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进入老年期后,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灵枢•天年》写到:“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
人到老年,脏腑气血精神等生理机能自然衰退,机体控制阴阳协和的稳定性降低。另外,社会角色、地位的改变,退休和体弱多病等都限制了老人的社会活动,这些因素会让老人产生孤独垂暮、忧郁多疑、烦躁易怒等心理。老人要接受自然的规律,从饮食、起居、情志上好好宠爱年迈的自己。
饮食:正确喝粥,营养搭配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升,大家都吃惯了大鱼大肉,粥这种粗茶淡饭已成为不少人眼中的养生良品,特别是老人,有部分老人甚至把粥当成日常主食。其实这是不妥的。《寿亲养老新书•饮食调节》指出:“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
根据老人的生理特点,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老人肾精也越来越少,身体也逐渐虚弱。所以,老年人的饮食调摄,应该营养丰富,从后天弥补身体的衰退。虽然粥是易消化,益脾胃,但营养还是不足的。可以在粥中放入鱼、瘦肉等适合老人的食材,再加入何首乌等药材。
另外骨头汤也是不错的选择,肾主骨生髓,老人骨质脆,易骨折,喝些骨头汤可以适当补充身体。有人会说:“我血脂高,胆固醇高,吃了骨头汤,不小心指数就飙升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熬汤熬得好,吃适量,不贪多是没问题的。熬汤重在去油腻以及熬出味。拿鸡汤为例,熬汤时,先将鸡煮开,在它开锅时,可以在翻滚的气泡处舀两勺来煮药材。因为开锅时,油在四周,中央翻滚处是含油量很少。
起居:适当用药,注意睡眠
如今,老年人普遍都有“三高”,服药已成为日常必做之事。但是平时稍微有些不舒服就大量吃药,这是不好的。而且老年人用药,一般不同于中青年。一般而言,老年人用药宜遵循以下原则:宜多进补少用泻;药宜平和,药量宜少;注重脾肾,兼顾五脏;辨体质来进补,调整阴阳;掌握时令季节变化规律用药,定期观察。
另外老年人普遍都有睡不好的情况,这是老年人肾精逐渐衰退导致的,我们不用过于焦虑。而且,我们要认识清楚什么才是睡眠。不是平躺着才叫睡眠,坐着也叫睡眠。睡眠并不拘泥于姿势,重要的是状态。对于老年人来说,重要的是睡得够,所以平日老人会多打盹儿,这是很正常的,也是有益的。
情志:心情良好,运动助力
在中医看来,心情变化会致病,“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惊则气乱……”因此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令自己轻松愉快,舒畅情志的娱乐活动,如听相声、看戏、养鸟、种花等,可以消除孤独、忧郁等情绪。另外中医有言:“动则生阳”,对于老人来说,经常运动的确是保持活力、延年益寿的好方法。然而,部分老人的身体条件不允许慢跑或者运用体育器材,因此行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年老了照样可以过得有滋有味,只要给自己足够的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