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农
“台湾有文物没有故宫,北京有故宫没有文物”之说由来已久,持这种观点的大多是台湾学者,其中原委如果仅以地区性中带着历史上政治因素来理解和解读即便不是偏颇也无从说是全面。
对于真正的文史专家和文物爱好者来说,因为懂得而由衷地欣赏、赞叹前人用智慧和创造留给后人的文化精品中所展示出非凡技艺与登峰造极的想象力产生的身心共呜,真诚地陶醉与被感动是局外人难以理解的情怀。谁不说俺家乡好是因为故乡山水,人文风情早己浸透于肉身血脉之中,旁人是否认可,误解又能改变什么?
北京故宫全世界只有一座,就如同法国凡尔赛宫和英雄白金汉宫一样,每当提及无人不知它们分别座落在中国,法国和英国,是现存世上代表东西方文化最辉煌的宫殿之一。
紫禁城是那段历史的象征,既是明清王朝权力中心,又是皇家居住宫殿,集皇权与宫苑于一处,具有无可替时代标志与唯一性。文物特别是明清两代的文物,均与这座明清二朝宫殿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那个时代由兴起到繁荣、从鼎盛至衰落的历史見证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当你走过护城河踏入琉璃瓦黄墙紫禁城的那一刻,你既是一个历史的旁观者但又为环境所感染,遥想当年,有意无意地超越时空的障碍从参与者的角度来审视周围的一切。站在年代久远的大理石阶上,抬头仰望乾淸宫前高悬的鎏金大匾“正大光明”,在视觉与心理上引发一连串的猜测以及种种可能性的遐想。这是任何现代建筑里作为展品的文物所无法想象、替代的,在那里人们只是参观者和旁观者无论设计者如何调度空间,将灯光聚焦于某一展柜从而引导人们的视线,无论展品如何精美绝伦。
此次,北京故宫精选的一百二十多件乾隆时期的珍贵藏品来墨尔本举办为期近三个月的展览,展品均与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的这段历史有关的文物,包括人物肖像画、龙袍朝冠、弓箭腰刀、马鞍佩戴、玉玺鉴章、朱批奏折、笔墨砚台、绘画書法和西洋钟表摆件工艺品等。
作为清朝第四位帝皇,乾隆自二十五岁登基称帝在位共六十年,禅位后又做了四年的太上皇。他既是一位勤政的统治者,也是位极具重要的集收藏、鉴赏、编纂、出版于一身的中华文化传承者。
展览名为 A Golden Age of China: Qianlong Emperor,1736-1795 以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彊域广阔、国力强盛的国家而言,译成中文应该是“盛世中国-乾隆帝展。
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后,现今的中国已渐显强国本色。中国梦、一带一路与国力一同崛起,唱响登上当今多变的的世界。中国梦,梦回唐朝可能太过遥远与漂渺,史料记载,传说故事可也太过于精选而浮华,留有太多后人编撰的斧凿、工刻痕迹。清朝乾隆盛世距今不过二百多年历史,就时间的长河来说应是非常短暂的弹指一挥间。人们常常以自己认为是最好的一面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智慧人生、别样风情和梦想追求,国家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