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结世界各国“叛徒”的情况时,不少历史学者认为,法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比较突出,“投降外敌”人数之众,除了“法奸”,就属“汉奸”。
而在探究两国多奸的原因时,有人认为法国人散漫,没有战斗力,崇尚个人自由,对国家的忠诚并不重要,而中国人呢,贪生怕死没血性。
我以为上述对中国人的分析有失偏颇流于表面。
中国人真是贪生怕死没血性才投敌的吗?
纵观中国“汉奸史”,确有一些数典忘祖的软骨头,但其中也不乏才子和能人,他们都是贪生怕死的无能之辈吗?
就拿明末时期,给建州女真人干活的汉人范文程来说,他是贪生怕死的无能之辈吗?
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讲,范文程在大明臣民眼里是地道的“汉奸”,然而,放置民族气节,但就才华而言,他是不是人才呢?
恐怕,连他的对手敌人,也无法就这一问做出否定的回答。
他的确是人才。
“汉奸”范文程成就了大清一半基业,是他的一个个谙习国情、对症下药的“鬼点子”,使后金完全脱胎换骨,由游牧之国巨变为一统中原大地的大清。
尽管范文程的“汉奸”之名很臭很馊,但他的主意一点也不馊,在干掉大明长城袁崇焕那场攻坚战上,范的反间计使皇太极不战而曲明之兵;既要汉族人臣服,又要给活路,怎么办?“剃发留头”的鬼主意诞生。满清能够灭李自成、灭明,范文程的作用实不可低估。这个“汉奸”在外族主子面前,充分展示了不可多得的才华。也算是人尽其才。
范文程,真真一个大才。却为什么不在本国做事,而是投靠外敌做汉奸呢?
因为本国不用他,迫害他的先人。
提起范文程的祖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就是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北宋名臣范仲淹。范文程是范仲淹第十七世孙。到了范文程祖父范锪这一代,还曾做到大明兵部尚书一职。不过范锪后来得罪了当朝权臣严嵩,备受排挤,最终不得不弃官而去,举家迁徙。
范文程最终出生在了辽东沈阳卫,那一年是公元1597。
50年后的公元1644年,这是个很特别的年份,李自成攻陷北京,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如此风云变幻。而这50年,正是范文程人生的前50年,精彩的前半生。
身逢乱世,又有不世才华,但是腐败的大明王朝没有他容身之地,令他失望透顶,怎么办?带着对本国政府极度绝望,他投到敌方发挥才能。
投入后金阵营后,背负了 “汉奸”枷锁的范文程,戴着镣铐跳舞,亦尽显其能。后金凡是涉及到犯明的策略、策反汉族官员,统统都是出自他手。除此之外,后金变前清,新国家制度的建立也离不开范文程。
于是,在“敌国”,范文程官越做越大,成就越来越高,最后居然帮助外族灭亡了本族政府——大明王朝。
“汉奸”范文程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国一些人物的民族气节是怎样消失的,如果本国政府善待他们,给他们以希望,他们被本国所用,即便不能青史留名,也不至于以智慧“资敌”。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大一统的王朝占据了大部时间,而大一统天下,没有竞争,没有选择,只有一个雇主:皇帝,只有一个单位:朝廷。朝廷不用你,皇帝混不吝,人才在这个国家的命运就基本没好。所以当外敌出现,甚至相邻游牧民族部落出现“明主”时,中国的人才就拨云见日,久旱逢甘霖般地投了过去。只求人尽其才,有个出头之日。至于民族气节,早已被“万马齐喑”的国风销蚀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