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乐园

畅言,美食,旅游
正文

老五届的校园生活(一)

(2019-10-16 19:43:36) 下一个

在文学城上,我还没有看到过有人讲述老五届的校园生活。我有幸是其中一员,回忆一下吧。

1965年九月我通过高考进入了现称魔都的高教部一类学校,成为文革前最后一批大学生。拿了行李进了校门后马上就有人帮我查到我住在哪个宿舍,并且帮我把行李搬到了房间。房间里一共有四张双层床,共住七个学生,底下靠门口的一张床让我们放箱子。房间中间有四张书桌,所以每人有一个抽屉可以锁起来。

那时的招生政策已经讲究阶级路线,我的出生是职员,所以还不在排斥范围之内。不久,我们七个十八九岁的姑娘都到齐了,互相介绍了自己。我们当中只有两人是来自城市,其余的五个都是农村来的,山东,苏北,浙江和上海郊区,据她们所说,每个县里只有三五个人考上大学,所以他们不是县里的高考状元,也是探花之类吧。

第二天就遇到了全班同学30人,每个班有一个辅导员和男生住在一起,他就是上届本校的毕业生。当然首先就是自我介绍,姓名,来自何处,家庭背景.....我发现竟然有15位同学是从农村来的,另外15位是从乡镇来的,换句话讲,是有城镇户口的。随后指导员就给大家发助学金,根据每个人家庭的收入,最低的每人每月¥3,最高的¥17。那个时候学校的伙食费标准是每个月¥15,有两位同学家里完全没有收入,所以除了饭费以外,还给¥2零花钱。三十个同学当中,只有三个人没有资格拿助学金,我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家里每个月给我¥25,但我绝不敢跟大家说,那时炫富可不提倡啊。

后来我发现有些同学虽然有助学金,可是还是没有零花钱,比方说买纸笔,肥皂,牙膏,邮票,乘公共汽车,等等。尽管

学校想的非常周到,每个月还发给我们手纸,每个人必须要花钱的地方很少。但为了有几元的零花钱,有些同学星期天就只吃一顿早饭,或者把星期六的饭留着星期天吃(那时我们宿舍里没有煤油炉子,他们只是用开水泡一下饭加热而已),把剩下来的饭票退掉换成钱。那时我们不需要交学费,书本也是免费的,一些学习工具也可以免费得到,比如说丁字尺,计算尺 slide rule。我们那时的主要精力完全是在学习上,我从未听到一个人抱怨,也没有听说或看到一个人,因为经济情况而不能继续上大学。

现在我常看到报导,一些农村孩子因为家境贫困进不了大学的故事,难道大学没有助学金了吗?请原谅我的无知,因为离开中国有40年多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曾在庄里' 的评论 : 是的, 农村的大龄学生, 进校后的难度不是自己的生活, 而是家庭的负担,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 类似情况, 他想设法转到大专班去, 可以早点毕业啊, 后来老婆伟大,坚决阻挡了
曾在庄里 回复 悄悄话 现在考上好学校的,一般问题不大。学费多少年都没长,农村一般家庭还负担得起。很困难的家庭,资助力度还可以。学习一般,只能考上差学校的就难说了,家里困难,觉得上了也是白上,可能就不让上了。
曾在庄里 回复 悄悄话 77,78级拖家带口的确实有上不起的。我父亲有个同事,老三届的,77年考上北京农业大学,在县里那是相当不容易了。上了一年,家里老婆加三个孩子,实在负担不起,就退学了。好在,县里认为是人才,就给弄了个民办老师转正指标,回来当老师了。很聪明的一个人,可惜了。三个孩子后来学习都不行。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现在有考取了大学没钱上的, 不过真正考取了如博主所说的“一类大学”,即便家里真的没钱,其实就是没有到学校的路费和一开始的费用, 当地政府也是会给些补贴的,到了学校还是有助学金, 奖学金或学生贷款的。
那时有没有考取了大学没钱上的? 有。 考取了没路费甚至准备行装的钱也没有, 政府会给予补贴的。
无论那时或现在, 考取了不错的大学, 因经济而不能上的, 都不多。
农村学生比例最高的时候, 可能就是77-79级了, 那时节的大学生牌子实在亮堂,考取了家中太穷的, 只要这位同学愿意, 有的是人愿意“加工订货”,出钱让你去读书, 只是你得承诺毕业后娶他家闺女, 或嫁给他家儿子。
而文革前农村的那种已婚学生, 倒真有可能为了家庭经济原因而不去读大学的。
金州一粟 回复 悄悄话 BeijingGirl1
WG 1966年 5/16 以后开始, 1965年进入大学的学生已经完成了一年的课程。这批学生和从1961,62,63,64 进高校的学生视为一体。 五年制的大学,毕业年份应当是,1966,67,68,69,70,所以称作老五届。老三届是指1966,67,68年毕业的高中和初中生。老五届是非常幸运的一批,毕业分配后就属于国家干部的编制,第一年工资40多元,第二年就转正变成50多元。而老三届大部分人上山下乡挣工分,就是分到大城市的工厂,也是从?18一个月的学徒开始做起。我就是因为没有看到过老五届生活的文章,所以才想写一些事实,供大家参考,绝无任何别的目的。
lzr 回复 悄悄话 你看到了有贫困生上大学,就认为当年所有的贫困生都能上大学。你现在听说有贫困生没有上大学,就质疑为什么现在所有的贫困生都不能上大学。或许贫困生上大学的情况就根本没变化,你只是看到的两个孤立的例子呢?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现在有助学金, 奖学金,还可以自己贷款。不管分配工作。假期都出去各自找实习。 在校可以打工,别挂科就行。和美国一样了。

原来65年进大学的算老五届。不知是否和已经在大学的算在一起的5届?我就知道北京管文革时的高中生叫老三届,也不知是不是我理解错了。 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