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林攀
近期,遇到两位朋友咨询了类似的问题,买了不该买或者不合适的保单,该怎么处理呢?一位是手握一份无保额,收益狂低,又需要锁定几十年的理财型分红险;一位是手握有保障,但是保额狂低,保费又高的组合型重疾险。这两类,本文统称“坑爹牌”保单。想退吧,又有高额的退保损失,心有不甘;不退吧,又觉得这保费继续缴纳下去没有意义,而且侵占家中的财务资源,真正想买点保障又捉襟见肘。遇到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本着对吃瓜群众负责任的态度,让我们暂时跳出保险这个圈,来看看两个故事,学会用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那么,答案自然就有了。
故事一:Don't cry on the spilt milk(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曾经,我和某胖冲着志玲姐姐买了两张60元的电影票,去看《富春山居图》,结果,进去不到10分钟,我们就已经被这部片刷新了观影底线,此时,我们是选择立即离开,重新换一部电影看呢,还是继续留下看完呢?很多人会说,票都买了,不看浪费,但是,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理性的选择就是:立即离开,换一部电影。因为,为这部电影已经花出去的钱,在经济学中被称之为“沉没成本”,即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无论我们是离开还是继续看下去去,电影票的钱都已经收不回来了。
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故事二:成本与成本大不同
现在流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时候,一位年薪10万的小职员小王,决定辞职,开始做起快餐店生意。第一年下来,年收入15万,刨去各项成本10万元后,净赚了5万元,小王很是高兴,可是,在经济学者眼中,他却亏损了5万,为何?因为小王为了赚到这15万,付出的不仅仅是10万元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本,还有曾经一年10万的收入,这也是一项成本,叫机会成本:
小王眼中的成本是会计成本:10万
净利润:15万-10万=5万
经济学者眼中的成本却是会计成本+机会成本:10万(工作的年薪)+10万=20万
净利润:15万-20万=-5万
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放弃其他东西。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