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红河谷》讲述的是清末英军侵略西藏的故事,展现了清末英军入侵西藏的罪行。但是,鲜为人知的是,近半个世纪后,虽然中国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为同盟,英国却在私下联合亲英的西藏地方政府,图谋对西藏进行军事援助,抵制未知的“敌人”。
图谋让噶厦“用土地换枪炮”
英国印度事务部(专门掌管印度殖民地事务的机构)的档案里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西藏地方政府噶厦的亲英派为了抵制国民政府军队西进西藏,准备整顿西藏的地方武装藏军。尽管早在13世达赖喇嘛实行新政及热振摄政期间,藏军曾仿照英军模式训练、购买武器,但是,即使到二战末期,藏军总体上依然装备极差、纪律松散,可以说,是一支战斗力非常弱的地方武装。
西藏噶厦的靠山是英国政府,他们希望英国向西藏出售武器、弹药,便找到了英国的锡金政治官古德说情。古德在西藏及藏印边境一带工作30余年,是一名西藏通,而且多年来一直与西藏噶厦打交道,与当地官员很熟,于是答应了西藏方面的请求。
1944 年,古德访问拉萨归来后,向英印政府提议给西藏提供一批“合理”的军用品,“用于防卫外敌的侵略”,而且多次劝说印度总督,称对西藏进行军事援助将会受益很多。但是,也许英国政府认为二战尚未结束,在远东战场上,中国与英国之间不应出现矛盾,而此刻向西藏提供军火将是一个政策上的错误,将鼓励西藏噶厦抵抗国民政府,因此最好在战争结束后再向西藏提供军火。
然而,当时的印度事务部却认为可以向西藏提供用于“警察和防卫”的枪炮,因为这样可以给英国带来好处:第一,英国可以出售弹药以维持西藏原有的英式武器的消耗,取得与西藏噶厦的良好关系;第二,“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英国不希望西藏噶厦转向美国寻求军援。
在印度事务部的积极支持下,英国对藏军事援助很快展开。英国先派遣了一个由18名英国军人组成的军事训练小组,到江孜训练新招募的藏军。随后,又派遣军械专家到西藏检修武器,并提供了枪炮弹药。第二年,再次向藏军提供了新式山炮。1944年春,噶厦中的亲英派官员索康亲自到锡金与古德密谋,以西藏羊毛关税作为抵押,从英国购买武器。不过,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的情报人员获知了这一消息,并报告了国民政府。
实际上,国民政府非常关注英国对西藏的军事援助,甚至秘密派出情报人员进驻达旺、江孜、日喀则等地。为了劝说西藏噶厦放弃从英国购买武器,国民政府从 1944年开始陆续向西藏赠送武器弹药,以致在1950年西康昌都之役中,不少攻打人民解放军的武器都是国民政府在1944年援助藏军的。
英国并不是无条件地给西藏援助军火。1944年9月,噶厦向英国支付全款后,再次要求购买武器装备,而英国提出了两个条件:一、在“麦克马洪线”东部察隅驻军;二、在“麦克马洪线”西部的达旺驻军,并修建通往拉萨的道路,设立医院、学校。英国人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让噶厦用土地换枪炮。
阻止未来的“敌人”
二战刚刚结束,英国便有了更多的精力对西藏进行军事图谋,《对西藏的军事援助计划书》出台,其始作俑者为英军参谋部,目的是援助西藏以阻止未来的“敌人”。
英军所认为的西藏未来的“敌人”是谁呢?他们认为,二战结束后,苏联是最有可能侵犯西藏的敌人。他们说,苏联在二战后会占领中国内地,接着派遣空军和陆军侵入西藏,并在甘肃、青海建立通讯、航空基地,还会派出一个旅的兵力在西藏修建机场,进而驻扎拉萨和后藏地区。另外,苏联还可能派遣一个机动作战旅从新疆西部出发,到达后藏。
基于这样的臆测,英国方面决定:英军总参谋部具体负责军事部署,英印政府承担兵力、军用物资。主要步骤是:第一,印度政府协助西藏政府培训大约3000人的军队,“这支军队的目的是延缓敌人对拉萨的进军”;第二,印度政府无偿援助藏军的军用装备只收取象征性的费用;第三,被援助的藏军必须驻扎于拉萨或汉藏边界;第四,英国提供一个航空师的军用物资及最先进的进攻性轻武器。
至于这样做的目的,英国档案记载称,英国认为,二战结束后,西藏的局势即将发生巨大转变,所谓“潜在的、将会统治西藏的敌对政权”对印度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为了使西藏不在“强权”下屈服,西藏实行“自治”必须依赖于“大英政府”的支持。所以,如果以外交手段不能援助西藏抵制苏联,那么英国政府必须要提供军事援助。另外,英军认为,对西藏的军事物资援助对英国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西藏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英军总参谋部也认识到自然地理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对军事援助产生的影响。英军认为,由于西藏人口、粮食、肉食稀少,宗教特殊,任何侵入西藏的军队都不能长期在拉萨生活;青藏高原道路艰险,运输困难,必须经过驮运才能到达拉萨;高海拔的雪山使空中飞行非常困难。加之西藏军队几乎未阻击过现代化的军队,武器装备和作战技术都非常落后,这些都是英军在青藏高原上面临的不利因素。
尽管如此,如果英军将军事部署的主力放在空军上,也许可以化解一些困难。
西藏噶厦在得知英国将动用空军向他们提供支援时,欣喜异常。索康多次到英国驻拉萨代表处询问支援计划的进展。但是,毕竟英国的军事援助是有条件的。1946 年5月初,英国毫不客气地向噶厦提出英国向西藏出售军火的条件:(藏)南门达旺一带地区自绒渠河以南地方割让予英国,如此,英国存印武器如机枪、平射炮等,可以廉价售予西藏。
援藏计划无果而终
西藏“外交局”对这些要求不置可否,便将之提交给民众大会表决。由于僧侣阶层的强烈反对,噶厦最后决定割让达旺绝不可行,购买武器也暂不考虑,在留学方面只答应“派贵族青年僧俗六人赴大吉岭求学,派遣平民青年24人赴印学习无线电,另派四人学习广播”。可以说,尽管西藏噶厦比较亲英,但在国家主权问题上,并没有向英国低头。
英国人得知西藏的态度后,对藏军援一事也逐渐冷却下来。而且这一计划提交议会讨论后,遭到了议会的反对。议会的主要意见为:“在高海拔的西藏建造机场是极不切合实际的,除非有新型飞机制造出来,而中国和苏联用飞机来对抗印度也是相当困难的”;“战时议会不认为在帮助西藏抵御大群敌人的进攻或者对印度有真实威胁等方面具有可行性”;“如果西藏有天然有利于修建机场的条件时,再做详细考虑”。一个月后,英军取消了对西藏的军事援助计划。
实际上,当时英国也面临财政紧张问题。英国在战时的军费支出达250亿英镑,国债由1939年的72亿英镑增加到1945年的214亿。而对于印度的防卫问题而言,由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英国在军事战略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另外,英国统治集团也考虑到,苏联在二战结束后,并没有发动似英军臆测的行动。如此一来,对藏军援一事遂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