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枪口里的悲伤 (图)

(2006-09-04 18:51:02) 下一个
foto by Shirin Neshat, 转自作舟博克

枪口里的悲伤

带我离开吧
如果你从我的眼中
看到了悲伤

我眼中那条血带
蜿蜒着
, 却很长很长

被泥泞和鲜血掩盖着

无数个拒绝沉默的脚印


你看到眼里那点光了吗?

它来自我的心脏

我是从那里走来

可我已丢失了那里的阳光


带我离开吧

我要把心里所有的爱

都留给了我的父老兄弟

留给母亲的眼泪和动荡的家乡


那不是枪口啊,我的朋友

那是人类的耻辱

我把它镶嵌在耳旁

让它时时刻刻地告诉我---


你我的生命,尊严和痛阈

都是一样的

只是我眼睛里

更多一点渴望和平的悲伤

----------------------------------------

读‘舞曼西楼’的‘枪口里的悲伤’

...
那不是枪口啊,我的朋友
那是人类的耻辱
我把它镶嵌在耳旁
让它时时刻刻地告诉我---
...

这一句非常有创意!!非常欣赏‘舞曼西楼’由这张图片而发的灵感!

那枪口确实像只耳环。

有意或无意,诗里点明了图片/摄影师对於战争/暴力的抨击和讽刺!

不幸的妇女把枪口[文明人屠杀同类的工具]当作了首饰。

美与野蛮,如形和影。

诗琳娜莎的摄影将“美女与野兽”在不容忽视的对比之下联在一起,其“另类之美”
直接抨击了战争/暴力的愚昧/兽性的本质。

她的摄影作品不是供人消遣,手淫/意淫的东西。

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所谓“大同世界”[顺便踢“商业全球化”一脚]的人都应该知道
战争和杀戮仍在重复,而且通过屏幕传到我们的起居室。

艺术与被政府/权力所控制的大众传媒的区别是:艺术揭示人类行为的本质,而被操
纵的媒体只报导事件的表象。

这是廿一世纪吗?还是高科技的原始社会??

在我们伟大的中华也曾有一时的黑暗,那就是妇女“不爱红妆爱武装”!!!

“武装”就是枪/枪杆子。伟大领袖要让女孩子也去参加战斗,就是去杀敌/杀人。


“双枪老太婆”、“韩英”等等在战争年代都是很“酷”的女人。生于七十年代的
同胞可能还记得那些小品式的老电影。

这就是所谓的“革命”!!“革命”就是你死我活。

[所以,“革命家”应该是“杀人犯”!!]

“革命/五星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呀!!!怎么会是“杀人犯”???

我们都上过语言的当!!!

可我们没有像诗琳娜莎这样的女艺术家。[也许有,但被冷血动物扼杀了。]

艺术家必须是自己的‘政府’!!!

请再看一下诗琳娜莎的摄影。

在那个妇女的眼神里,请问“谁是‘恐怖分子’???”“谁是‘敌人’??”

谁是‘英雄’???她是要去‘报仇雪恨’还是在祈祷和平?

受过‘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人都知道日本法西斯曾犯下的罪恶与兽行。类似的兽行
今天还在地球的不同角落重复着。

艺术的功用与政府的政治宣传有着根本的区别。

政治宣传的对象是乌合之众,也就是“羊群”;艺术反之,因为艺术将每一个人的
思维/思考潜力当作了酵母。

艺术面前,人人是上帝!

可悲的是,人类里总有麻木和懦弱之徒。他/她们鼠目寸光,自私自利,幸灾乐祸,
为虎作伥。

我们在这张图片看到了人类的悲剧。[女人/母性与武器联在了一起!]

比如,愚蠢霸道的美国总统会指责某一国家/宗教等‘不够民主’,‘不够自由’等,
从而,不知羞耻地往自己脸上贴金。更加愚蠢的人还会支持小布什这样的‘瞎子船
长’!!

这也是现实。

诗歌本来就是文字的图像,即可抽象,也需写实。

没有写过诗,或不会写诗的人往往会犯各种各样浅薄的毛病,以为在语文课本儿上
看过几首诗就够了,就自以为能给诗歌下定义了。

作为即兴诗,舞曼的这首诗比较成功,因为它展示的是作者与艺术的对话,和对人
类良知的思考。

谢谢分享!



--作舟,2006初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