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为了快乐还是为了生存,人们常常要面对这个问题,估计后者是大多数人的答案,若工作能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快乐之人,应该是幸福之幸福了。见过也听过周边不少人抱怨,上班是“亚历山大", 干不完的工作,受不完的气,更主要的是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和应有的承认,他们说工作就是为挣那“三瓜俩枣”。当然之中每人情况不同,不好一概而论,但不少人会说, 那工作不是他们想做的,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现实恐怕就是如此残酷,人的兴趣和爱好通常不会成为挣钱的工作,自己的特长就是只能是一个“玩”字,下了班刷耍一耍而已,或是在朋友圈或论坛或社区展示一下,得些点赞满足一下虚荣心罢了。大部分人都是靠着后期大学或什么专业学校学的杂七杂八的技能, 选择一个社会可提供的岗位,工作挣钱养家,而对于那些坚守自己兴趣而活的人,绝大多数是生计难保-:)
孩子七八岁时,在咱的“压力”下选学了小提琴,为了他能上心且学得有些兴趣,就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了本地交响乐团的首席做老师。开课那天,我按地址左转右转在 downtown 附近找到其住处,一所十分陈旧的小屋,也许是艺术家,室内打理的并不是那么“艺术”, 进到她书房,看到几把小提琴还有不少琴谱,而墙的另一侧,一个架子上排满花花绿绿的小瓶子, 不知什么东东,初来咋打,不好多问。之后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音乐启蒙,我们让孩子学也就是希望他全面发展,从没想过将来拉琴当“饭”吃......
孩子学了一短时间,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也可表演几首曲子, 这让我们家长倍感高兴。 有天我们夫妇俩送孩子上课, 顺便买点小礼物去面谢,到她家与这位当首席的老师聊起来, 大家谈的挺投机,咱就看着那些小瓶子问那是做什么用的, 老师说”拉琴是她的生命,也是终身爱好,可演出是合同制,一年下来工作不饱满, 不得已她早年学习配非处方药,这是她的另一份工作“, 原来如此.......
我新近认识一个拍戏的朋友,常能在一些有亚洲面孔的电视剧里见到其身影,哥们为人随和,所以每次碰面都能聊的很开心,慢慢咱了解到,他是本地戏剧科班出身,学的是”莎“剧的表演方式,哥们十分热爱表演,早年演了不少舞台剧,后来进入影视行业,可是由于有一张亚洲脸, 戏路受限,时常无事可做,生活也受到影响, 不得已后来就兼职开出租,有戏拍戏,无戏开车....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工作爱好亦兼得不易,社会也不能给每个人提供如此宽厚的机会, 因而对芸芸众生, 都是要先养活自己, 才能谈到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