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前不久参加朋友儿子的婚礼, 新郎官娶了一个洋妞。当时朋友是喜气洋洋,话里话外透着征服了“八国联军”似的扬眉吐气。当然作为老友,俺们分享他们的快乐,但是心里还是酸酸的 -- 还是这里长大的孩子有 multiple choice -:), 不过脑子里也打了个问号,他们如何相处那?
谁知让俺言中了, 上星期朋友打电话来说异族通婚令人有些头疼, 接着就开始数落。孩子结婚后就搬出去, 住得离他们不远,朋友倒是常有机会与孩子们见面。 一开始他们挺高兴, 想着孩子挺懂事,结婚后没有远走高飞, 让他们剩下的只是想念。可是后发现时而相聚,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和语言上沟通的不畅, 搞得他们不快不乐。大家坐一起时洋媳妇自然在场, 他们当然要一英语为主,结果感觉这样交流不流畅, 话题也非常有限, 不得已时时只以微笑示意。儿子的妈爱孩子, 有时做了好吃的, 一高兴没打招呼就送货上门, 刚开始还能接受, 后来儿子跟妈说, 来前最好打个电话,另外也别老送了。当妈的听出了话外音, 这肯定是洋媳妇的想法,后一琢磨也有道理, 老外的文化嘛,另外这也会给人错觉, 自己的儿子结婚后 "吃不饱穿不暖" -:)。
另有一朋友是从国内嫁到海外,去年她将父母接来同住并顺便看看外孙。老两口整天只能与洋女婿打手语,象是跳日本舞蹈,想着不长住, 得过且过吧。 倒是他们发现洋女婿待自己女儿不错, 但有时就是当他们不存在。比如, 洋女婿在给女儿和自己倒了饮料后,就坐在一旁,不伺候老两口,这令父母非常不解。 老人还发现洋女婿过日子不计划, 想买什么不是货比三家,见到就买。女儿安慰他们说,“洋丈夫”是在这种环境长大的, 他们不懂得中国式的礼节和也不察言观色, 更别说用中国的思维模式,另外他们没有生活的危机感, 不攒钱, 享受快乐是第一位。 谁想洋女婿对他们也有意见, 说她父母过于溺爱外孙, 影响了以往对孩子养成的习惯和教育方法。
上面朋友的经历,反映了在异族通婚中,第一代移民家长与孩子们之间的一大的障碍。这主要反映在文化差异和语言沟通上, 以及生活理念的分歧。如果大家不在一起生活, 不常见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自己的孩子高兴就好。但是中国家长还有另外一层的担忧,西方人崇尚个性、追求自我,这些往往与维系婚姻长久、家庭完整的观念格格不入。常有这样的情景, 在孩子们大喜日子里,华人父母送上祝福的同时,也会忧心忡忡的赐予"训诫",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尽管有上面的问题,在海外土生土长的子女还是会舍华裔而和其他族裔喜结连理,不少华人家长有时还是难以接受。如果家长担心子女未来与非自己族裔的对象结婚,不如在子女还小时就开始灌输观念,希望他们将来找的对象是能与父母及亲友相处、语言及文化上都能沟通的人士, 不过这种践行不太容易 -:)
去佛庙,多是东南亚女子带着西人丈夫;去教堂,多是西人丈夫带着华族女子。
其实,您这话也可以这样表达:
去佛庙,多是西人丈夫跟着华族女子 ;去教堂,多是东南亚女子跟着西人丈夫。
我们是马列主义者,没教,去哪儿都无所谓。
》爱情是不分国界的,尤其年轻人只要喜欢就去做啦,和西人结婚
理论上来说,是对的; 现实, 就要见人见智。
为什么东南亚的女子有那么大的魅力?
》正好练英文了:)捎带着还教点中文和分享中国文化。
看来您是 open minded (亮亮) 的妈妈,赞。
》都是些吵架的导火索。
看来是经验之谈 -:)
》洋嫁和洋娶,以及对其渴望的心情,发生在东亚一带后裔的身上最多。崇洋的心理产生了短暂的心理上的快感。:-)
这是一种“殖民“ 心里,不光是表现在这中国人与老外的婚姻上,其他方面何不如此。。。。
“前不久参加朋友儿子的婚礼, 新郎官娶了一个洋妞。当时朋友是喜气洋洋,话里话外透着征服了“八国联军”似的扬眉吐气。”
象这种话,作为笑话俺都说不出口。你的朋友太自卑了。:-)
洋嫁和洋娶,以及对其渴望的心情,发生在东亚一带后裔的身上最多。崇洋的心理产生了短暂的心理上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