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兰以佩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正文

境界

(2014-06-13 11:41:52) 下一个

想说点与茶有关的话题,忽然想起喝茶的境界来。有人总结出喜茶者的三个境界:

\r\n

第一境界:茶就是茶,爱茶如命,追求优美环境、茶具精美、恨不能喝全世间茗茶;
\r\n第二境界:茶不是茶,融茶入命,追求禅茶一味、感悟大道、不拘茶艺,感悟出茶道深奥精妙;
\r\n第三境界:茶还是茶,命即如茶,追求大道本质、回归质朴,大碗喝茶,清水一碗亦是人生茶香。

\r\n

我也爱茶,但境界上不够档次。第一境界都达不到。好茶虽也能品出好味道,但绝没有那种恨不能喝全世间茗茶的超强欲望。

\r\n

延伸一下,别的事情也有类似三境界。比如酒,比如美人。如将上面的“茶”字换成别的,一样也有三种境界。虽然我兴趣广泛,还是喜欢程度都不上档次,最多也就和第一境界占点边。

\r\n

不论是茶,酒还是美人,第二境界和第三境界似乎有些过分,有走火入魔的感觉。真要上了这样的档次,这种喜爱的心情一定变味。

\r\n

仔细琢磨一下,如果你喜欢一种东西,即使在第一境界里徘徊,便失去乐趣了。因为你一开始追求完美,便会对所爱之物本不完美的地方产生感情抵触。比如喝茶,环境不好,茶具不精美等等,都会让你难受。另外,你还有一个达不到的目标,要喝全世间茗茶。这样的追求负担压在你心中,你怎能快乐?

\r\n

所以,不上境界的喜欢才是一种心情,才是一种淡定。而上了境界便是一种煎熬,一种遗憾了。

\r\n

如抽烟。偶尔点上一根古巴雪茄,站在自家阳台之上,在骄阳照耀之下吞吐几口,让雪茄的香味和花草味融合在一起,足以如痴如醉。但是要是上了境界,一天抽个几十只,你便完蛋了,成了烟瘾的俘虏。

\r\n

如混网络。偶尔闲暇的时候,找个话题扯几个闲篇。装成专家学究般研讨研讨,论述论述。将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抛将出去。别人褒贬,并不在意。你定会心怡气宽。但你非要上个档次,追求真理,每天就有不少的牛角尖等你痛苦地去钻,你就该痛苦了。

\r\n

这方面,要学学孔圣人。孔仲尼先生是个有意思的人。从学问上看,他老人家一定是当时社会知识分子中最厉害的。可以这么说,那时候的各种领域他基本都能达到学术前沿水平。可是,孔仲尼先生一辈子只是编书,从不著书。当教授几十年,除了编讲义,一篇论文都没写。拿诗学方面为例,他编了《诗经》,按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逻辑,孔仲尼先生自己搞几首爱情小诗出来,一定不会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差。要是将自己一生的坎坷痛苦用诗表达出来,也可能和《离骚》一样感人。哲学思想方面也一样。从他弟子整理的《论语》可以看出他口头表达相当牛,老先生要是系统写篇专著,一定相当出色。

\r\n

孔老先生为何不著书呢?难道没有一点兴趣和大哥老子的《道德经》pk一番 ?

\r\n

个人猜想,孔仲尼先生不著书也是出于某种境界上的考虑。如同有人喝茶不想进入任何上述三种境界的任何一种一样,孔仲尼先生牢牢地将学术爱好控制在境界之外。

\r\n

还有一点非常令人惊讶。作为职业儒士,孔仲尼先生常常出现在丧葬场合。对于人的生死问题他一定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另外,那时的社会也一定有某种宗教思想存在。对于自己的主职业,孔仲尼先生不仅连一本宗教方面的书都没编,连一条有关宗教的话语也没给弟子留下。对于别人问他这方面的看法,他说:“敬鬼神而远之”。

\r\n

然后我们那些上档次的喝茶者。一种饮料 居然让你将人生的各种复杂情怀和其联系起来,还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茶还是茶,命即如茶,追求大道本质、回归质朴,大碗喝茶,清水一碗亦是人生茶香。”  太过矫情了。

\r\n

也许,没有境界才是一种最优雅的境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