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公寓不远的小咖啡馆,开始了在维也纳的一天。
咖啡馆在维也纳有名的环路上,对面就是维也纳沃克斯市民剧院。咖啡馆不大,门面装饰颇有些韵味,低调典雅,宽大明亮的窗玻璃上倒映着街对面市民剧院古典而优雅的外立面。
咖啡馆里面人不多,左边靠墙有几个当地的退休中老年喝咖啡低声闲聊。我们去了人更少的右边,那边只有一位上班人士边喝着咖啡,同时还低头在电脑上忙乎着。咖啡馆年轻漂亮的女孩过来照应我们,问我俩要点什么。太座点了咖啡和巧克力蛋糕,我也要了一杯咖啡,外加一方水果方糕。
咖啡馆里很安静,大家低声交谈,静悄悄的进来,静悄悄的离开。和世界上其它城市一样,维也纳人每天也会有不少事需要劳心,但一天之初他们注重的是那一刻的宁静。
离开咖啡馆后,我们开始了一天的维也纳漫游。
我们看到的维也纳,其实已经不是十八世纪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生活过的那个城市。当时的维也纳,一边是多瑙河支流蓝色的多瑙河渠,另外三面是古城墙,城墙外面是无际的田野,远处天边是绵延葱绿的森林。那个时候,维也纳还是神圣罗马的都城,哈布斯贝格家族统治的神圣罗马幅原覆盖整个德国奥地利和捷克,他们自认为是古罗马的正统传人。在之前的16和17世纪,维也纳的城墙两次帮助哈布斯贝格王朝抵御住来自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入侵。今天中欧的基督教文明,就是当年维也纳抵抗的直接成果。
后面的一个世纪,维也纳有了巨变。1809年,为了避免帝心勃勃已是法国皇帝的拿破仑夺取神圣罗马的帝位,当时的神圣罗马皇位弗朗茨二世自己宣布神圣罗马王国解体,自己成了新成立的奥地利帝国的国王。世纪中叶,奥地利发生了资本主义民主革命,运动的结果是国王交出权利但保留称号,新成立的议会把握了实权。
新君主立宪政府的一项举动就是扩大维也纳的城市规模,为此折除了环绕城市的城墙,原址改建成宽敞的大道,两边兴建政府大楼,剧院和博物馆。中央是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沿环路往西是前一天路过的议会大厦,市政厅和国家大剧院,更远一点是维也纳大学。往东是维也纳歌剧院,更远一点是每年元旦举行新春音乐会的金色大剧院。
有华尔兹王子的小施特劳斯见证了维也纳的变迁。1867年,小施特劳斯创作了华尔兹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次年又创作了圆舞曲维也纳的森林,十五年后68岁高龄创造另一首名曲春之声圆舞曲。施特劳斯的时代,森林已开始消失,多瑙河的蓝色也在消褪,他创作的圆舞曲不知是在礼赞维也纳当时的美景,还是美好记忆的一种怀念。那个曾经的音乐之城,正成为一个只崇尚表面时尚的小资之城。
我们的维也纳漫游始于环路中段的特蕾莎广场。广场两侧是古典风貌的自然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初升的太阳映照着自然馆的正立面,而艺术馆还罩在自己的阴影里。时辰还早,沒到开馆的时间,不过即使开放了我们也没时间进去,维也纳要看要瞧的实在太多了。广场中央的塑像,是神圣罗马哈布斯贝格王朝650年历史上唯一的女王玛丽亚特蕾莎,前后她在位35年。
特蕾莎广场往市中心不远是过去的皇城外门,皇城里面是皇宫的英雄广场。广场前面和右侧,就是神圣罗马和奥地利王国的王宫建筑群霍夫堡宫,其中一部分现在还是奥地利的总统官邸。
霍夫堡宮不像印象中的传统皇宫,建筑群虽然很壮观,但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宫廷建筑连在一块,不容易看出主体建筑。最外围最显眼的建筑其实兴建时期最晚,右侧的Neueburg宫和正面的圣米歇尔宫建于19世纪,至今不过上百年。而里层不起眼的瑞士宫则是13世纪的建筑,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了。霍夫堡宫像一个建筑历史博物馆,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式罗可可式都有,同时也是一个建筑迷宫,一圈走下来沒一天不行。欧洲建筑历史我们都是入门水平,所以只到此一游性质打量了正面的圣米歇尔,和瑞士两座宫廷建筑。
圣米歇米宫兴建最晚,但因为正门面向老城中心,里面还有奥地利王国历史上有名的西西公主生活的陈列展览,所以现在成了霍夫堡宫的标志。穹顶大厅的一侧是西西公主陈列馆,馆门前不少人排队等待入内,其中以女士居多,看来每个女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公主梦。
圣米歇尔宫广场对面就是老城了。往里去不远,街心有一个纪念柱,上面前后左右叠满了天使和圣徒的雕像。古埃及有方尖碑,北美的印地安人有图腾柱,中国古时有石头牌坊,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单体纪念建筑,寄托了过去的追忆和未来的想往。
维也纳的老城很商业化了,沿街都是知名品牌的店面。浓浓的重商氛围,很难想像得出百多年前这里曾是文化之城,音乐之城。
老城最有意思的建筑是圣斯蒂文大教堂。教堂正门的罗曼风格的双塔历史最悠久,是12世纪最初教堂建筑的残留部分。主体重建于13世纪,教堂最醒目的哥特式尖塔建于14世纪,都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圣斯蒂文教堂是一座天主教礼拜堂,是维也纳教区的主教堂。
教堂内部参观不收费。里面除了教堂都有的祭台,讲道坛和管风琴外,还有一种独特的装置艺术。教堂大厅悬吊着不少形如石块似的形体,形态和大小各异,在特别布置的灯光下,这些石块状形体尤如教堂中空漂浮的陨石群,这算是众多教堂参观中一次很独特的体验吧。
大教堂不远的小街上,是莫扎特在维也纳时期的旧居,他在那里居住了5年,是他一生创作的金色年华。
来到故居门前时故居博物馆还沒开馆,几位打算参观故居的人在小街上耐心的等待着。开馆还要半小时,我们犹豫了片刻,但最后还是离开了。
之后我们去了维也纳歌剧院,世界上有数的几个著名歌剧院中的一个。歌剧院建于1888年,古典风格,位于老城边的环路上。当年维也纳古城墙被拆除,代之以环城大道后兴建了好些政迹工程,环路西边是贝格国家大剧院,东边的文化建筑就是这座维也纳歌剧院。
剧院正门聚着不少人,最初以为是城市长跑活动。这些年城市长跑,从波士顿到伦敦马拉松,把一个健身的业余活动弄成了一个有钱有闲人的炫耀打卡。到近前才意识到不是长跑活动,而是五一劳动节的民众集会。在北美加拿大这30年,劳工节是在九月初,习惯上都是和家人一起要嘛去野外露营,或者呆家里大吃大喝,不常见到游行集会的。看来北美的劳工权利意识,小恩小惠的一天假期就给转移了。
集会有马恩列斯毛的画像,还有共产国际的标志镰刀斧头旗。不知集会的人是病急乱投医,还是懂装着不懂,画像上那五人既不出生于工农,知名或掌权后也沒把工人农民当着自己人。工农对他们来说就是个名词,可以驱使的工具,和现在寄生在工人群体上的职业工会沒两样。劳工维持正常生计的权利要保障,但抗争的对象不是和劳工一起创造财富的技术人员和企业家们,而是高高在上的垄断金融资本和专制国家资本。垄断资本和国家资本拿着大众创造的财富和他们的积蓄,操纵驭使国家和民众,制造出国与国,公司与公司,人与人之间的残酷竞争。他们本来是社会的寄生物,却包装成大众的救世主。拆分掉两种资本集团,世界才会安宁,劳工大众的生计才永远有保障。
离开歌剧院后,我们去了老城外面位于新城的 Belvedere Palace,中文最常见的名字叫美景宫。距离不算远,但也不近,好在有轻轨代步。
整个建筑群有两座宫殿建筑,都是巴洛克风格。下美景宫资历最老,建于17世纪末,规模象一个富家庄园。而晚了三十年建成的上美景宫前面是花园,后面是倒影池,颇具王公建筑的气派。美景宫其实不是一处皇家宫殿,而是16到17世纪神圣罗马名将欧根-萨伏伊亲王消夏避暑的夏宮。他最著名的战役是1697年率领奥地利军队在塞尔维亚靠近匈牙利的小镇森塔抗击奥斯曼军队,大败奥斯曼苏丹御驾亲征的大军。此后两国缔结和约,相安无事。
回程时我们抄近路,无意之中到了维也纳的中央露天市场 (Naschmarket)。市场在Wienzeile大道东西单行道之间,全长超过一公里,都是玻窗钢棚结构。一排卖农贸产品,另一排是咖啡店小餐馆,晚上特别热闹。
晚餐是维也纳炸肉排(Schitzel),去了一家网红店,在圣斯蒂文大教堂附近,店名是 Figlmuller。主店在一条小巷内,巷口上方有一个半身塑像,原型不知是不是餐馆创始者的。
主店不大,需要预约,像我们这种临时起意的,只好去外面大街上厅堂宽敞的新店排队。时间下午六点过,新店外面大概有二十来人排队,店里有人出来后才让一拨排队的进去。大约半小时后轮上了我们,座位在下面的地下室,感觉是过去的酒窖。我们一人一杯啤酒,太座要的是炸小牛肉排,我的是炸猪排。味道都不错,就是量太大,太座那份吃了一半后带回住处,次日早晨当了早餐。
出餐馆后路过圣斯蒂文大教堂,教堂前的广场上满是人,有自拍的,看人的,都自得其乐。夕阳辉映之下,大教堂的色调柔和多了。
晚上路过维也纳歌剧院时,剧院侧面大屏幕正实况播放剧院内演出的歌剧,广场上摆放着坐椅让人能舒舒服服地欣赏大屏幕上的演播。歌剧院的做法太好了,让来维也纳的来访者晚上有了去处,同时也扩大了歌剧的影响。
每次看这些照片,就感到了东西方的强烈不同。
跟着五湖兄的游记收集了不少欧洲的艺术,历史,建筑点滴,以后自己有机会去,就不会只摆个"到此一游"的手势了。谢谢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