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若飞
“七年之痒”是个舶来词,结婚久了,新鲜感丧失,可能七年后你就不爱这个人了。从充满浪漫的恋爱到实实在在的婚姻,在平淡的朝夕相处中,彼此太熟悉了,恋爱时掩饰的缺点或双方在理念上的不同此时都已经充分地暴露出来。于是,情感的“疲惫”或厌倦使婚姻进入了“瓶颈”,如果无法选择有效的方法通过这一“瓶颈”,婚姻就会终结。因而需要珍惜。
同婚姻一样,任何事情都有“痒期”,只是出现时间不同,处理不好,事情就会发生根本性逆转,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反腐败也是一样,如果不能认识和提前遇见“痒期”,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克服“痒期”,就可能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后果不亚于婚姻的“七年之痒”。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反腐败虽然政策尚未松动,但潜在的“痒期”症状已经出现,不论承认与否,“向何处去”业已成为严肃的选项,“三年之痒”初露端倪。
首先,畏难和自满情绪交着出现。一方面,作为查处机构,在经历了冲锋之后,士气开始低落,出现畏难情绪,信心不足。感到不论如何努力,查势总是不如涨势,各种阻力和压力令查处者心灰意冷。认为腐败太顽固,反腐是长期的事情,不能靠一届、二届完成,出现疲累心态。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基层纪委没放一枪一弹,根本不在状态,就已经期望鸣金收兵;一方面,认为现在反腐和纠风已然不错了,国际赢得赞誉,社会也很满意,形象同过去比也有所改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出现了差不多、收收手、歇歇脚、见好就收的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满足思想,责任意识开始淡化。清理小金库、整治空饷、公车改革、腾退整合办公用房以及干部人事制度等改革脚步放慢。有些方面已出现停滞状态。
其次,官员压抑已久的贪腐欲望开始萌动。种种迹象表明,反腐的好形势并未开始多久,一些人、一些地方就心痒难耐,对较长时间的等待已经不耐烦,产生了强烈的“怀旧”“复古”意识,不愿意继续压抑自己的诸多欲望,甚至有了强烈的释放自我的原始冲动,希望回到过去的“好日子”,腐败和不正之风有所抬头。有些人甚至抱定“回收”思想,认为“投入了”不腐败就吃亏了、赔本了。因此,在短暂的“收敛”之后,不该喝的酒又喝了,不该吃的饭又吃了,不该送的礼又送了,不该要的东西又要了,有的变换了方式,有的则变本加厉。有个年轻的科长乔迁之喜请客前夕被举报,单位党委找其谈话要求其取消活动,这个科长竟说“送了那么多不请客收不回来”,坚持请客,最后由上级纪委出面勒令取消方才作罢。在有些官员眼里,欲望永恒,反腐有罪,有违规律,难以持久,应该像一阵风一样很快过去,有人甚至拿经济发展说事,有人则拿公民福利说事,认为反腐导致干部不作为,消极对待公务,影响经济发展,认为反腐影响了职工正当福利,把反腐当成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的绊脚石、拦路虎,表现出强烈的反感。
显而易见,“三年之痒”是比腐败本身更为可怕的现象。“七年之痒”摧毁了许多婚姻,而“三年之痒”完全可以摧毁国家秩序,令人民跌入生活的谷底,让社会刚刚产生的正能量之火在瞬间毁灭,希望之星彻底陨落。
毋庸讳言,如何突破反腐“瓶颈”,顺利度过“三年之痒”,不仅是对执政党执政意志、方向、智慧和能力的考验,也是目前反腐败必须认真克服和解决的问题。
保证反腐力度不减是解决“三年之痒”的关键。两军对垒勇者胜,反腐和挺腐的战斗永无休止。不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旺盛的反腐斗志,绝不能落入“三年之痒”的圈套。只有在行为和结果上不断刷新贪腐落马的记录,对贪腐穷追不舍,才能给腐败以致命打击,让它们没有反扑和喘息的机会。无疑,反腐成就是治愈“三年之痒”的一剂良药、猛药。
排除各种认识干扰是走出“三年之痒”的根本。反腐实际是价值观的殊死博弈,是一场输不起、不能输的正义战争。在认识上必须正本清源,坚决排除“腐败正常论”“反腐阻碍论”等错误论调以及各种畏难情绪和满足思想,统一意志,众志成城,用正确的价值理论认识和指导反腐的伟大斗争。
强化监督、防止反弹是治疗“三年之痒”的重要战术。要在反腐过程中,强化和巩固成果,对可能发生回潮和反弹的环节强化监督检查,特别对一些看似小事的环节也不能放过,要未雨绸缪,筑牢堤坝,死看死守,绝不能允许前清后乱、边反边乱的问题发生,决不允许已经被打倒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死灰复燃。只有抓住关键环节不放,反腐败才能事半功倍,抓一处成一处。
法制化是保证反腐永远在路上的治本之策。反腐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应该是一项法治要求,在反腐和解决各种不正之风的过程中,应该致力完善反腐的各项法规,加快民众监督要求的法制转化,使反腐和肃纪高度制度化、社会化。只有尽快把反腐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转化为规范的法制要求,“三年之痒”才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