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俺和太太父母家不在一个城市,每每举家探亲在国内都要两地来回跑,早先坐飞机坐火车上千公里的路,时间不短,来回折腾再扛着大包小包不是一个轻松的活。现在有了高铁,且随身的行李少了,四五个小时感觉“抬脚”就到了,真是太方便。
今年暑期,我们先落脚太太家,然后北上京都看望老爸老妈。送我们去高铁站的是老丈人的客户,一位外地来打拼的80后,小伙子机灵健谈,一路开车一路聊,他说高铁很牛,现已到了他们那四线五线城市了。年轻热人来到这个城市十几年,父亲早逝,他就将乡下的母亲接到身边,洗衣做饭带孩子,算是互相帮衬,小子还算有心,给老妈每月开三四千工资, 等价交换-:)
上了高铁,车厢里的环境舒适,比坐飞机宽敞许多。坐在我们前排的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个五六岁的孩子,看那年纪应是80后,他们一上车就张罗孩子的一切,十分呵护。坐在咱俺一侧的老太,不时地介入年轻人的对话,从交流中搞清她是小孩子的外婆。列火车启动了,匆忙上来一位年轻人停在我座位一侧,老太立马起身,跑向另一个空位。原来是站票?高铁还有这服务吗?后来人都到齐了,老太无处可坐,跑回我们前一排,与坦然坐在那里的年轻人嘀咕。我想这小夫妇之一是否应牺牲一下会给她让个坐,谁想他们拿出一个小马扎.......老太拿着那玩意又跑到两车厢之间的空地坐着,俺在车上来来回回走看到老太太窝在那角落,多少有点为这对年轻人寒心, 于是手拍了下来.........
高铁上这对小夫妻看似个案,其实之前的两天与亲戚家一起聚餐时,他们那80后的孩子的所言所语也多少让人不是滋味。我们知道孩子小两口都是独生子,媳妇的老爹前几年患癌,现一直在恢复治疗。谁想男孩子的妈妈今年也不幸致癌,好在是轻度的。双方父母两家住的不远,为他们照顾孩子,到现在已四岁。目前双方家里这种情况着实难办,席间我们说起,也表示了十分的同情,谁想年轻人说他们考虑明年移民海外,还说这样可以自己带孩子,还美其名曰,孩子由父母亲自带对培养孩子的情智有很益处。小子说的挺热闹,其父母在一边不言不语,看来有些情绪。在回来的路上去,我们聊起这情况,大家的共识是: 双方父母最需要帮手的时候,他们一走了之, 有点寒心。
是啊,对于这些年轻人所为,也许有他们的道理,也许他们父母也能接受,但从常人的角度去看去感受,会觉得有悖情理,多多少少有些别扭。
>>都是一个家里长大的孩子不见得都一样.
也许后天的境遇不同 -:)
>>當今亦以之為規範,又是立法,又是宣教,不可謂不着力了;然而眼前身後總是有些不對點的感覺,
不破不立, 自五四以来,大破特破,但立起来的是什么呢?烂泥扶不上墙,现只好又提“传统文化重建”....
>>很多老人没有基本的德行, 倚老卖老,为老不尊, 喜欢搬弄是非,令晚辈侧目
你这范指的是,那些老人与那些晚辈均是无亲无故的关系,因而在社会上彼此发生点什么一点都不奇怪 -:) 可悲的是,有血缘关系的, 也有如此”寒心“ 的故事“.....
》不要道德绑架。要制度解决.
对,靠规范规章去解决, “人的觉悟”一遇事就坍塌 ....
》这代的孩子得到父母奉献的最多但想回报的最少,也是大环境造成的
”是不是只生一个好“的代价 -:)
>>不妨也写写80后的苦衷彷徨和无奈
好主意 !!
》不能间单的作道德判断 ..... 也许平时就习惯这种方式啦。
同意, 咱只感觉别扭.....
>>您给让个座呀,以身作则。
哦,无语 -:)
2例:乘地铁的时候看到的一个情景。一位大概50左右的华女,带着70几岁的老太太。刚进车厢,华女立马找了个位置坐下,老太太行动不便走得慢点,等她还没靠近位置,车厢就晃动起来,老太太颤颤巍巍地坐下。刚坐下,就听到华女叫唤老太太,让坐近一点。两个位置相隔两排座位。老太太刚坐稳,又得起来,开动的车厢,老人的平衡感弱了些,就一步一步地挪到华女身边的位置坐下。在此期间,华女就看着老太太这么挪来挪去的,一点帮助的意识都没有。当时,我就在想,老太太是华女的婆婆,还是妈妈?
》你不能体会到他们的苦衷,你又怎么能评判他们的道德。
个人奋斗,那个时代都需要, 但这再苦再难也不应影响其修为。
道德是此一时彼一时之准测, 这里没有给孩子往“道德”上贴什么标签 -:)
》父亲死前儿子一家照样party,就是去医院看也远远的透过玻璃不近身
看来这现象真不是个案啊!!
>>孩子不懂事儿,还不是爹妈教的?
可气的是, 这孩子的姥姥似乎也认可孩子的行为
》牲口
用词够狠 -:) 不过现有些年轻人也太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