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满江湖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舌尖3》官方这样回应

(2018-02-26 23:26:11) 下一个

影视界最难拍摄的节目,可能要属经典作品的续集了。虽然靠着“前任”的声誉可以不愁收视和票房,但稍有不慎,就会被期待值很高的观众批为“狗尾续貂”。

春节期间开播的一部“国民纪录片”,似乎也难以走出这样的俗套。

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大江南北,牵动无数人的味蕾与乡愁,此后《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再掀收视高峰,引发全球对中国美食的潮涌好评。

2018年大年初四,《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以下简称“《舌尖3》”)在央视开播,至今已播出五集。

然而,《舌尖3》播出后却遭到不少网友吐槽,称“熟悉的配方,却变了味道,全片看不到令人垂涎欲滴、欲望满满的美食,”有的网友甚至指出片中还犯了一些常识性错误。

尽管口碑“不及格”,《舌尖3》的收视率还是高居不下,前三集收视率均破2,并且占据了各大实时热搜榜。

虽然网友们对这部片子有着不同的意见,但是对为该片砸出超过2亿元赞助金额的企业来讲,这样的收视数据至少能有所交待。

《舌尖3》口碑沦陷

《舌尖3》于2018年大年初四晚上8点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同步播出,并在央视财经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军事农业频道联动播出。

据官方资料,《舌尖3》共8集,每集50分钟,8集的主题分别是:“器具”、“宴席”、“厨人”“小吃”、“点心”、“食养”、“时节”、“融合”。节目方表示, “器具”、“食养”、“融合”是三个新的创作主题方向,在传承前两季节目格调、气质的同时,第三季带来了更多关于历史文化、人物命运及食物关系的思考。

然而,《舌尖3》播出后,引发了很多网友吐槽。

一些网友说,被誉为“国民美食下饭片”的《舌尖3》,花了大量时间去讲解大量无关的人物、故事、理念,食物反倒成了一闪而过的配角。而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美食不仅是珍馐美味,对获取它的人来说更是劳动对象,整部片子在“劳动对象”上着墨较多,是食材跟人有关的故事,其中闪动着普通人最朴素的愿望和有质感的生活细节。

熟悉的知名IP,却没有了此前两季温润的故事,秀色可餐的食物。

不仅如此,一些网友还指出,《舌尖3》还出现了常识性错误。比如第三集《宴》里,一处关于鲈鱼的段落引发热议。园林设计专家叶放,去太湖寻找花鲈,应和“莼鲈之思”的典故。但最后镜头一转,厨师从鱼缸里捞起来的“太湖鱼中之冠”竟然不是花鲈。《新闻晨报》的报道中采访了上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专家在观看相关视频后,并经过反复比对确认,厨师从鱼缸里打捞上来的养殖鲈鱼是大口黑鲈。

节目组回应:冒险是对美食文化的创新表达

熟悉的配方,却不再是相同的味道。《舌尖3》为何“换口味”了?


从制作团队来说,此前两季的总导演陈晓卿于2017年10月从央视离职。《舌尖3》的总导演是央视从事《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纪事》等纪录片栏目的刘鸿彦。刘鸿彦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这一季拥有年轻且国际化的创组团队,有来自荷兰的摄影师和剪辑师,整个团队有近200人的规模。”

 

对于《舌尖3》引发的争议,节目方通过官方平台进行了回应,这是一次明知冒险的创新,但“就算冒险,也要对美食文化的创新表达进行探索。” 第三季在呈现令人馋涎欲滴的美食的基础上,增加了美食的文化感和历史感,通过大量前期调研、学术研讨,对中国菜肴前世今生进行溯源。

节目方表示:“美食背后的文化和文明,才是《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的根和魂。第三季不仅诠释中国的美食和人,也尝试去理解其所根植的文化沃土与时代的流转。美食本身是创新的,艺术的表达更是创新的,这种创新势必会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和情感体验。目前看来,前几集的排兵布阵都令人全然耳目一新,都是之前的美食纪录片从未专门呈现过的内容。”

收视率居高不下,招商金额超2亿


尽管相比前两季,《舌尖3》口碑下滑,但其播出后,仍保持着高关注度、高话题性、高收视率。
 
截至25日下午5点18,《舌尖3》微信指数4750万,高居微信热点第一;新浪微博#舌尖上的中国3#阅读3326.5万;CSM中心城市数据前三集收视率均破2,收视份额超过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