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小小

疾病真相, 健康生活, 生活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马王堆帛书《道德经》是正本清源的大道经典 <转载>

(2015-02-11 18:03:28) 下一个

 

 

注: 来源于网络, 不知道谁是原创,这篇文章从很多地方分析了帛书老子比其他版本更接近老子的原本。个人认为帛书老子确确实实是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大道经典!这本书与圣经和古兰经一样, 同样来自于道(圣经里面是上帝, 古兰经里面是安拉, 名字不重要, 重要的是祂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造物主)的启示! 通行本在很多重要的地方篡改了老子的思想,  读了基本没用,甚至可以说是由于道德经被有意无意的篡改, 使得 道/上帝/安拉 启示给中国人的一条平坦的大道消失, 因此中国人两千多年以来走上了一条崎岖的道路!《道德经》目前发现的版本: 

一,从出土时间看,楚简本之坟墓、竹简、文字等,其年代要早一些。 
二,从文字内容看,帛书本是真正原本。 
道德经,其成书年代可以推定在春秋一带。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想推翻这一点,尚没有足够证据。这个前提确定了,我们就能确定,如果发现了春秋时期的版本,才是最早版本。而春秋之后的任何时期发现的道德经版本,都没有资格以发现时期来确定自己是否真本。我们不能说后来有人用“甲骨文”抄写的道德经是最早版本;也不能说用竹简抄写的道德经一定早于帛书抄写的道德经;更不能依照出土坟墓早晚来断定哪个版本是最早版本。 
那么,这之后的所有抄本,我们只能根据抄本内容来判断其真伪,并断定哪个可能是正本。这是唯一正确的办法。 
三,为什么要根据内容来断定呢? 
道德经如果只是一本单传,无论传抄多少年,都是版本年代早者接近原本。而目前发现的《道德经》,不是一本单传,而是传二、三本乃至更多。这时候判定哪个版本更接近原本,用发现版本的年代早晚来断定,会出现差错,是不科学的。所以,只能根据内容断定哪个版本更合理。 
从内容上分析哪个版本更合理,这是可以做到的。因为老子毕竟是得道者。老子是得道者,这一点,从已经发现的道德经帛书本可以得到明证,绝不是凭空妄言。以此为标准,我们可以通过厘定某版本文字内容从修道角度看是否合理,由此断定哪个版本更接近原本。 
当我们详细分析楚简本、帛书甲本、帛书乙本及通行本,我们会发现: 
四,从修行角度看,帛书甲本才堪称目前发现的最接近正本的正本;其次是乙本。具体明证如下。 
…… 
01如三十八章,通行本,在“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之后,加进一句“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帛书本是没有这一句的。乍看,加的好似有理,原文真象是丢失了这句。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是后人妄加的。请看,上仁也是下德,是有为者。“上仁为之而无以为”,这是老子的话。这和修改者加进的“下德为之而有以为”这一句话是矛盾的。这是修改者忽略的地方。老子本人,绝不会如此不济的。 
…… 
02如第四十一章,通行本是“大器晚成”,楚简本有人考订为“大器曼成”。而帛书乙本本则是“大器免成”。因免字有晚音,通行本改写成“晚”字。免字有万音,可读做万,丧冠也。楚简本改写成“曼”,因为曼字也有万音。曼:训读为“无”时,与原文意义不悖。但“曼成”很自然是理解成“慢成”,也即到“丧冠”时方成。和通行本“晚成”大致同义。可见,是“免成”在传抄过程中,被改写成“晚成”、“曼成”,而不是相反。由此可证,帛书本所传道德经抄本,应该是老子原本。 
…… 
03如第十九章,“绝声弃知,民利百负”,这是帛书甲本内容。绝声,无圣也;弃知,无凡也。修行一旦达到这个高度,不执着有,也不执着无。这个时候,民利自然百负,失去贪心,回归大道。 
而楚简本改成“绝智弃便(辩)”,声字改作辩字。在修改者看来,“声”不取通假之“圣”字涵义,而取其“言语”含义,“辩”字由此而来。知字改作智字,是不解本章和第十七章的“大上下知有之”乃是一气呵成而造成的。“民利百负”,帛书甲本是这四个字。乙本改成倍字,通行本改成倍字,楚简本也有人考证为倍字,这是不解负字深刻含义所致。细细想来,老子在负和倍字间只能选择负字,才和自己“无为不争”、“守弱不强”主张保持一致;才和修行中的“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保持一致。 
…… 
04简本甲:绝智弃便,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又。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帛书本:绝声弃知,民利百负;绝仁弃义,民复畜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通行本: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对比可以发现,简本把“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一句移动到中间位置。从修道角度而言,这样排序是绝对错误的。可证简本不是原本。 
…… 
05 
简本甲:绝智弃便,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又。绝伪弃虑,民复季子。三言以为吏不足,或命之,或有所属。视索保朴,少厶颁欲。 
简本乙:绝学亡懮,唯与可,相去几可?美恶,相去可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不畏人。 
绝学无忧四个字,帛书本,是紧接在少私寡欲四个字之后的,和前面八个字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句子。而简本,在摘抄时,使之牛郎织女两分离。通行本,也将十二个字分开两章。或是通行本抄袭了简本,或是简本抄袭了通行本,总之,都不是正本。这种分离,其错误明显可见的。 
06如第十三章,“贵大梡若身”,有专家考订为梡字。梡字本义是案板。这句话是说“可贵的是,大的宰杀案板遇到这样的身——无身”,无身,有何梡?宰杀案板还有用吗?楚简本及通行本都改写成患字,也说得通,却远不如梡字形象生动。“宠辱若惊”,简本错写作缨,不解惊字含义或音近错传所致。京与缨虽然都是不动心,但京乃醒悟而不动心,缨则是压制而不动心。二者境界大不相同。可见帛书本是修道正本。 
…… 
07通行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章,和楚简本此章一样,都没有“恒也”二字。而帛书甲乙本都有“恒也”二字。对修道有一点知识者都应该知道,执着二边为常,犯的是什么错误。有了这“恒也”二字,我们便明白道可道一章“恒无欲也,恒有欲也”是什么含义了。说穿了,是执着二边,落入妄想。因此,老子才承接第一章继续写道:有无之相生…恒也,这是告诫我们,执着无或执着有皆是错误的。为了归还大道,达到真正永恒,在无和有之间老子选择无,在大和小之间老子选择小,在强和弱之间老子选择弱,所以,老子才说:“是以声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不执着任何一边),是以弗去(才得永恒)”。可证,帛书本才是正本。楚简本和通行本皆不是正本。 
…… 
08如: 
如第四十章,“有生于无”,这是帛书内容。楚简本则是“生于无”三字。修道者都清楚,确实是“有生于无”的。“生于无”,应该是抄写者漏抄一字。可见,帛书本所传应该接近原本。 
…… 
09 
如第三十五章,“过格止”,意思是说,通过推究道,改正人们对道错误的理解。帛书甲乙本都是“过格止”。从前后文含义看,此为真正原文。而楚简本和通行本,都修改成“过客止”,一字之差,含义大变。也可证帛书本为老子原本。 
…… 
10如: 
通行本: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楚简本:罪莫厚乎甚欲,咎莫惨乎欲得,化莫大乎不智足。 
帛书本: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对比可见,帛书本是原本。帛书本和通行本都有“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而楚简本则没有。可见简本绝非正本。 
天下无道,则是罪,是祸,是咎。 
道,最初失于“可”字,所以,老子说,罪莫大于可其欲,也即人们开眼便当真、认定、执着其欲,心便被欲念牵着走,心外驰求,粘缠外相,便失道了。 
有了可其欲,心化作识的对象而存在,忘却自家本明本足。如此不知足,浑心便化作识心,所以,老子才说“祸莫大于不知足”。 
不知足,当然就欲得了。得则有为失道,所以,老子说“咎莫大于欲得”。 
此三句乃一气呵成,缺一不可的。 
帛书本:故知足之足,恒足矣。乃是说,不断地知足,识知自心本足本明,永恒便达到了。 
楚简本不解可字奥妙,把可字改成甚字,虽然保留了三句话,但却把三句话逻辑联系割裂了。通行本干脆把这句话删掉,错以为欲得可以代替可欲。可见,楚简本和通行本都不是正本。 
…… 
11。如,通行本第四十八章“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帛书本和通行本是一样的。而楚简本,在两个无为之间加入一个也字。显见,楚简本来源于帛书本。楚简本在抄写时把两个无为分开断句,才有可能多出也字。帛书本若是来源于楚简本,在抄写时,不可能丢失也字的。因为,一个也字,确定了这句话的断句只有一种,也字之前为一句,也字之后为一句。去掉也字,就会多出一种断句了。那时的文人,不可能不注意到这个也字重要性的。所以,原文一定没有也字。可证,帛书本才是道德经正本。 
…… 
12。通行本第五十章:陆行不遇兕虎。 
帛书本是“陵行不辟矢虎”。其意是说,行在丘陵中不躲避暗箭和猛虎。 
我们对比“陵行不辟矢虎”和“陆行不遇兕虎”,可以肯定,陆行不遇兕虎是从陵行不辟矢虎演化而来,而不可能相反。 
若原本是“陆行不遇兕虎”,很通顺,没有必要修改。只有原本是“陵行不辟矢虎”,后人才会以为不通,才大动干戈,对其改头换面。首先,把矢字改成兕字,因为从行文上看,矢,也好像是和老虎一样凶猛的动物;同时,矢字,和下文甲兵二字又好像重复;所以,才做了这样修改。其后,把陵字改成陆字,因为,虎,行在丘陵可以理解,兕,则常常出没于沼泽洼地,用陵字显见不妥,改成陆字,就解释得通了。辟字改成遇字,因为后人以为不躲避岂不被吃掉?改成遇字,就全通了。可见,帛书甲本才是正本。 
实际来说,老子所言不差。后人不解而已。矢:本文指猎杀人者所用之箭,也即暗箭。食人,虽然残酷,但历史上确实常有这样事情发生。尤其是落后的丘陵地区,如水泊梁山,孙二娘做人肉包子。这矢,可以是箭,也可以是矛之类。只有矢字,“陵”行才行得通;只有矢字,后文“无所投其角”,投字才说得通。角字,因矢之头与角相似,所以,才称其为角。不躲避杀人矢和食人虎,为什么?因为,修道乃善于“无生”,也一定“无死”。 
…… 
13。道德经,根据史书记载,是早于孔子的老子的著作。那个年代,五行观念还没有流行。一部道德经,确实没有提及到五行,可证道德经确系春秋时期早于孔子的作品,司马迁所言非虚。简本有太一生水之论,五行观念已然确见。如此说来,简本只能说是藏者对道家著作的摘抄了。道德经属于“摘抄”的对象之一,且其所抄底本还不是正本。简本对道德经的抄写,又只是片段摘抄,可见藏者重视程度及研究深度皆不够。而帛书,甲乙本皆是通篇不同字迹的抄写,且存在甲乙本之间对照关系,足见珍藏者的重视程度及研究深度。可见帛书本才是正本清源之作。 
这样例证还有很多,我不一一列举。 
…… 
五,有人说,“这才证明版本发展过程,通行本从帛书本发展而来,帛书本从简本发展而来”。这样说是错误的。理由如下。 
其一,这样依照出土坟墓年代早晚顺序排序本身便不科学,事实和逻辑上都说不通。 
其二,不懂得道德经的修行层次已经达到绝顶高度。 
帛书本道德经表明,老子已经“证悟大道”。这就足以证明帛书本就是道德经正本。因为道德经,是开悟后才可能产生的修行圣典,是修行达到高度的圣人说法传世。 
其三,不开悟者,根本写不出道德经。 
观察道德经可以发现,道德经,是开悟者才有的语言。一篇,一部,一章,乃至一节,即可独立成语,又有整体逻辑联系。可见,这是老子多次对机说法,久而运用娴熟,又借机整理而成一体。如此深刻的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修道经典,所谓学者或修行没有开悟者,是根本写不出来的。 
其四,不存在开悟的圣人去改动不开悟者留下的断文残简,来传播自己醒悟的大道。 
要知道,一个真正科学家,会去改动别人的文章,把自己的科学结论穿插其中吗?修道经典,达到修行高度者都清楚,不同于科学文学哲学等,是根本不存在发展的。相反,倒是存在不开悟者因不懂作者本义,而站在哲学乃至修辞角度进行的自以为通达的错误更改。 
所以,有个朋友说,道德经是开悟者一人创作,却经历了后世不开悟者多人“修正”。这样判断,应该更符合实际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3)
评论
littlecat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知无为' 的评论 : 怎们做到无为, 是个不断锻炼自己的过程 --不断地去除“有意的为”, 当然 无为不是你说到就马上做到的,这就是要在尘世中不断地锻炼自己 -- 为道日损。

个人有两点关于锻炼自己无为的体会 (1)相信道是无所不能的,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 向祂祈祷帮助吧,同时耐心等待和反思, 会有好结果的。(2) 当然,当你已经有意的做了某些事, 你已经对自己犯罪了, 相信道是无比宽容的, 向祂祈求宽恕吧。

这仅是个人浅见,道德经里面有很多怎么做到无为, 比如守弱,守辱,和守黑。我自己还在不断学习中。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问自己这样一个系列问题(包括已经提到的)
1、什么叫无为?
2、为什么无为?
3、怎么才能做到无为?
4、现实中无为行得通吗?
5、行不通怎么办?

我可以把答案告诉你,但听来的观点一钱不值,自己悟出来的(与经典相符的)道理才是无价之宝。人需要书呆子的精神才能有勇气去悟,悟出来了、可以用来解读现实了你就从书呆子毕业了。
littlecat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知无为' 的评论 : 问好老兄。 道者,万物之注,“注”说明万物都有道,所以象你说的,万物都是活的, 竟然我们有“道” --祂是全能的, 那么是不是 知识, 有意识的作为都是多余的呢? 甚至可以说是阻碍了你? 这就是为什么无为,才能天道恒助之。

领悟了这一点, 让我们好好在尘世中好好锻炼自己的无为,顺其自然吧。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放弃了?放弃了可不是书呆子了呵呵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道是活的。”

还有呢?万事万物都有生命、都是活的,你这句话等于没说
littlecat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知无为' 的评论 : 道体现在你身上-- 你是活的。 身体只是工具而已, 如果你死了,你还会“为”吗?

这里的你不是特指, 泛指一般人, 只是这样说引起读者思考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说你是书呆子因为你的的确确就是书呆子,或者说只会念经的和尚,如果你生气那你就没有天赋懂道德经,我也不会煞费苦心地开导你。

阿猫阿狗都会说“顺其自然”,什么叫自然?‘真正的“为”是道’,什么是道?你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吗?
littlecat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知无为' 的评论 : 对不起,老兄,无意中把你的最近的回帖删掉 (本来是想会,结果按错了)。。。

道德经这本书值得细读,说我是道德经的书呆子,我不生气。

什么叫无为呢? 就是不有意为之, 顺其自然, 而不是什么都不做。
那么为什么要无为呢,因为真正的“为”是道,所以有意为之的都阻碍了最好的“为”且必败之 --为之者败之。
littlecat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知无为' 的评论 : 对不起,老兄,无意中把你的最近的回帖删掉 (本来是想会,结果按错了)。。。

道德经这本书值得细读,说我是道德经的书呆子,我不生气。

什么叫无为呢? 就是不有意为之, 顺其自然, 而不是什么都不做。
那么为什么要无为呢,因为真正的“为”是道,所以有意为之的都阻碍了最好的“为”且必败之 --为之者败之。
littlecat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知无为' 的评论 : 呵呵,个人认为无为你理解的不对, 老子已经说了, 无为的好处, 是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的。 无为是上德, 能做到无为就能天道恒助之。

那么, 怎么做到无为呢? 道在每个人身上, 无为就是唯道是从。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因为只有无为才能做到绝对不对别人犯错,这便是老子的道德之经。下一个问题:“怎么才能做到无为?”如果你答不出来说明你书呆子没读懂啊呵呵
littlecat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知无为' 的评论 : 好问题! 没有领悟到为什么无为的, 基本上不懂得真相是什么。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正本清源?书呆子。问自己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为什么无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