华也曾有一时的黑暗,那就是妇女“不爱红妆爱武装”!!!
“武装”就是枪/枪杆子。伟大领袖要让女孩子也去参加战斗,就是去杀敌/杀人。
“双枪老太婆”、“韩英”等等在战争年代都是很“酷”的女人。生于七十年代的
同胞可能还记得那些小品式的老电影。
这就是所谓的“革命”!!“革命”就是你死我活。
[所以,“革命家”应该是“杀人犯”!!]
“革命/五星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呀!!!怎么会是“杀人犯”???
我们都上过语言的当!!!
可我们没有像诗琳娜莎这样的女艺术家。[也许有,但被冷血动物扼杀了。]
艺术家必须是自己的‘政府’!!!
请再看一下诗琳娜莎的摄影。
在那个妇女的眼神里,请问“谁是‘恐怖分子’???”“谁是‘敌人’??”
谁是‘英雄’???她是要去‘报仇雪恨’还是在祈祷和平?
受过‘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人都知道日本法西斯曾犯下的罪恶与兽行。类似的兽行
今天还在地球的不同角落重复着。
艺术的功用与政府的政治宣传有着根本的区别。
政治宣传的对象是乌合之众,也就是“羊群”;艺术反之,因为艺术将每一个人的
思维/思考潜力当作了酵母。
艺术面前,人人是上帝!
可悲的是,人类里总有麻木和懦弱之徒。他/她们鼠目寸光,自私自利,幸灾乐祸,
为虎作伥。
我们在这张图片看到了人类的悲剧。[女人/母性与武器联在了一起!]
比如,愚蠢霸道的美国总统会指责某一国家/宗教等‘不够民主’,‘不够自由’等,
从而,不知羞耻地往自己脸上贴金。更加愚蠢的人还会支持小布什这样的‘瞎子船
长’!!
这也是现实。
诗歌本来就是文字的图像,即可抽象,也需写实。
没有写过诗,或不会写诗的人往往会犯各种各样浅薄的毛病,以为在语文课本儿上
看过几首诗就够了,就自以为能给诗歌下定义了。
作为即兴诗,舞曼的这首诗比较成功,因为它展示的是作者与艺术的对话,和对人
类良知的思考。
谢谢分享!
--作舟,2006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