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要去看的墨西哥城附近的另一个城市古文明,托尔特克Toltec 文明。
托尔特克文明遗址在墨西哥城正北80公里的图拉城外。墨西哥历史上著名的特奧第瓦坎古文明崩溃后三百多年,公元10世纪又在不远的图拉出现了另一个墨西哥古文明托尔特克。他们也建金字塔,但规模要小很多,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人像石柱。
去图拉我们用的也是公交,大巴的始发站也是城北总站,但是另一家汽车公司 Ovmio。售票处就在前一天的特奥第瓦坎班车公司旁边,票价200比索,合10美元或14加元。墨西哥的长途汽车公司很多,汽车北站至少有不下二十家公司,每家经营不同的线路。
出城走的是另一条高速公路,沿途的房屋也不规范,但因为两边的山坡不高,沒见到昨天那种”贫民山”了。行车两小时后前面出现了大片的工厂建筑,看样子像是一家石化公司。后来还看到好几辆架着机枪的武装皮卡沿途巡逻,我们的神经一下子繃得紧紧的。好在图拉城不是这种景象,房屋要老旧一点,很像八十年中国的内地城市。
离开车站后我们跟着谷哥导航,去城北面的托尔特克遗址。那一片是老城,途中还看到一个很大的教堂,我们说回来再进去看。然后是一条步行街,两边的店铺明显整修过,但街上只有几个像我们一样的路人。
出城后要过一条河,河里水不多,空气中还有一股气味,感觉小河成了当地的污水渠。上坡后又走一公里左右,就到了谷哥地图显示的入口,那里有一个大门,但明显弃用很久了。我们只好沿着公园围墙继续往前走,所幸后来遇到一位十四五岁的当地男孩,他还会一点英语。他说大门在前面,他家在附近开了一家餐馆。到了遗址入口,分手时他也没开口向我们要引路费,所以受过好教育的明显不同。
遗址外面有一个很大的停车场,但只停着四五辆私家车和一辆旅游大巴。大巴的司机正在摆弄大巴底层的行李箱,看样子是一个旅游团,沿路看沿路住。遗址门票不贵,45比索,合两美元或三加元。进去后不久,在路边售物点遇到那拨旅游团的正往回走,全是退休的白人老夫妇,不知是美国的还是欧洲来的。
前面好一段,两边都是热带植物,有时还有路标指向旁边的小道。走了好一阵不见遗址的踪影,我们开始怀疑走错了,误入了一家植物园。再看谷哥地图,显示很明白,就是遗址公园,无奈只好继续朝前走但心里直在打鼓。
又转过一片高大的仙人掌树林,前面才看到遗址的影子,还是背面。弃用的大门应该是老的入口,而且很近,进去直接看到遗址的正面。看来谷哥也没全错,只是没及时更新,害我们绕了一大圈。
遗址是一个四边形,中间是一块足球场大小的方场,东西南三面当初都有建筑,但破坏得看不出形状了,只有东边的金字塔状祭台还保存得不错。从规模来看,托尔特克城市远不能和特奥第瓦坎文明相比,但他们更注重扩充。远在两千公里外尤卡坦半岛上的奇琴依察也有类似的祭台,但周围全是玛雅文化的金字塔。 学术界还没有定论,尤卡坦的托尔特克祭台究竟是托尔特克人打过去建的,还是当地玛雅人学的。
托尔特克城市的一大特点就是石柱支撑的柱廊或大厅,石柱有方柱,也有圆柱。千年过去屋顶破毁之后,残存的石头柱子就像排列齐整的武士队伍,让人不由联想到西安城外出土的兵马俑,看了着实的震撼。
祭台顶上是竖立的人像石柱,有两人多高,最引人注目的左右两只巨大的招风耳。人像石柱让我联想起了美国加拿大原住民的图腾立柱,不过图腾立柱只是祭祀用品,而托尔特克石柱是神庙的支柱,当然也有祭祀用品的功用。
祭台背面没有阶梯,笔直的墙面过去满壁是石刻浮雕,可惜因为风吹雨淋和人为毁坏,只有不多的残存了。浮雕既有神像,也有老虎和狗,是了解当时生态状况的有用信息。
遗址大门里边还有一个不大的博物馆,包含在门票之內。博物馆展品不多,只有几件有特点。其中之一是查克摩尔”神的使者”,雕像半卧半立,脸面侧视,双手于胸前合捧一盒,据说过去祭祀时里面盛着献祭给神的人心。另一件是石雕人像,胸前合抱的双手,造型很像成都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不知这种相似是一种偶然,还是有某种联系。
下午五点半,我们回到墨西哥城汽车北站,那里坐两站地铁就到了全墨西哥最神圣的爪达卢佩圣母大教堂。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五百年前的1531年,当时西班牙殖民者虽然已经占领了墨西哥达十年,但原住民面服心不服,依然信仰自己的多神教,而不愿改信西班牙天主教。
公元1531年12月12日那天,原住民农夫若望.迭戈披的斗篷上出现圣母的形像,而且保持至今。消息传出后,四周的原住民才开始相信基督教神迹,改信天主教的大幅度增加。当地教区特地兴建了一座教堂,供奉这件圣母斗篷。教堂是一座文艺复兴式建筑,圆形穹顶,优雅古典。
现代交通方便,前来朝奉的信徒远远超过老教堂的接纳能力,于是1976年又在附近兴建了一座现代风格的新教堂。新教堂像一座巨大的蒙古包,圆锥形房顶下面是圆柱大堂。教堂是半开放式,除祭台那面外,其它几面全部敞开,信众和访客皆可自由入內。
快近晚上七点时,我们离开大教堂。当地位置虽然偏避,但因是宗教圣地,有好几班公交到市中心。最方便的红色双层公交7号线,除了到市中心的历史街区外,还要开到南边的改革大道和有名的查普特佩克公园,既是公交,又是观光车。
最初开过的几个街区很肃条,街上照明不足,行人也不多,应该不是富裕的区域。当时的感觉就像在一个时光胶囊里面,车上是生活无忧的来访者,而车下的街区则固化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色大巴进入环城公路以內后,街上车流人流明显增多了,我们一直悬着的心也才落到实处。看来当地人虽然同处一城,但生活差別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