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五湖以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德国出差记录:汉堡教堂之旅

(2015-06-04 09:44:37) 下一个

前一阵在北德小城出差,当中周末有两天休息,即决定上汉堡周游一遭。车过北德交通十字路口汉诺威城后景色不知不觉中,从连绵起伏的丘陵变成了平原,放眼四顾,一马平川,感觉就像八十年代第一次去北京时列车经过的华北大平原。唯一有些碍眼的,就是公路两边田野里隔不到几公里,就会出现几座风力发电的透平转子,不停转动的叶片阵列,让人以为误上了星球大战中太阳系外的某一个星球。

两小时后公路右边远处出现了远洋港口才有的龙门吊车的影子,我知道汉堡城快到了。住进了汉堡西区的旅馆后,上不远的地铁站打地铁去了市中心。汉堡的地铁站看起来老旧,但地铁车次很密很准时,人不是太多,经常有座位可坐。到了市中心的地铁站,下车上天桥一看,原来是和汉堡火车站在一处,车来人往的,四处都是久违的人潮,说是陌生,又感熟悉。







 

因为是临时起意,事前对汉堡没作多少了解,只知道汉堡是德国的第一海港,几百年前德国这个国家还不存在时,就是欧洲北部几个重要城市组成的城市联盟,汉莎联盟的出海门户。汉堡既是德国的主要港口,也是工业基地,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上海,美国的纽约,澳大利亚的悉尼和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这几个城市相似,汉堡城内外国的总领馆数量众多。

逛一个城市,简便的办法就是坐市区观光车,人随车走,车上导游先用德语后用英语,一个接一个景点讲述着与之相关的故事。

观光车从汉堡火车站出发,先去了站西Binnenalster湖滨的商业区,那一带很繁华,商店櫥窗的陈列琳琅满目。和加拿大美国商舖常见的大幅玻窗不同的是,汉堡商店的櫥窗细高修长,和建筑物上丰富的细节相匹配。接着观光车路过了新文艺复兴风格的汉堡市政厅,以及汉堡城五大路德教堂 St. Jocobi 、St. Petri、St. Katherine、St. Michaelis,然后一路向西去到了易北河边的码头区。汉堡的主城区在易北河(River Elbe)以北,岸边曾有客货码头,后来城市有了规划后,远洋的客运货运码头都集中到了河南岸,上午从南边来汉堡开近易北河时看见的不少龙门吊车都在河南岸,而河北岸只保留了轮渡码头和渔市。











 

晚上在WXC上看到网上笔友安娜晴天的留言,建议第二天一早去渔市,见识那儿交易的盛况。头天乘车游览时,印象中导游说起渔市在河岸中部,所以次日一早便开车直奔目的地。到地点发现错误时已晚矣,河边主干道封路成了当天的马拉松比赛路线,人和车都困在老港口住宅再开发区里出不去了。几经尝试也没找到出路,还白费了不少时间,过了渔市收市的时间,最后只好弃车步行到附近地铁站乘地铁到了中央车站,然后再从那步行向西,去看汉堡众多的教堂。








 

出车站刚跨过站前大街,天下起了大雨,行前没准备雨伞,只好街边一个星期天不开门的店门前避雨,街对面就是要去的第一家教堂,St. Jacobi(圣雅各布教堂)。圣雅各布教堂是汉堡五大路德教堂之一,其初形可以追溯到1255年,但1944年在汉堡大轰炸中损毁,重建时钟楼尖顶设计成很现代的八边形,但教堂内部仍做成为简洁版歌特式,圣雅各布教堂里最珍贵的要数建于1693年有4000条音管的古老管风琴了。






 


离开圣雅各布教堂时雨基本上停了,下一个要去的教堂是隔一条街的St. Petri(圣彼得教堂)。这个教堂钟楼主体是四边形,但尖顶呈八角形。教堂穹顶也是简洁版歌特式,内部装饰不是很有特色,也没有英文的介绍资料可以阅读。




 


离开圣彼得教堂继续往西,到了汉堡市政厅广场西侧,新文艺复兴风格的汉堡市政厅的铜绿色房顶即在眼前,当时以为回程时还有时间探访,没往里边去,只在广场边拍了两张市政厅的外貌,没想后面的两座教堂用了不少时间,再没机会去汉堡市政厅了,算是这次汉堡之行的一桩遗憾吧。



 

市政厅广场左边楼房顶上冒出一座教堂的钟楼,大钟之上一层柱廊,柱廊之上再一层柱廊,这种双层柱廊结构是其特有的,对照着地图一比较,这座教堂就是St. Katherine(圣凯瑟琳教堂),这座教堂也是五教堂中唯一以圣女命名的,教堂钟楼的双层柱廊设计,看起来有一份女性的柔美。

教堂看起来很近,但找到正门却费了不少时间,在大街小巷里周折了几转后,我才找到面向一条小街的教堂大门。可能是雨天的关系,教堂里面没几个参观者,门内左侧一个柜台摆放着德文英文的教堂介绍,我正打算从台上取一份英文简介,柜台后面一位年过七十的德国老太告诉我,英文介绍收费, 1.5欧元一份,我上下搜遍了衣服口袋也没找着零钱,只好放弃了收集教堂简介以备记游之用的想法。我离开柜台正要往教堂主厅去,德国老太叫住我,问要不要她的介绍,我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她领着我往里走,一边告诉我这教堂的保护神是圣凯瑟琳,地位相当于天主教里的圣母玛丽亚。教堂最早建于1250年,1943年七月大轰炸时,教堂屋顶及钟楼尖塔都炸塌了。她指着左边一处铁栏杆围着,红砖裸露没敷石灰膏的破门洞对我说,那就是大轰炸残存下来的旧墙。上世纪五十年代重建时,参考历史照片复原成现在看见这样的建筑。教堂钟楼塔座为四边形,八边形钟楼之上为鼓形塔体,然后是八根立柱的柱廊,再又是鼓形塔体八柱柱廊,最顶上则是呈八角形的尖顶。

围绕教堂里介绍了一圈后我们回到教堂门口,想到老太太介绍的热心,觉得还是买一份教堂简介吧,才对得起老人的付出。我给了她五欧元纸币,告诉她只找还我三欧元。不知是不是因为我这一小小的“慷慨”,进教堂前原本阴云密布的天空,出来时顶上居然现出了几小片蓝天,我抓住这机会,赶紧拍了几张蓝天下的圣凯瑟琳教堂。
















汉堡教堂之旅的最后一站,也是压轴戏是St. Michaelis教堂。St. Michaelis教堂高132米,是汉堡城内最高的教堂建筑,以前轮船进港时都以其作为导航。

St. Michaelis教堂位于汉堡东西向的主街Ludwig-Erhard南侧,教堂右侧也即面向Ludwig-Erhard大街的一侧,矗立着一座十六世纪宗教改革的发起人马丁-路德(Martin-Luther)的铜质塑像,教堂正门门廊上方是一座天使首领Michaelis为护卫妇幼而与魔鬼搏斗的铜像,其造型之生动感人,不下于雕塑史上的著名作品。在汉堡的五大路德教堂中,St. Michaelis教堂兴建最晚。其它四座教堂兴建时,宗教改革还没发生,所以建筑最初的形式还是天主教堂流行的歌特式,改作路德教堂后也没有根本的变化。而St. Michaelis教堂建于宗教改革后的十七世纪中叶,作为一所路德教堂来兴建的。为了体现St. Michaelis教堂与天主教堂的不同,设计者一改天主教堂常见的歌特式,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巴洛克建筑形式。









走入教堂,立即感觉到和之前探访过的三座教堂大不一样。教堂主堂分上下两层,二层类似于歌剧院的包厢。教堂内墙为白色基调,波纹状的装饰线条,饰以金灿灿的锍金,明快的色彩,华丽的装饰,一改以许多天主教堂里面那种庄严肃穆但又有些沉闷的氛围,予人以感觉更像是欧洲的一座宫廷舞厅,或是一座歌剧院。教堂里面的管风琴和大理石讲道坛,也是雕梁画栋的巴洛克风格。以自己的理解,教堂应该是一个让人得到片刻宁静之处,St. Michaelis教堂巴洛克风格的明快艳丽,总觉得和朗朗的诵经声不是那么谐和。











 

St. Michaelis教堂有楼梯及电梯通向钟楼上面的柱廊,供人眺望汉堡市景。前一天乘双层观光车路过St. Michaelis教堂时,曾见有不少人在钟楼柱廊上凭栏眺望,所以礼拜堂巡览了解之后即花了五欧元购票,顺着钟楼楼梯上柱廊了望台。了望台在八十三米的高处,我在照明不足的钟楼里一级级楼梯攀爬着,五百多级之后终于见到了顶端的木门。当我上气难接下气地推开木门,一股劲风夹着冷雨迎面而来,把登高眺望汉堡市景的热情泼掉不少。

上了了望台,在劲风冷雨中绕着园形柱廊一圈,柱廊远比预想的要高,八根廊柱也不似下面看来那样纤细,柱廊外,百米之下汉堡的高楼矮屋笼罩在烟雨之中,拍照一时不能作了。我退进钟楼下了一层,吸收些室内的热量暖和身体,一边看着之前收集的教堂介绍打发时间,时不时还上去推开门,查看外面的天气情况。这样上下折腾了好几次,终于在乌云缝里盼到了几束阳光。随着云块的开合,汉堡下午的阳光时而东移,投射在市区三座教堂尖塔的金色雕饰上,金光闪闪,时而南去,照亮了易北河南岸繁忙的码头,舟楫南去北往。我呢,也顺着老头爷的指引用镜头,在了望台不停扑捉着汉堡城东一片西一处的亮点。

2015.06.0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潇潇' 的评论 : 谢谢你一再称赞
x潇潇 回复 悄悄话 照片拍的真好!谢谢分享。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外面的世界' 的评论 : 我们倒过来了,我想逛鱼市却没去成
外面的世界 回复 悄悄话 汉堡的火车站太熟悉啦,最爱鱼市,恨不得把所有海鲜都买回家。教堂倒是没进去,今天和你一起逛了教堂,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