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五湖以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北京胡同:前门到后海

(2014-12-06 08:55:47) 下一个

十一月初回国探亲时,有机会在北京停留了三天。和零八年初在北京逗留时一样,也选择了前门附近作为落脚点,那里除了位于城中心出行方便外,更主要的是,老北京的味儿最浓了。

清晨一出客店大门,四周满眼深秋里清澈明丽的阳光,抬头一看屋顶上的天空,蓝瓦瓦的,没有一片云块,客店门卫对我们说,你们运气好,赶上了APEC蓝,北京及附近的省市为了准备这种蓝色,之前好一阵就开始减工停产、汽车按单双号隔日出行了。不管原因何在,出行时能遇上好天气,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不久来到前门附近,个人的感觉是,北京的古建筑虽然多,但以单体建筑而言,最上镜的除了天坛,那是北京乃至全中国古建筑的名片,接下来排第二位的,要数前门城楼了。特别是清晨,前门附近大街小巷的店铺还没开门,游客还没蜂拥而至,站在前门广场前,不受打扰地观赏前门城楼建筑,体会这座建筑杰作带来的震撼,即使有前一天十四小时越洋旅行的劳累,也值了。

前门城楼古建筑,现在看起来是两座。南面靠近前门大街的、灰色碉楼结构的是箭楼,设四层箭孔,南面每层十三孔,东西每层四孔,对外射箭防卫用的。北面的灰墙红楼结构才是主角,前门城楼,正式的名字叫正阳门,但老百姓嫌这个名字拗口,按其位置在紫禁城的广场之前,称其为前门。明清时,前门城楼与箭楼之间原有一个巨大的瓮城联接,1900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焚毁了箭楼,十几年后改建城楼时拆除了瓮城,前门城楼和箭楼便成了两座孤立的建筑。而且因为箭楼的建筑式样别致,又面向人气旺盛的前门大街,外地来京的不少人都把原是配角的箭楼,当着了前门城楼拍照留念了。












 

 

从古至今,北京前门外都是一个奇特的区域。明朝初年重新规划北京城墙时,把前门以外的区域排除在了城墙以外,按现在的话来说,没把前门外面的人算着“北京户口”。由于北京位于中国北部,而当时富裕发达的地区都在京城以南,南方来的官员进京述职、学子应试、地方上入京进贡,都得要在前门外面停留,于是乎前门外面,就发展起了解决这些人吃住的餐馆和客店,成了一个“自由贸易区”。到了明嘉靖年间,皇帝看见城墙外面的自由经济十分红火,决定在有着九座城门的内城外面再修一道外城,保护那里的人们不受北方游牧部落的袭击。可惜限于资金的短缺,外城只修了内城南面、前门之外的半圈就停止了,于是以后的几百年,就有前门外这个附着在北京内城南边的副城了。

满清占领北京后实行民族岐视政策,把大量原居住在内城紫禁城东西北三面的汉族驱逐到内城外,空出地方给满清八旗军队及家眷居住。驱逐出内城的许多汉族人都落脚在前门外,因为那儿还有一圈低矮但毕竟是城墙的东西护卫着。这些人的来到为前门外区域增添了不少人气,也带来了内城客商更好的经营理念和门道,于是,前门大街更兴旺了,在大街及两侧的里街和西侧大栅栏区域出现了许多集市店铺,东侧里街有肉市街、布巷子,西侧里街有珠宝市、粮食市。路西的大栅栏街有瑞蚨祥绸布店、天蕙斋鼻烟店、同仁堂药铺等, 那时的前门大街北段及大栅栏,相当于现在北京东区的“CBD”区域了。

后来,清朝让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住在前门大街西边的琉璃厂一带。参考的读书人喜欢书,书商们纷纷在这里设摊建店出售藏书,使琉璃厂逐渐发展成了当时京城最大的书市,而与文化相关的笔墨纸砚,古玩书画,也随之发展起来了。清末还在原琉璃厂厂址上修建了师范学堂,这就是现在师大附中的前身。在北京一个傍晚路过师大附中的校门时,当时以为只是近年来新增加的众多师大附中的一个分部,没想到那儿还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发祥地之一。

清朝还让戏院,茶馆,妓院等迁到前门外的副()城,以免那些娱乐场所涣散了八旗军队的军心。于是,在琉璃厂南面出现了烟花柳巷的八大胡同,那儿的名声虽然不好,但在中国近代史上也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的。上世纪初清朝完结后袁世凯企图称帝,反袁护国的蔡锷将军在八大胡同义妓小凤仙的掩护下,麻痹了袁世凯的警惕,逃出京城回到云南,揭起了讨袁的大旗。

前门大街南端的天桥周围,许多江湖艺人在天桥“撂地”耍把式,就是在地上画个白圈儿作为演出场子,其中有拉硬弓的,最厉害的能同时拉开四张硬弓。有耍大刀的,所用大刀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差不多,一二百斤重都能轻松地舞起来。还有爬竿的,艺人在竖起的竿子上表演各种动作,如“扯顺风旗”、“倒立”、“站竿”等,还有表演硬气功的,头顶五、六块砖,另一人用油锤猛击砖顶,砖块碎了但人毫发无损。

所以明清时候的前门外,鼎盛的时候就是当时的CBD,当时的海淀区,当时的娱乐中心,当时的“鸟巢”,“大蛋”,“大裤衩”。只是民国政府后来定都南京,北京失去了帝都的荣光,前门外的奇人异士离开那儿,去他乡展示才能了。后来的政府虽然定都北京,当政的大多数人来自乡村,但还是看不上那些早一些离开乡下,在前门外讨生活的人们,当他们为“流氓无产者”,他们所在的区域一直到08年奥运前,几十年内没大的变化。

这三十年里,前门北面的西单、王府井,二环到五环都建起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整一个北京城比起老牌的大都市纽约、东京、伦敦,似乎更摩登了。只是当政的人慢慢发现,那些富丽堂皇的摩登建筑似乎缺了点什么,不容易聚集起人气,思来想去,觉得该在老城的前门外做点什么了,于是从
07年起用了几年时间,把前门外靠近前门的前门大街北段重新翻修了一遍。重新翻修过的前门大街北段,初看还是挺吸引人的,但近处一看细节,还是差了不少,倒是店铺门前塑的铜像,与心目中旧时前门、大栅栏的情景更吻合一些。

  

 

 








前门大街西边的琉璃厂,是北京出售书画古玩的地方,前几年曾经热闹过,但现在不论是有名的荣宝斋所在的琉璃厂西街,还是路东面的琉璃厂东街, 人气都非常冷清,店门前有路人走过时, 总有一两个看起来和文化沾不上半点边的中年男人,凑上来问要不要什么什么的。




 

 

 

从琉璃厂东街抄近路去大栅栏的路途中,我们穿过之间的小胡同时,意外地遇见了传说中的“城中村”,那些狭窄的胡同走过的路人,两边院子里的住民, 和我们一样都操着外地口音,有的地方还可以看见城内少见的露天菜市场和肉店,胡同里的老住户,都搬到二环三环外新建的公寓楼里去了,空出来大杂院出租给外来的人了。这些外来的“北漂”,干着就业链中最低端的活,拿着最基本的收入,心里仍期望有一天能像大杂院的房主一样,在城内有一处像样的房产。几年十几年后,其中一些人真的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成为了“新北京人”, 还有一些回到了家乡,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轨迹。像琉璃厂东街和大栅栏之间这样的大杂院区域,北京还有好几处,它们就像海外其它国家里的唐人街一样,为刚刚抵达的人们,在陌生的环境里提供了一个安身之地。希望有一天,那些地方有一个正式的名分,或叫“安徽城”,或叫“四川城”,“湖南城”,让那些漂泊的人们,到了那里就如同到了家乡。


 

 

在大栅栏附近的一家饭馆吃过午饭,我们上了地铁二号环线,花了两元钱由东半环坐到顶上的鼓楼站下车,从那步行到了后海,去那儿附近的胡同看看。

后海位于人所熟知的中南海、北海的北面。早在八十年代中期,拜托于当时自由开放的风气,我只凭着所在学校的工作证,排队进了中南海,参观了湖东岸的润之先生旧居, 后来九十年代中去过美国华盛顿的白宫,也是随到随入。只可惜那年代自由开放的气份,随着后来天安门广场发生的事件,以及飞机撞入纽约世贸中心而消逝,在我们的有生之年,那种开放可能再不会重现了。

和需要购票才能入内的北海公园不同,后海是一个开放的游览场所,细长的湖岸四周建筑有白色的雕花石质栏杆,石栏边隔不远一棵有些年龄了的垂柳,柳叶依然翠绿,秋风过处,岸柳拂栏。后海南端的湖嘴,是一座造型优美、有些历史的石拱桥,叫银锭桥。1910年,后来身败名裂的汪精卫那时还是一个热血青年,他在清末摄政王载沣进宫经常路过的银锭桥埋下炸弹,后因计谋泄露而失败,石拱桥所以也就幸存下来了。





 









我们来到银锭桥头,道路靠湖一边停靠着好些人力车,一色橘黄色的遮阳棚,红色的坐垫。看见我们俩人走近,一位年纪四、五十岁的老哥老远召呼我们,说一百五十后海游一圈包导游和讲解,游览周围的小胡同大四合院。我们看看年轻不了多少的他,迟疑了一阵最后还是没有上去。可能是在海这边呆的年头太久了,但凡剥削他人体力的事情,都有些于心不忍了。

我们沿着后海北岸的步道不紧不慢地闲逛着,遇到景致特别的地方,随手拍几张留念。隔着一来一往两条车道,街那一边是一溜酒吧,时间才午后三点过,离晚上酒吧里人头攥动的时光还有好几个小时,大多数酒吧都闭门谢客,即使开着的,也只有稀少的几个客人在喝着咖啡什么的,酒吧的数量比我想象的要少得多,也许京城的时髦男女有了更好的去处,不上后海玩了吧。








 

 


我们离开后海,在银锭桥北面穿过据说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烟袋斜街,来到钟鼓楼。八十年代中期,京派作家刘心武发表了一部长篇小说,钟鼓楼,里面具体的细节已经记不得了,但书中浓厚的北京市民生活意味,让人总想去那儿体验一番。我们走过鼓楼东面的鼓楼东大街,来到另一条名气很大的胡同,南锣锅巷。从胡同里来来往往的人群年龄和着装来看,前门附近的小胡同来往的多是中老年外地人,他们去那儿是为了找一份老电影里北平城的感觉,而南锣锅巷里多是年轻人,去那儿是为了在一座座“修旧如旧”的胡同房子里,放松一下一周五天工作日绷紧了的脑神经。














 









对于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人来说,能触动的,不是那些门面整修得多么维妙维肖,而是胡同两旁有些年头了的、在北京深秋的天气里依然绿意昂然的一棵棵大槐树。就像家乡街角百年树龄的黄角树一样,无论从前住过的老屋早已拆毁,无论周围升起了多少栋高楼大厦,只要老树还在,远在他乡的人们就可以找到路回“家”。

2014.12.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1)
评论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陌上花开128' 的评论 : 我还是觉得北京最有风味
陌上花开128 回复 悄悄话 很喜欢后海荷花市场,我这个北京人都没有如此好好的欣赏过北京的古建筑,下次回去补上。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紫檀吧主' 的评论 : 是我的幸运,能让如此多的北京人想家
紫檀吧主 回复 悄悄话 想家了.北京胡同.
闲闲客 回复 悄悄话 很美!
AprilMei 回复 悄悄话 今年五月才去了这两个地方,亲切呀!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走过此地,还坐了三轮车逛了胡同游。触景生情啊。谢谢!
翱游 回复 悄悄话 照片很美!
rabbit119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楼主,这些亲切的照片让我想家了。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名小绿草' 的评论 : 很久就想为北京写点什么,现在才找到机会
无名小绿草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喜欢这些京味十足的片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