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00)
2007 (142)
2008 (123)
2009 (93)
2010 (67)
2012 (58)
2019 (57)
2022 (100)
2023 (112)
2024 (86)
2025 (4)
下面上篇和中篇的连接 (请点击阅读):
【华尔街信贷危机】我们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上)
【华尔街信贷危机】我们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中)
这个系列拖了很长时间,真有点对不起读者,抱歉了。原因第一是笔者想观察事情的发展,所以在等待和观望;第二是信贷危机拖累美国经济并引发股市大跌,写下去的心境受到影响;第三是圣诞节前夕工作和应酬的事情特别多,圣诞节前一周笔者去矽谷参加了两个 Christmas Party,发现今年的景气确实很差,冷森森的一片凄惨,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景气才会回来。
不过,再提起笔来在这里专心码字写这些东东,我觉得虽然花的是我自己的时间,但我却不再捣鼓股票了,或许对我来说还是赚了,哈哈。
华尔街的信贷危机,早已转化成金融危机,再由金融危机加深了经济衰退,形成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按理,在美国二战后的经济周期的循环中,衰退期没有一次是超过一年的 (平均十一个月)。根据最近美国统计局发布的消息,我们是去年十二月正式进入衰退期 (Recession) 的,现在应该是正在走出衰退期才对。但是因为信贷危机引发经济危机,雪上加霜使经济衰退加重,现在常常挂在经济学家口中的竟然是萧条 (Depression) 和通货紧缩 (Deflation) 的危险性了,一笑。
当然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把事情搞清楚,即使倒霉也要搞得明明白白,弄清楚究竟谁害了我们,难道不应该是这样吗?呵呵。
背景五:华尔街的创新
前面已经介绍了 Deregulation,银行业的松绑,两房的来龙去脉及推波助澜 (即非政府经营又非私营的两个巨大经济怪体),中国崛起/美国衰退,以及这十年的房地产热等背景。但是,整个拼盘 (puzzle) 还缺少一块,那就是华尔街的创新。
华尔街的这颗明星就是 CDS (Credit Default Swap)。什么是 CDS?CDS 是怎样使美国保险业钜子 AIG (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s) 瀕临破产,并将华尔街百年老店理曼兄弟 (Lehmann brothers) 等击倒?更使得金融界人人自危,使美国经济陷入二战后最深重的衰退的呢?
笔者跟很多人一样,在这场金融危机前没有听到过 CDS,前段时间笔者看了很多文章,但觉得它们都没有将 CDS 描述清楚,有些中文的帖子甚至是错误的。现在以 layman 的方式,我再试试。
用 CDS 的发明者 Gregg Berman 的话来说,CDS 是一种保险。譬如,一个人拥有一万美金由 CitiGroup 发行的债卷。但是他担心 CitiGroup 是否能到期兑现债卷 (Maturity) 而不发生违约 (即 Default)。于是他 (作为买方) 到一家出卖 CDS 的银行购买 CitiGroup 债卷的保险。每年他向银行 (卖方) 缴付两百 (~2% of $10,000) 或四百 (4%) 或更多的美金,银行则担保一旦 CitiGroup 违约,银行向他支付这一万美金。至于为何是 2%,4% 或者更多? 则由分析师通过一些公式决定的。
从字面上看,这真是一项伟大的 "发明" 啊。于是乎原本带有风险的债卷市场 (债卷是由 Standard & Poor's 通过对发行者的信誉分级进行 Rating 的),经此革新以后可以变得更安全。CDS 作为一种保险为金融界广泛的采用。它带来的益处就是推动了债卷市场,什么都可做成债卷,除了房屋贷款,还有汽车贷款,信用卡上的债务以及学生贷款等等。它给我们老百姓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那就是借钱容易了很多,包括很多大公司都是借钱容易了许多,当然钱多了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在同时,因为借钱容易,也助长了美国老百姓的超前消费 (关于超前消费,笔者会另外撰文介绍,金笔注),也间接的促进了房地产热和房地产泡沫形成。正因为华尔街源源不断的提供资金 (出卖债卷换取现金),提供了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必要条件。
除此以为,因为 CDS 没有明确的规范 (即 Regulation),并且是在暗箱中操作,终于酿成严重后果。没有规范也就意味着在这场金融海啸过后,不会有人被投入监狱,因为没有人违规! 在上面所举的例子中,投保人 (买方) 是拥有 CitiGroup 债卷的。但在实际操作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买方,不管他们是否拥有 CitiGroup 的债卷。这就使得 CDS 成为一种赌博的工具,帐面上赌的是 CitiGroup 的债卷会是兑现还是违约,实质是赌 CitiGroup 的命运。
下面笔者再举两例说明为什么金融界对 CDS 如此的疯狂。
一个是所谓的 "杠杆作用" (或 "以小博大")。 比如一个拥有一亿美金资产的对冲基金 (Hedge Fund) 可以成为 CDS 的卖方,向另一家购买了十亿 (1 Billon) 理曼兄弟债卷的银行 (买方) 作保,银行每年向对冲基金缴付两千万美金的保金 (2% out of one billion)。如果理曼兄弟的债卷违约,对冲基金向银行支付十亿现金赔偿。如果理曼没有违约,基金在五年内赚了一亿美金的保金,他们的资产五年增加一倍。对冲基金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假如理曼或其他商业银行债卷的五年违约率是百分之五,如果他们替二十家银行的债卷作保,五年收取二十亿美金的保费 (两千万 X 五年 X 二十家),其中支付一家破产银行 (二十分之一的几率) 的债卷十亿 (one billion),那么他们还赚了十亿! 这一切只是在纸面上好看,但是当房地产泡沫破裂大量债卷坏死时,对冲基金根本付不起这十亿美金。正是与这 CDS 有关的赌博行为,拖倒了 Bearstone,Lehmann Brothers 还有 Merry Linch,也使我们纳税人为了挽救 AIG 要支付 200 Billon 以上的赎金。
更进一步,一个对冲基金 (此处为买方) 向 AIG 投保 Lehmaann Brothers 十亿美金的债卷 (对冲基金可以不拥有债卷,见前述),它每年向 AIG 支付两千万现金 (2% of one billon)。但是随着经济的坏转,理曼兄弟债卷违约的可能性大增,这时候理曼债卷的 CDS 担保金也由 2% 提高到 4% (四千万现金)。这时候对冲基金可以摇身一变出售理曼债卷的 CDS (作为卖方),每年收取四千万现金 (两千万美金的差价)。不管理曼兄弟债卷的结果,对冲基金都会是赢家。
赚钱! 赚钱!
所以,CDS 就是一场豪赌,利用的是人贪婪的本性。当然这场豪赌有输家也有赢家,联邦的救赎金就是用来支付所欠赌债的赎金,钱当然落到了某些利益团体或个人的口袋中。不过,各位看到这里也别就激动,因为联邦的救赎金是需要偿还的,虽然钱被某些人赚去了,纳税人也不一定吃亏 (大安?)。因为贪婪,CDS 大受欢迎,根据统计全球各类债卷的总值大约是五万亿,可是在 CDS 的市场上,却共有五十万亿美金的价值。换句话说,每一亿美金的债卷,就有十亿美金的豪赌。
疯狂! 可怕!
当然,在经济牛气的时候,华尔街玩这些东东也不干我们任何事情,只要债卷不大量坏死,总是有输也有赢的,赌博嘛! 钱照样可以流通,不碍事。可是,当房市的泡沫破裂以后,当房价下降后,特别是在一些地区涌出大量的 "破产房" 以后,由贷款拼装起来的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即所谓的债卷) 大量出现问题。于是作为 CDS 卖家的庄主,比如 AIG 等,需要从腰包中掏出大量的现金来支付 CDS 投保的买方。可是他们没有那么多现金啊,于是 Bearstone 和 Merry Linch 被收购了,Lehmann Brothers 破产了 (占华尔街五大投行的三家!),而 AIG 则被政府收管了。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 CDS 卖方们也不同程度陷入困局。但是因为 CDS 不但没有规范,同时还是暗箱中操作,这就使得金融界变得人人自危了,因为谁都不知道对方的公司是否已经陷入了困境。这就使得金融机构间的资金来往变得非常危险,使得这些机构间的资金流通 (主要是借贷和融资) 几乎停顿下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财政部长 Henry Paulson 在十月中的某一天,突然气急败坏的跳出来,扬言如果国会不在一周内通过 700 Billion 的救赎方案,美国经济就要瘫痪了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已经看到了,笔者这里就不再烦述。
各位千万别问我这场经济危机会怎样结束,也别问我美国经济是否会进入萧条,或者走向通货紧缩,或者什么时候会走出衰退等问题。笔者向来没有先见之明,也只会写些回顾和总结。
说到先见之明,当华尔街信贷危机 (Credit Crunch) 浪潮汹涌的时候,各方人士纷纷献计献策,有人提到最为捷直的救赎方案其实就是为屋主疏困。在经济上帮助他们使得他们将 Mortgage 扛下来,以此稳定债卷市场,进而稳定金融机构等。可是人们这时候才发现,所有的贷款早已被银行分割打包做成不同的债卷上市发行了,它们被很多不同者所拥有。如此这样一来,通过银行和屋主协商,找到一个帮助屋主的方案也就无法不存在了,因为银行不再拥有贷款。这不由的让人想到这场游戏玩得真是叫 "连根拔起" 啊。
最后归纳一下的话,金融海啸几乎也是一场 "完美的风暴"。在 Deregulation 的大背景下,造成银行业的松绑,两房的畸形模式加上冒险投资,再碰到金融界的创新以及人性的贪婪,又有中国崛起/美国衰退因素,政府和国会为了政绩共同炮制了房市的虚假繁荣和泡沫形成,再加上一位愚蠢的总统和他的治理团队深信 Deregulation,所有这些因素相加发酵,终而酿成这场金融海啸。
谁是这场金融海啸的赢者和输者呢?我想起 CitiGroup 主席 Robert Rubin (克林顿的财政部长),当 CitiGroup 需要政府提供 100 Billion 的救援时,他今年 (2008) 还兜进腰包一亿美金的红利 (100 Million)。我还想起 AIG 的前 CEO Martin Sullivan,去年 (2007) 他的全部收入是 ONE BILLION,可是今年他的公司需要 200 Billion 的政府救援。还有前 Fannie Mae 和 Freddie Mac 的执行长 Daniel Mudd 和 Richard Syron,他们是政府任命的官员,去年的收入也是几千万到上亿美金,可是两个公司也要花去我们纳税人几百个 Billion 的现金去救赎。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大大小小金融寡头们,无法一一点名了。有人几乎每天在这里打骂中国的贪官们,中国贪官虽然应该骂,但他们不懂的是美国的贪官比中国的贪官更厉害千万倍。中国的贪官有的是一面在做好事建设国家的工程中,一面将一些好处兜进腰包里,而美国的贪官即使做了坏事照样拿钱。美国的贪官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拿钱都是 "合理" 和 "合法" 的,你只能给他们陪笑脸。
政治,经济都是一样的。
当然,最大的赢家非当选总统 Barak Obama 莫属。金融海啸一起,奥巴马的民调就急速上升,民众怀着对小布什的强烈不满,一举将奥巴马送上总统宝座。那么奥巴马当选是祸是福呢?从目前来看是好事,是福。
这场金融海啸的风暴席卷全球,世界各国都面临经济衰退的威胁,因此我们都是输者。但在这同时,也引发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孰优孰劣,自由经济与计划经济孰是孰非的争论。在二十国领导人齐聚华盛顿,商讨怎样带领世界走出困境的前夕,小布什发表演讲全力捍卫资本主义以及自由经济。
笔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及自由经济计划经济等的认识,主要是在美国逐步认清的。
我喜欢空闲时间做些家庭小工程,因此经常出入于 Home Depot 和 Lowes 等商家。在店里,最让我流连忘返的就是工具部门,望着琳琅满目的工具,不管什么样的工程都会有工具可用,我赞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在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上这是社会主义无法比拟的。我感悟出资本主义的真谛,就是不择手段的赚钱,只要有需要 (市场),有利润可赚,就会有人投资有人去做,不管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但在同时,这场金融海啸也让我们彻底看清楚了资本主义是没有道德底线的,这是它的可怕之处。从金融海啸引发了经济危机,圣诞节前夕去凑热闹购物,就发现许多商家申请破产了,从报纸上看到更多的公司纷纷裁员,这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的脆弱性 (实际上,很多公司的 profit 只有一张纸那么薄,平时就在生死线上挣扎,而 RMB 一升值或者经济一变坏,他们就完了) 和冷酷性。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有竞争力,我们更喜欢资本主义。当我们年老了,我们不再具竞争力了,或许我们会更怀念以前中国大锅饭式的社会主义了。
从没有道德底线以及冷酷性这两点出发,我们需要用社会主义限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限制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比如救济金,社保基金,失业金,全民医疗保险等。第二是建立明确的制度,限制资本的胡作非为。在这两个方面,其实中国和美国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于自由经济的概念,我想则并非资本主义所特有。资本主义制度也可以没有自由经济,比如 Derugulation 前的美国。但没有自由经济就意味着没有竞争,没有竞争的资本主义同样也没有生命力。但是,没有约束的自由经济,则可能会将资本主义送入坟墓。
以上都是一些感叹的题外话。
(全文完)
所以美国人 (他们显然是尝到了甜头) 说,中国应该施行民主,这样民怨就不会有了,呵呵。
究竟是美国人民好欺负,还是中国人民好欺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