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708)
2016 (1154)
2017 (680)
2018 (352)
2019 (290)
2021 (1)
2024 (2)
在过去,户部管着朝廷的钱袋子。所以,也可以说是中枢六部中,最有钱的部门。户部掌管着全国的户口、土地田亩数量,以及其他各项收费开支。
清朝时,户部收入主要来自各省关税、盐课、田赋等项目。作为户部的实际掌舵者,户部尚书的权力大小,跟户部职权,以及户部在朝局中的影响力,有直接关系。
户部下,分别设立银库、缎匹颜料库三个库房。银库掌管全国财富,各省的田赋、漕赋、盐课、关税、杂赋,以及宝泉局铸造的银两,都集中在银库内。
库藏的话,除了银两,还有粮食。粮食主要储存在京仓、通仓、常平仓、裕备仓和旗仓。这些都由户部尚书负责处理。
在地方上,清朝户部采用分司治事情的办法。按照省区的标准,清朝在全国各地设立14处清吏司,它们掌握各省文案奏章、民赋收支奏册。同时,八旗官兵的土地、俸禄军饷,也由户部管辖。
不过,这些地方上的下属部门,基本只能处理朝廷章程规定内的日常事务,没有太多决策的权力。
比如山东清吏司,作为户部属司,根据山东的情况,分管盐政事务。但是,山东清吏司只能处理一般盐政事务。如果是重要决策,基本由户部长官商定。
户部尚书可以借助整个盐业政策的制定和变更,来掌握大权。通过这个办法,户部尚书可以总揽户部财政。
清朝的时候,全国财政并非只由户部掌管,而是分别交给内务府和户部负责。这两个部门的财政关系,在清朝时,有经历多重变化。
清朝初年的时候,内务府财政主要由户部拨给。每年有一定的份额。但是,到乾隆时,随着内务府富裕银两逐渐增多。所以,户部财政转由内务府调拨,以供开支。
从乾隆三十三年到乾隆四十年,八年时间内,内务府拨款户部690余万两。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嘉庆、道光时期,到咸丰以后,因为财政匮乏,又加上连年战乱,内务府收入缺乏。再加上宫廷开支巨大,内务府只能重新转向户部拿钱。
这种变化,直接关系到户部尚书的地位。毕竟户部尚书管的是钱袋子,银子越多,在朝堂上,自然越有说话的分量。不过,清朝户部每年收入开支,大多是基本持平,略有盈余。到了晚清时,遇到情况坏的时候,更是欠债累累。
在清朝规定的官制中,户部尚书为从一品。户部尚书的重要分量,让这个职位的人选,必须慎重。必须有足够分量。不仅有能力处理各种开支,还要为官廉洁,在朝堂有足够的分量。
康熙时期的陈廷敬,曾担任过户部尚书一职。后来陈廷敬成为康熙一朝,有名望的大臣。
晚清光绪时期的户部尚书翁同龢,曾担任过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一代帝师,在朝廷有足够威望。户部尚书的人选重要,两江总督自然也不能差。
两江总督是清朝封疆大吏,晚清时又兼任南洋大臣。在地方上,地位仅次于直隶总督。李鸿章、曾国藩都曾担任过两江总督。
如果说户部尚书管辖朝廷中枢最富裕的部门,那两江总督则管辖着全国最有钱的地区。两江总督是清朝时设立的地方官员,掌握军政大权,管辖位于江西、安徽、上海、江苏几个地区。
在明、清时期,两江地区商贸发达,物资丰饶,每年可以为朝廷提供至少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两江地区的银两钱米,可以通过运河江流,源源不断运往京城,满足京城开支。两江总督也因此成为清朝俸禄最高的地方官员。
在清朝官制规定中,两江总督的级别是正二品官阶。清朝官制分为九品,每一品有正、从两个级别。所以,两江总督跟户部尚书的从一品官阶相比,级别稍低一些。但是,两江总督身为地方封疆大吏,手握军政大权。
为了让总督可以更好处理辖区内事务,从雍正年间开始,朝廷授予各地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兼职。
这两个职位,一个监察文武官员,一个节制地方军队。有了这两个官职后,总督可以拥有从一品官阶。不过,清朝有规例,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总督可以兼任大学士职位。
也就是说,总督可以因此获得正一品官阶的级别。这种情况下,两江总督就有可能比户部尚书级别高。只不过,这种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户部尚书跟两江总督的官阶是相同的。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