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生, 小圄于身, 大涵宇宙

人生感悟, 有感而发,一吐而快,愿得知音
正文

理想和梦想之随想

(2015-08-08 06:52:40) 下一个
理想和梦想之随想


我是60年代的人,小时候家里特别穷。一个月才能吃上一顿肉改善下生活,一大锅面条里有点肉味,飘点油星,就能多吃一碗。看到卖肉的很是羡慕,缺斤少两的扣下来点儿就够吃了。老娘看到我们哥俩馋得样,就说将来要娶个卖肉的。那时的梦想是天天能吃上肉。
家境虽贫寒,老师和父母却给我灌输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小知识分子的思想。那时的理想是当数学家。穷酸知识分子的血液一直流淌在我的肌体里,洋溢在举止无形中。
大学毕业后的恋爱时节,骑着自行车带着女朋友,往来穿梭于城市之间。来回骑两三个小时,真累真辛苦啊!记得有一次,女朋友年终结算加班熬到凌晨2点,我骑车去接,骑着骑着,后座上的人睡着了掉了下去,我竟骑出去十几米远才发现,幸好人没事。以后有了摩托车, 但有时刮风下雨的,穿雨衣骑摩托多有不便,梦想是有个小汽车。
对知识的追求是我一生的理想。上了大学,才真正感到了知识的海洋浩淼无边。就数学一科,它的一个小小分支就能耗尽一个人的一生。国内大学四年本科,来加后,心中的梦想依然作祟,依然读了数学专业。但意志不够坚定,功夫不够艰深,读书,养孩,打工,陆续的读了硕士,博士,最终也没有修成正果,为五斗米折了腰,作了生意开了店,无暇再沾学术了。转眼年岁已快半百,梦想在现实面前显得多么苍白不堪。

美的东西诸如文学艺术,也让人魂牵梦绕。博大精妙的中国文化是流在我们血液里,深入在骨髓里的。儒释道,诗词歌赋 我们觉着舒服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如痴如醉。离开了故土,时常还是听着邓丽君的歌,感叹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思念着故土和家乡的亲人,梦想能每天夜晚千里共婵娟。只可惜,中加12小时时差,整个黑白颠倒,打个电话还要考虑不要打搅地球另一端的人睡觉。一二十年前多少有点的崇洋心里,刚来时梦想很快融入西方社会,接受并享受本地的文化生活,和“老外”打成一片(我们骨子里的"老中",总把别人叫老外,其实我们在本地人眼中才是老外)。在国内自我感觉英语还相当不错,学识水平还可以,梦想成为跨国界的栋梁,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新鲜劲过了,残酷的生存考验就压在我的肩上。在国内的语言优势荡然无存,任何一个本地人都比你说得好,听得真。文凭,工作经验不被认可。即使拿了本地文凭,你的语言文化背景不同,跟本地人的交流总不是那么自如顺畅,随心所欲。渐渐地,选择了语言要求不高的生意,除应付工作必须,总愿意扎堆华人圈,看中国新闻,微信。读中文多带劲多享受啊!其实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的模式就是马赛克,各个文化种族各自扎堆,并不统一融合成如美国一样的熔炉文化。

西洋文化正如西洋美女,秀色可观,而不是秀色可餐。 凸凹有致,肤色白皙,容颜亮丽,表情张扬。很是吸引眼球。但是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是印在DNA上的,流在血液里的,更是长在味蕾上的。欣赏西洋美女文化只能是YY, 实实在在的过日子还得先满足了胃。西餐吃不了两顿,就想炸酱面了。也只有骨子里的中国传统文化美食,才能吃饱吃爽。

修剪过草坪整理过庭院的人,一定会知道蒲公英生命的顽强,和繁衍传播的迅速。当我站在公园的草坪上,看到上面覆盖了一层包含着蒲公英种子的白色绒球时,我就想到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我想我们中华文化一定会在北美的大地上像蒲公英一样飘扬,扎根,生长,繁衍不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txing 回复 悄悄话 @草之书 谢谢阅读并留言。也祝你新的一周有好的心情。
草之书 回复 悄悄话 你的文章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总是感觉食物不够,老有饥饿感。

对移民来说,故国文化和饮食确实是无法割舍的。有一天我在地铁站看到一幅特具东方色彩的广告画--几棵素描的竹子,一下就感觉好亲切,那种清幽安静的感觉就油然而生。 可惜这边这样的文化元素太少。

祝周末愉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