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过岚园,最早是看一条短视频时知道的。是南京的一个从事古玩生意的先生为自己妻子打造的江南庭院。园子2009年始建,历时一年成园,岚字取自他妻子的名字。几经辗转,我最终跟园主杨帆先生联系上,并相约今夏找机会去探园。
兰园位于南京江北新区,跟许多江南的私家园林类似,入口处清秀简洁,仿古青瓦门厅,石梁门洞,细雕砖墙。虽简单,但做工精细。给人以大隐于市的感觉。园名上方镶嵌《岚园》沙岩额匾。进入门厅,由左侧入岚园,园子小巧玲珑,呈现一池,半亭,环廊的结构。半亭柱上有一楹联“修竹抱山群兰近水,清风至室初日在林”。从室内客厅,书房可一睹水池全景。园子围绕房子布局,后园呈环绕之势,移步异景。由于得经营古玩生意之优,园中的太湖石,花石器,石笋,雕塑随处可见,用园主的话说,园子的好坏在于老物件,老物件之所以能流传,就是因为好,这个好要耐看,要寓意好,要有典故。据主人介绍,其中池边立的太湖石源于苏州某名园。
园主自称岚园奴,园子的设计,打理全是亲历亲为。主人对传统中国园林的理解也跟大众颇为迥异。传统中国园林对植物种植有严格要求,不像现代的花园,基本上是花的海洋。中国古人讲究修身养性,植物不但要能为人提供物质享受,还要寓意美好,不惹是非。这个是非就是要易打理,少问题。比如传统的花卉树木多选择枇杷,石榴,柿子跟芭蕉,这些都跟它们的习性息息相关。枇杷冬天开花,春天结果。夏日来临时果实已收获,少有苍蝇蚊虫之扰。石榴花季长,秋天果实美丽,不与季节争宠。柿子果实在冬季,在万物凋零之际,依然光彩照人。芭蕉宜种隙地,叶大夏日遮荫,雨天听雨。这些都在岚园中有提现。
主人在园中也多养菖蒲,盆景等盆栽,这些也提现了主人的温文尔雅的文人情怀。我近些年走访的中国私家花园很多,岚园是最符合中国传统造园理念的园子。园子是用来住的,不是为了看的。中国园林的基本理念就是自己生活的空间,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知可为而为不重要,知可为而不为才是最重要的。相比现在的网红花园,基本上是什么好看种什么,这或多或少都受欧式园林的影响,也就是园子是用来看的,特别是给别人看的。这一点其实日式花园也如此,好多好看的日式花园多是庙宇中的一部分,你很难能体会到生活在园子里的感觉,而传统的中式园林则不然,是移山河于咫尺间,移山林于闹市里,移生活于花园中。
近年来中国私家花园有长足发展,这源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传统的造园理念却渐渐淡出,取而代之是欧式,日式花园日盛。其实中国人的园林审美是远远早于,也高于西方人的审美的。明朝文震亨编写《长物志》是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书。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中国人的园林生活。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香,中国人都玩得极致。明代计成的《园冶》是世界上最早的造园专著,其中的“虽为人造,宛若天成”的造园理念,实为造园的最高境界。
可喜的是,现在有些造园公司大有回归传统之势,相信不远的将来,一定能迎来中国园林的全面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