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药该怎么吃”吗?如果只参照说明书,那你可能只会看到:一次×片,一日×次,饭前服用……无论是自行服药还是咨询医生,服药剂量、服药频率等都十分重要,关乎药效发挥,甚至生命安全。下面,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药师周辰男为大家指出了10个常见的家庭服药错误方式,希望可以提醒身边人别再错误服药。
错误1:把“1日3次”当成“三餐前”
一般来说,药品说明书上会写着“1日3次,饭前服用”等指南。所以一些患者便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事实上,这是错误的。“1日3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应每8小时服药一次。
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液中药物浓度,达到治疗效果。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应有的血药浓度。
错误2: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食道癌隐患。最好站着或坐着服药。坐姿能保持身体直立,让药物在重力作用下顺利进入肠道,还可以防止突然晕倒到地。服药后不要马上躺下,最好站立或走动一分钟,以便药物完全进入胃里。
但像硝酸甘油这种缓解心绞痛的急救药,需要采取半卧位姿势服用。因为病人站着含服,可能产生体位性低血压,造成一时性贫血而昏倒。而且含服药物半小时左右,会有头昏、头胀等感觉,此时若站立,也容易摔倒。
错误3:干吞药片
干吃药片是非常危险的,药物停留在食道,咽不下去无法吸收药效,人也会感觉不太舒服。一方面,易使药片黏附在食管壁上,导致食管黏膜损伤;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错误4:将药片掰碎或以水溶解后服用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不良反应。
以下几种药片千万不能掰开吃:
第一,缓释片剂:如果掰开服食,药物没有过渡直接进入胃部,会破坏胃酸,很短时间内达到最高浓度,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就会失去药效。因为,其制剂是用特殊的方法制备而成的,若嚼碎或掰开服,会影响药效。
第二,肠溶片剂:是指在胃中完整而在肠内崩解或溶解的包衣片剂,掰开服用将对胃产生刺激。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无法发挥疗效,还刺激了胃黏膜。
第三,胶囊剂:若将胶囊拆开,气味特,小孩不宜服用,同时剂量也难以准确。胶囊剂有普通胶囊和缓释胶囊两种,缓释胶囊若研碎将破坏其结构而不能达到缓释的目的。
所以,除非医生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上标明,否则不要这么做。不过服用中成药时,则有所不同。例如大粒丸剂,就应该用清洁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送服。
错误5:用饮料送服
牛奶、果汁、茶水、可乐等各种饮料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导致危险。正确的方法是用白开水送药。
但存在以下特殊情况,反而有助于发挥药效:以淡盐水送服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以热姜汤送服藿香正气片、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以热米粥送服调理脾胃的中成药。
错误6:对着瓶口喝糖浆
糖浆类的口服液,服用时不能直接对瓶口喝,一方面容易污染药液,加速其变质,使细菌增生,造成二次感染;另一方面不能准确控制剂量,难以发挥最佳药效或产生副作用。
错误7:多药同服
多药同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很难避免,甚至会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例如,意外怀孕也许不是漏服避孕药,而是服用避孕药的同时服用了抗结核药物或防止脑溢血的药物,导致避孕药失效;导致治疗心脏病药物失效的原因可能是那些用来治疗咳嗽的甘草片等。
再比如,很多药物本身对于肝脏的损害并不太明显,但如果和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对肝脏的影响可能变大。两种甚至多种药物同时作用,肝脏难以抵挡“双重打击”,损伤的几率自然更大。例如别嘌醇与巯基嘌呤合用可增加药物的肝毒性。乙醇也可加重药物的肝毒性,因此服用伤肝药物期间不宜饮酒。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还曾警告,在服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等他汀类降脂药时,饮用大量柚子汁或新鲜柚子,可能促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肝脏损伤。
一定要主动向医师或药师咨询,但切记不可自行随意停药或换药。
错误8:喝水过多
服药后喝水过多会稀释胃酸,不利于对药物的溶解吸收。送服固体药物1小杯温水就足够了。
另外,服用口服液也最好不要用水送服。口服液用水稀释喝下后,一方面会使药物浓度降低,影响吸收;另一方面也不能在炎症处形成保护膜,阻隔刺激。正确的喝法是,咽下后,五分钟内别喝水。特别注意,溶液剂比片剂容易变质,需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存放。
对于糖浆这种特殊的制剂来说,特别是止咳糖浆,需要药物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薄膜,以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缓解咳嗽。所以,喝完糖浆后5分钟内不要喝水。
错误9:服药后马上运动
和吃饭后一样,服药后也不能马上运动。要是服药以后就马上投入运动(特别是强度较大的运动),血液就会大量地流向四肢等运动部位,使胃肠内脏中的血流量相对降低,导致输送药物的血液随之减少。这样就会造成药物的吸收减缓或吸收不彻底,从而使药物的应有治疗作用大打折扣。
科学研究表明:药物在服用后,一般需要经过30-60分钟才能被胃肠溶解,再被小肠壁血管所吸收,然后由血液将药物的有效成分输送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所以,服药之后是需要一定量的血液参与机体血液循环的。
医学专家指出,不管是进行哪种强度的运动,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药物的吸收与发挥,只不过是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等)影响小些,高强度的运动(如打篮球等)影响大些。因此,无论是片剂药物或是汤剂药物,都不宜在服用后就立即进行运动。即使是小小的伤风感冒,为了达到有效地治疗目的,尽快使身体康复,服药后也要注意适当的休息。
那么,服药后多久才能参加运动呢?
一般来说,汤剂药物不存在溶解问题,可以直接进入肠道吸收,但至少也要在服用半小时后再进行运动;片剂药物通常要经过胃液的溶解,若是肠溶片或胶囊(如常见的:解热镇痛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助消化的胰酶肠溶片及抗感染的头孢克洛胶囊、治伤风感冒的康泰克胶囊等等)则要到了肠里才能被溶解,故最好在服药1小时之后再参加运动为好。同时应该避免做强度较大地剧烈运动,以利机体对药物的充分吸收而发挥应有的疗效,有利于身体的早日康复。
错误10:服药期间不注意饮食禁忌
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药效,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在服药的同时或治疗期间应停止食用某些食物,俗称“忌口”。大体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在服用某药的同时,要求不能进食某种食物,如同药物禁忌。例如:人参忌萝卜,地黄、蜂蜜忌葱,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
服用治疗头痛的药物期间就要忌酒,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需要被氧化成乙醛,乙醛再被氧化成乙酸在体内代谢。治疗头痛类的药物会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导致体内乙醛蓄积,加重头痛症状。
二是在治疗期间要求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以避免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