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红楼夜话之三:脂砚之父义门先生(兼答网友提问)

(2014-05-05 15:59:23) 下一个

  “认识脂砚斋”在文学城张贴后,有网友问:何焯入直南书房,把女儿放在八王爷府怎么就召祸了?

   所谓“南直召祸”,发生于康熙朝诸子肆谋夺位的大背景之下。
储君之位,康熙先是立皇后所生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因不满意而废太子,太子之位空缺,康熙放话"选贤",于是阿哥们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八阿哥
允禩的老师何焯,是康熙朝著名学者,生于顺治十八年,苏州府长州(今崇明)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帝采纳李光地的举荐,召义门先生入直南书房,不久“命侍读皇八子(允禩)府”。允禩将何焯视为发展南方人脉关糸的重要纽带,何焯则认为全无阿哥骄纵之气的允禩,为人谦和,待人亲近,勤敏好学,因此在汉人学士和官僚乃至皇室成员中,竭力打造“八贤王”的贤德形象。

  康熙四十六年(1707),何焯父亲去世,何焯回乡丁父忧,
允禩采纳福晋(郭络罗氏)之言,将何焯的幼女,周岁的脂砚留府寄养,视如己女,这不仅违反了清朝的法规,也有”结党营私“之嫌,给政敌留下把柄,为自己埋下祸根。

 康熙五十四年(1715)东窗事发,康熙呵斥允禩“行止卑污,
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停止其本人及属官俸银俸米,一大批与皇八子关系亲密的官员受到罢免和牵连。何焯“托女皇宫抚养”一事,被人揭发。康熙勃然大怒,将何焯的职位和功名尽行革除,逮捕下狱——这就是”南直召祸“的来龙去脉。

    接着何焯苏州府第“赍砚斋”被查抄,所幸在查抄的藏书中,
有人翻出何焯夹在书中的一封信笺,其内容是何焯退还吴县公官所赠送的金钱,康熙亦因此消减了对何焯的一腔怒火。何焯作为朝廷高宫,拒收贿赂,且并不张扬,足见其德行清正廉洁,康熙为之感动,加上何焯上奏的数百字《申辩书》笔划端正,事实清楚,词正辞严,康熙又觉得何焯犯罪,事出有因,应予见谅。不久,何焯被释放,查抄的书籍被发还,仅免其官职,仍留武英殿。


 康熙五十七年(1718),何焯托病辞官携幼女脂砚离京返乡。
归途中,父女一边访古探友,一边写诗抒怀,义门先生感念栽培他成才,荐举他为拔贡生的崇明乡亲父老,感慨地写下了一首示歉诗:“江上春生归已久,栖栖九陌竞谁知。一竿自断鲈乡老,不用刘生五字诗。”

      康熙五十八年,何焯父女回到苏州,康熙六十年,何焯染病,
次年(1722)何焯弟子金农对外宣称,62岁的何焯“不幸病逝”。然,坊间不时有何焯“尚健在”的传闻。

      2006年,定居美国二十多年的临桂燕怀堂王氏后人王孝恆先生,
在搜集考证先祖事迹的过程中,看到先祖王必达《养拙斋诗》,其中这样一段话,跃入眼帘:

     王 必 达 《中 元 祭 外 祖 家 感 成 二 首 》其 一 小 注 云 :“外 祖 之 祖 讳 焯 ,学 者 称 义门 先 生 。”另一小注曰“外祖之父元时,简州牧”(王 必 达 《养 拙 斋 诗 》第 十 四《筐 余 稿 》第 十 七 页 ,光 绪 十 九 年 王 氏 家 塾 刻 本 )。

    此二首诗传达了重要的信息:临桂王氏与苏州何氏是姻亲,
王孝恆先生亦既王何两家共同的后人,因此开始关注苏州何氏家族。

    从2006年到2014年,王孝恆先生查阅了大量资料,
发现了何焯先生隐姓埋名的证据:雍正七年出生的何元时,是何焯先生在69岁时的老来得子,这些资料证明雍正继位之前,义门先生为避祸而"诈死"的传说,绝非空穴来风。

      何元时,雍正七年出生,乾隆18年癸酉年,
以江苏太仓籍参加乡试,顺天榜举人。乾隆37年,以"元"姓,"时"名,"元时",出任华阳知县,41年任简州牧,据仓州志.人物.记载:何元时八衮能文方是健,一生积德不为贫。老先生卒于嘉庆二十一年,时八十有七。

     元时之子未曾出仕,隐居桂林,以师爷为生,育一女,适临桂王氏,
即桂林西园的主人,资政大夫(因子而诰赠)王诚立。何夫人育四子(必/达,蕃,敏(耀文),镛)。元时子媳殁於桂林后,均由女婿王诚立扶灵柩归葬苏州何氏墓地。

     康熙六十一年,义门先生看到雍正继位已成定局,
更知雍正冷若冰霜心狠手辣,即使继位初期,“维稳”压倒一切,但政权稳定后,必会清除异己,强力打压八皇子及其所倚重的大臣,万般无奈之中,只好选择"欺君",隐居避祸。
  "诈死"之后的何焯,以他的学问与才华、以他的经验与阅历、
以他的性格与修养,在那样一个与过往隔绝十九年的隐居生活中,最有可能做什么事情呢?——显然是读书与写书。那么与此有关的文字记载在哪里呢?

    答案就在《石头记》及其有关的批注点评文献中。欲知结果,请看红楼夜话之四:义门先生与《石头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每天都是好晴天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zmbyzmb' 的评论 :
才发现重复了你的观点,写得时候有点小激动,刚读过时震惊了好几天,现在平静点了。
因为网络,现代人太幸福了,大作家张爱玲竟然从来没看过后二十八回真本。
每天都是好晴天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zmbyzmb' 的评论 :
看过这二十八回后才会明白,为什么清朝要禁这本书,这也是为什么后二十八回佚失三百多年的原因,是因为作者或原写作团队希望前八十回可以流传出去,可能这本书从开始就是只有前八十回面世,后二十八回只是在小范围内传阅。 后二十八回太惨烈了,只有朝代更替时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
每天都是好晴天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zmbyzmb' 的评论 :
、、、、、、、、、、、、、、、、、、、、、、、、、、、、、、、、、、、
握手! 我相信这个绝对是真的,太震惊了!
从第一章开始我就感觉这是个真本了,读这二十八回的感觉和其她任何后人续的版本的感觉完全不同。 现在网上的二十八回的文字被持有人改动过所以有现代用语,可是故事情节,人物对话,发展脉胳不是任何一个除作者以外的人可以写出来的。
yzmbyzmb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umiao' 的评论 :
词句,拟词确实是有现代风貌,帖子里说了,有些地方是由藏家进行填补文字.但故事情节真的是震撼,悲烈!这个本子的框架和结构是目前所有续书(在没见到藏家原本之前姑且先说是续书。)中最贴合前八十回的.这个本子和前文遥相呼应,脉络清晰,伏笔一一对应了.尤其这个本子最后的情榜,还有黛玉的诔文,不觉得是现代人可以编出来的,(只有有情榜的本子才是真本).看完后就明白,石头记讲的是明代历史改朝换代,是本反清怀明的小说,书里写的末世绝望凄惨和作者当亡国奴的无奈 对满清一次又一次大屠杀的仇恨和对抗清义士的流泪祭奠以及在文字狱的高压政策下想说真相又不能说的辛酸.看了这个本子后,才真正体会了作者的亡国之痛,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所表达的做亡国奴的无奈辛酸之感!看完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红楼梦不可能流传,在清朝是禁书的原因了,真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凤凰网上也有连载,加点评.
http://v.book.ifeng.com/book/yc/3007006/2725602.htm#
蓑衣翁 回复 悄悄话
请问干砚先生,"为什么何焯被下狱其十八岁的女儿脂砚斋也入难要投奔曹府呢?何焯与曹家何亲何故?曹家难道不知会引来杀身之祸吗?。

提供一个可能,"如果说,脂砚斋非雪芹托名,而可能另有其人,因父入难而投奔曹家却有一条伏线。脂砚斋的父亲似李煦人也。李煦的妹妹是曹雪芹爷爷曹寅的妻子。李煦是苏州织造做了三十二年(有钱有势),做了八任巡盐御使(有权还是肥缺)。雍正五年二月二十三日,李煦因与八王爷有涉和亏空而入狱,斩监决,秋后斩决。后雍正改为 ' 李煦著宽免处斩,发往打牲乌拉 ' 。在那里因饥寒交迫,于雍正七年二月死在那里"。

唐乾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umiao' 的评论 : 何焯因诈死避祸,只能隐身著书。曹雪芹连大名都写出来了,何来将"真事隐去"?想想这里的逻辑。
wumiao 回复 悄悄话 天涯那个实在不像,倒是像今人伪作。  王夫人对黛玉说,宝玉喜欢的人是你。这口气明显不像书中人的。如果改成“平日里,宝玉素与你亲近些”还更让人相信些。

但这个何先生又出来顶了曹先生的缸,也有些不信。八王爷因为生母出身低从未进过康熙的法眼,这何先生舍命去撑老八,似乎不是个明白的。后来还诈死欺君,更觉新奇。没有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
yzmbyzmb 回复 悄悄话 天涯上有个帖连载红楼梦后二十八回,看后很震惊,感觉很像是真本。每个人物的结局太出乎意料了,但又合情合理,所有的伏线都能对的上。不知道你看过没有,你怎么看。


真正的《红楼梦》后二十八回现世!看完以后你会颠覆原来对这本书的印象!
bbs.tianya.cn/post-funinfo-4667835-1.s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