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五湖以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滇西北随车观光:中甸香格里拉

(2015-01-17 11:27:42) 下一个

游览完上虎跳峡后,旅游中巴回开到滇藏公路上的虎跳峡镇,在镇外公路旁的一家土菜馆全车人用午餐。餐后旅游中巴重上滇藏公路,开往滇西北之行的顶点,中甸城,现在称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是一个外来词语,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在他的畅销小说<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虚构的一个地名, Shangri-La。书中描写了四个不同国籍的西人,上世纪初乘飞机从印度飞往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因飞机故障偏离航线无意中南飞,最后迫降到中国境内藏区一处山间平原。四人惊魂稍定后,发现那儿雪山圣洁、湖泊宁静,庙宇辉煌,草原上牛羊成群,人们和睦安康,从与当地人的交流中,得知那里的地名叫“香格里拉”。小说出版后,不少西人以为东方真有一处地方叫香格里拉,相当于中国人所说的世外桃园。

香格里拉这个词,中文翻译得很绝。香是一个嗅觉词语,当视线一触及到这个字,读者的嗅觉里就有一种很舒服怡人的感受,而“格里”二字,让人会想到格外、格尔木之类的词语,会有一种西域或外域的联想,拉这个字,读音听起来很婉约很温柔。所以,香格里拉一词听起来,予人一种西域的异香的女性的感觉。

记不清楚最初是哪时候头一次听说香格里拉一词了,或许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吧。第一次把香格里拉一词和一个实体联系一起是89年上半年,在北京西三环紫竹院附近的北外培训部提高英语,上午下午都去课堂,练习英语听说写的能力,以便通过托福考试,达到联系美加大学入学的基本要求。下午晚饭后,同寝室一起进修英语的,拿上单词本,邀约着出了校门左转,沿着西三环边上的行人步道向南,一边聊天一边背诵英语单词,几乎每天都要路过南面不远处刚兴建的五星级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在北外呆了四个月,路过香格里拉饭店数十次,一直没机会进里面去,但是自此知道了香格里拉是一个和高端希罕有关的字眼,虽然那时还不知道香格里拉一词的出处。

旅游中巴上了滇藏公路,沿着一条干涸河谷左侧的山麓逐渐爬升着,这条河叫冲江河,是一条季节河,春天夏天山区雨多,河水汹涌直冲入金沙江,故名冲江,秋冬两季少雨,河水干涸现出一河石头,说是石头河似乎更形象一些。右边山坡下不时出现一些村落,导游卓玛说那是彝族的房屋,接着她说,滇西北是多民族地区,但各个民族有自己的聚居地,很少混居在一起。白族纳西族居住在山下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的坝子里,而藏族耐寒,居住在三千以上高山草原上,而彝族大多居住在半山腰,那里夏天很少下雨,冬天也不下雪,极度干旱,既不能种水稻,也不能放牧,只能种植玉米、青稞一类耐旱的作物,所以彝族的生活较贫困,他们的住房结构是最简陋的。有一种传说不知真实性有多大,据说当年土改合作化后,政府打算搬迁山上的彝族到下面平坝去居住,结果搬下去的彝族都生皮肤病,奇痒难耐,最后,搬到平坝上居住的彝族只好又回到山腰上,而疾病很快就自行痊愈了。


 

旅游中巴上一大半旅伴都年过七十,导游卓玛用关心的语气要大家趁这一段路海拔低,抓紧时间休息。她说到了上面高原海拔超过三千米,闭目休息容易出问题,等车到高原上第一个休息处时,她会叫醒大家。她的话很起作用,旅伴们纷纷开始闭目养神,我们也不例外,后来我有了些疑惑,既然在高原上闭目休息会出问题,那么晚上睡觉问题不是更大了吗....旅游中巴在山间公路上作着左右转运动,可能过了一个多小时,车内前部传来了卓玛的声音,中甸之前的休息处到了,请大家下车活动一下腿脚。旅伴们一个接着一个,下车来到公路右面的一块小平地放松有些发僵的身体。平地下面是一匹缓坡度的斜坡,斜坡上是一块迭着一块的坡地,有些地里生长着一排排绿色植物,不知是什么庄稼。再远一点的半坡上,有一片房屋,很像之前见过的彝族民居。导游卓玛指着南面最远处天边白雪皑皑的雪山告诉大家,那就是上午在虎跳峡头顶上的哈巴雪山,这一程我们从哈巴雪山南面来到了雪山的北边。

 

休息处前面不远是一个山口,过山口后不久车窗外视野开阔起来,公路两侧出现了小河和长满枯黄野草的草地,有些地段草地上还可以看见数量众多牦牛在低头啃草,草地远处的尽头是一道道起伏的山脊。再往前行,出现了一些村落,村落里的房屋形式和之前见过的纳西族彝族的房屋结构完全不同。这些房屋看起来有两层高,外墙由条石或砖块砌成,墙面大多粉刷成乳黄色。最奇特的是,四面外墙自底至上稍稍向内倾斜成锥台形,再覆之以人字形的大屋顶,是罕见的建筑形式,成为中甸香格里拉地区的一景。

导游卓玛指着车外闪过的草地和村落说,那是中甸香格里拉县属下的小镇,小中甸。那里地处高寒坝区,有着大片的茂盛草场。她对大家说我们来晚了,如果早一些时候来,那里是一片花海。每年的五、六月份,山坡上草原上,漫山遍野地开着樱花小杜鹃、格桑花,紫的粉的,一簇簇一片片,而到了九、十月的秋天,草地是狼毒花的天下,狼毒花是一种对牲畜有害的野草,但秋天里狼毒花变成火红色,大朵大片的,绚丽异常。听到卓玛的介绍后大家都有些遗憾,可是有啥法呢,只有这时候大家才有时间回来呀。

过了小中甸,导游卓玛开始介绍高原上旅游的注意事项。她说中甸香格里拉地处高原,海拔3500米,容易出现高原反应,要大家行动缓慢一些。为了减轻高原反应,她建议大家去当地政府检验过的商店买氧气瓶,后来她还说了几个高原反应造成了严重后果的例子,弄得车内气氛十分紧张,到了氧气瓶商店时一车人都急着掏钱,好像晚一点就会出什么问题似的。结果全车人几乎每人都买了一瓶,一瓶六十几元,全车近三十人总共消费了近两千元。我们原本打算只买一瓶合用,进店受周围气氛影响,也多买了一瓶,后来活动时发现,中甸香格里拉城区海拔只有三千四,根本不需要氧气瓶。次日全车人都众口同声,叹服导游卓玛的推销手段超级巧妙,让一车人心甘情愿地掏钱买了一堆金属瓶子,没一用处,后来都留在中甸丽江的酒店里了。当然,如果要去周围四千米以上的高山,氧气瓶的钱还是省不得的。

  






 

车到中甸香格里拉后,参观的第一处地点是松赞林寺。松赞林寺在城北5公里外的一座山麓上,始建于1679年,是云南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因其像拉萨的达拉宫一样,也是依山而建,形如古堡,故又称为“小布达拉宫”。参观松赞林寺,外来的车辆只能到达寺前山脚下的游客中心,再换乘交通车通过一个小山口,来到松赞林寺大门前。站在寺前广场抬头仰望上面的寺庙建筑,雄伟庄严,确实配得上“小布达拉宫”的声誉。导游卓玛等大家下车到齐后,引导着进了松赞林寺大门。进门后发觉去到通向主寺的上百级石阶之前,还要通过一段小石板通道,两侧是一层高土墙青瓦覆顶的房屋,我们正纳闷这些房屋谁来居住时,从主寺前面的石阶下来了不少身着袈裟、年龄一二十岁的年轻僧人,他们有说有笑地,绕过我们一行人后进了两旁的房屋,我们明白了这些有些简陋的房屋,都是僧人的住舍。这也是一景,松赞林寺里,寺院里面有村落,村落上面有寺庙。






 







 

我们听从导游卓玛的劝诫,攀登主寺前面的一百四十七级石阶时,动作缓慢,一步一个石阶,个别人中途还掏出氧气瓶吸一口,反正钱已花了,不用也要浪费了。上完石阶,来到主寺建筑前面。主寺坐北朝南,属于典型的石质藏传寺庙结构。内地的寺庙,无论是佛教或是道教的,大多是木柱薄墙结构,庙墙或是青砖或是木板,而藏传佛教的寺庙,立柱仍是巨大的木柱,但庙墙都是用厚实的条石砌就,外面一层石膏灰敷平后,涂上乳白色的涂料,代表着吉祥洁白,庙墙上部的色调则是朱红色,据说朱红色来源于古时祭祀仪式中的祭品,庙墙上部红色部分还饰以突出的方形立体图案,十分别致。主寺屋顶为镀金铜瓦,殿宇屋角兽吻飞檐,在高原深秋的太阳映射下,金碧辉煌。

松赞林寺有专职的讲解员。我们一行的讲解员是一个年轻的藏族小伙,形体清秀,国语带一点藏族口音,但说得很流利,对寺庙的知识和讲解都很全面。但不知原因何在,他的讲解时不时有一丝优人一等的口吻,好像周围听他讲解而不信奉藏传佛教的,都是没经教化的人似的。姑且不说听众大多都受过更高的教育,就宗教信仰而言,他们之中可能没信藏传佛教的,但却有可能信仰汉传佛教,或者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什么的。宗教究竟是什么,宗教是一种信仰,是世间上相当一部分看重的人生指引,而不是一张进入特种俱乐部的会员证,其作用如同人们生活旅行时借助的北极星、指北针、地图,以及现代最常用的GPS。但是,不能因为一种手段更为先进,就无视其它工具存在的价值。比如说GPS是最现代的导航工具,驾车出行都离不开,但若去访问同一条街的街坊,或者在没路的密林中穿行,就用不着或者用不上了,这时人们以前的经验,内在的方向感或天上的北极星,可能会更为有效的。所以人生中,可以去信奉一种宗教,也可以听从内心的良知,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至于是信奉宗教或是良知,真的是没高下之分的。










 

松赞林寺参观结束后,旅游中巴回开穿过城区,街道旁的建筑大多是混凝土砖墙建筑,四、五层高,予人的感觉接近内地九十年代中期的水平,不久来到城边的一栋藏族房舍,这一行的第二个参观内容,藏族住宅。这是一个长宽各有三十多米,房高两层的大宅,导游卓玛告诉我们,底层用着贮藏,以及冬季圈养牛羊牲畜,上层则是房主一家的住宅。然后卓玛领着从侧面的楼梯上二楼走廊,进了楼上住宅正门。里面是一个宽大的空间,中间由几根巨型木柱支撑着,导游卓玛说木柱的粗细代表主人家富裕的程度。大厅四周镶嵌着藏族最神圣的神龛,以及贮藏用的壁橱,和装饰的壁毯。沿着四周墙壁,摆放着好几排长条形藏式茶几,以及长条矮凳,卓玛告诉我们晚上这里举行收费的藏族晚宴,那边的大鼎锅正熬着晚宴享用的牛肉汤,锅底木柴火正熊熊燃烧着。家另一半看着大厅没有隔出几间卧室,好奇地问卓玛晚上主人一家睡哪儿,卓玛笑着指着正燃烧着的火塘说,他们一家子就睡在火塘周围。












 

离开藏族大宅时天近傍晚,旅游中巴开到一处不起眼的建筑前,下车进里面方才发觉里面别有洞天。里面是一家餐馆,楼分两层,中间是大厅,内部装饰极具藏区特色,我们全车人分三桌就餐,入座不久开始上菜,是一些具有当地特点的汉族菜肴,如果要吃藏餐,就得另外付费,去之前参观过的藏族大宅,那儿餐后还可以跳舞狂欢。餐后我们来到正门边的前台,等候用餐速度稍慢的年老旅伴,无意中看见前台左侧,正对正门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幅图片,图片正中是当今的歌唱家夫人,右边是一个满腮胡鬓的中年男子,后来听说是前餐馆东主,左边是一位身着藏族服装的年轻女孩。藏族女孩亲见过的不多,但影视图片上看到过不少,那女孩真是漂亮极了。我扭头正要向前台女孩打听图上女孩的背景,猛然发现她很像图上那一位,但前台女孩却告诉我们,图片上那女孩是她姐姐,十几年前拍的。眼前的妹妹,虽有岁月的吹拂,但依旧可以看到姐姐漂亮的轮廓。











 

 

次日早餐后旅游中巴载着一车旅伴,离开了中甸香格里拉,沿着滇藏公路返回丽江。我们坐在中巴右侧,车窗外中甸坝上半空中静止着薄薄的一层,似雾又似云。这一行我们到过中甸,但却没看到香格里拉。香格里拉,世上真的存在吗? 




 2015.1.1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