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Y自然流露Y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们需要什么

(2016-12-25 09:01:55) 下一个

昨晚与朋友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圣诞之夜,一起回顾了这2016年,让人心痛的是,几个朋友走了,难过之余,也让我们想起在他们最后的一段日子里,个人及家人所经历和面对的点点滴滴。今天是圣诞节,神"圣"的"诞"生, 望朋友的生命也能得以重生。

那段日子那段经历, 人在海外的他们, 情形少许特殊一些---很多亲人挚友在国内,有些家庭比较理智,有些陷入了深深的悲痛,因而在亲人临终前的各自反应不同,这主要是人们面对死亡的态度,俺发现有信仰家庭的要坦然许多许多.......。人们无法消除病人身体上的魔咒,无法阻止生命逝去的脚步,但是可以改变对生命的态度。今年回国探亲, 年已85岁的老爸, 也有意无意地提到,希望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要有尊严“, 这让俺觉得这确实不是一件简单之事, 但至少可以从心里上或其他方面要有所预备。

谈到临终关怀,首先涉及的是人生命的终结。长寿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但长生不老也只是个梦。每个人都会死,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很多死亡是无法预料的,比如事故和灾难,或者突然病发,这些情况就谈不上临终关怀,也是人们不希望看到的。另外一种情况也属于无法预料,如上岁数的老人自然而去,他们的死亡也是比较突然的,同时也是很平静、很安逸、很有尊严,从这个意思上来说,这些健康老人自己做到了临终关怀。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因病而去是必然之路。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到了晚期,离世的时间是可以预料,这就要涉及到了临终关怀。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或者涉及自己或者涉及亲人,都无法避免面对人离去这个事实。如何让人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如何让他们提高生命质量?  这与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息息相关,说白了这过程要金钱要人手要耐心要孝心......  当然之中如何缓解家属的压力和情绪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这涉及到患者、亲人、社会之间的关系。

对于中国人来说,了解临终关怀的意义要比西方人大,因为临终关怀在西方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加上宗教信仰的因素,很多老外对死亡的态度要积极从容得多,他们想的是"人死就是踏上了去天堂之路",所以临终关怀在西方也有很好的基础,这就易于帮助病人及家属缓解心理压力。对于中国人来说, 对于死亡的态度和认识常是 "人死如灯灭“, 或是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缺少内心的看顾, 因此临终关怀的难度更大, 承担的更多, 所以更应该提前有所了解和准备。

希望临终关怀能缓解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给病人带去一段最美好的时光,让他们临近生命终点时不再恐惧和孤独,为他们的人生画上一个美好的句号,这是我们要面对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hola! 回复 悄悄话 高龄老年人重症监护室开气管这些很不人道,亲人不能陪,大多数时间是跟机器在一起,最不人道了,子女间一定要有共识,临终关怀就是多陪多讲话多抚摸亲近亲人,让亲人感觉最后的温暖
Y自然流露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崔澍泉' 的评论 : 赞同!! 新年愉快
崔澍泉 回复 悄悄话 各有各的需要,俺需要在医院或xx间死得快一些、少受罪,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即可。
Y自然流露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尘之极' 的评论 : 国内情况比这要复杂.....
尘之极 回复 悄悄话 支持。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些日子经历到的是市民政局以奇高的价格垄断一些丧葬业务。市府命令所有医院关闭太平间,这样在医院去世的病人遗体必须马上用殡仪馆的车拉到殡仪馆,这块”停尸”业务竟然也油水大大。每一个环节都触目惊心,连运尸车头的黄布花竟然也收费。其他的就不必说了。这是我所见过的最暴利的行业。所以农民不敢在医院死,提早回家。市里的穷人就没有这个选项,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Y自然流露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潇潇雨轩' 的评论 :

>>希望国内不久的将来也能开有这一人性关怀。
没错,这还是满迫切的
潇潇雨轩 回复 悄悄话 国外很早就有“临终关怀”这一项服务了,希望国内不久的将来也能开有这一人性关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