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
2020 (84)
2021 (124)
2022 (149)
2023 (113)
金宇澄的《繁花》十年前就轰动一时。
获奖的小说我都会瞄一眼。时间太久有点忘了,趁着看电视剧《繁花》间隙,一目十行又扫了一遍。
金宇澄的《繁花》打的招牌就是“方言小说”,“沪语小说”。这的确别具一格。对于北方人上海话可能听不懂,但是变成文字阅读并没有障碍。因为即使是不熟悉的沪语,听不懂的沪语,写下来都能懂。这个叫“不通文”。而粤语,就可通文。粤语中有曱、甴、佢、乜、嘅、嬲、咁、哋、睇、啲、冧、冇……那么多的粤语字,所以你不仅听不懂粤语,连看也看不懂了
不过《繁花》的成功绝不在于方言,而是繁花之下的市井百态,芸芸众生。
在写作技巧上,有人说,《繁花》得到《红楼梦》的真传。不敢瞎评。只是觉得他的笔下人物很有《金瓶梅》的味道。
小说写了阿宝、沪生,小毛三个朋友和他们的女朋友。中间来来往往牵进去一百多个人物,个个鲜活。小说人物一个也不高大,一个也不够人生榜样。他们经历的都是生活的碎碎念念,一地鸡毛,你也跟随着津津有味地咂摸着上海底层的诸多细节。
金宇澄亲绘《繁花》插图——。
这个喧嚣万象的大都市就这么在作者笔下一一展现,仿佛巨幅的上海版的“清明上河图”
王家卫对上海情有独钟,他看上了《繁花》,筹划几年终成正果。
不过“王《繁花》”不是“金《繁花》”。
金宇澄的《繁花》写了文革的荒诞;王家卫的《繁花》关于文革六七十年代痕迹全无。
金宇澄的《繁花》是不同出身不同命运的三个朋友;王家卫的《繁花》沪生、小毛都砍掉,只剩阿宝贯穿始终。
金宇澄的《繁花》体察入微地写了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动荡的社会变革,抄家,背叛,不伦恋;王家卫的《繁花》聚焦九十年代的商战风云股场跌宕,弄得上海股市居然抄起了“繁花股”!
金宇澄的《繁花》女人的命运令人嗟叹,势利眼的小琴、梅瑞,苦命的姝华,偷情的银凤;王家卫的《繁花》女人走到聚光灯中央的都是强者,李李、玲子、汪小姐演绎成女性奋斗的标杆。
金宇澄的《繁花》读完,有一种悲凉,一种人生不过如此的感慨。一如作者金宇澄说“繁华繁花,物极必衰,人生就是这样”。
王家卫的《繁花》结尾轰轰烈烈,昂然向上。东方明珠塔竣工,满天礼花,满城繁花。
说了这些不同,不是说王家卫的《繁花》不好看。评价:虚幻但好看。有人甚至捧为“孤品”。
人们热评的同时,纷纷跑向早已寂寞的黄河路——
警察不得不设立了临时红绿灯——
我尤其喜欢那光线不断照在和平饭店不断照在外滩27号大楼上的那种金色迷离的色彩,在外滩27号大楼干了20年的小叔子也慨叹:居然拍的这么美!(巧了,他当年也在纺织科,负责日本东南亚出口。然后也有了自己的码头)。
我也喜欢阿宝和玲子在阁楼顶上聊天的画面,那清澈又明静的傍晚的天空。上海还有这么纯洁的天吗?像俺黑土地呢!
不仅仅摄影,演员也好。最成功的是爷叔,小说里的爷叔是个老色鬼,电视剧的爷叔是江湖隐士。“90后”游本昌让人们见识了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
所有的演员都很卖力。真是“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大概用家乡的语言演戏的机会不多。每个人都显得兴奋异常,入戏异常。叽叽又喳喳。
不过,胡歌最后说:不响最大。人不响,天知道。
“不响”,也是小说出现最多的两个字。
值得细细品味细细琢磨。
建议一:电视剧要看沪语版。
建议二:有闲暇要读小说原著。
小说《繁花》提及56首当年的流行歌曲。电视剧继承了这一点,尤其是那首《再回首》。让我想起安妮埃尔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悠悠岁月》,里面也在不同年代不同时期提及很多当年的流行音乐,流行时尚。
小说结尾也是用流行歌曲结束的。是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
金的小说絮絮叨叨,但真实细腻,耐人寻味。
王的电视剧故弄玄虚,华丽而肤浅。
多少好小说拍成影视剧时已被活生生阉割,这部剧更可谓是对原著做了变性手术。
同意鹿葱“金宇澄的《繁花》体察入微地写了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动荡的社会变革,抄家,背叛,不伦恋;王家卫的《繁花》聚焦九十年代的商战风云股场跌宕,弄得上海股市居然抄起了“繁花股”!”
也同意海风姐“所以这是王家卫的再创作,只能是挑一部分来拍,变成个故事。”,光从电视剧的制作上来看,这个剧拍得有王家卫的电影风,精致,好看。
但是最好看的,还是鹿葱的“对比评”好文,有视角。
俺也把它排在计划中了。把鹿葱的这篇作为文字花絮:))
问好!
你这是又写了一个剧本。小说没看过,是不是应当看看,有人说编的完全跟小说不一样。我觉得剧挺好看的。
关于上海人的“不响”哲学,听了金宇澄老师在《圆桌派》的解释,感觉博大精深,妙不可言。《繁花》的题记也写道:“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我的祖父母都是浙江人,其实也是常说“弗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