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培养欣赏能力开始:尽量在每张画作前看10~15秒
从欣赏,到收藏,到投资,是面对一幅作品的不同阶段,收藏的前提是欣赏,“收藏是深度的欣赏,投资是深度的收藏”。唯有多看、多买、多研究,才能提升审美能力与对市场的了解。提升审美能力,即是在培养看画的三种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解析力。这三项能力是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的。
许多人在看展览和拍卖会的时候,看到一幅画他先弯腰凑近去看那个展签,去看作品的详细资料,或者是听导览,这样顺序就错了。
把它加入到自己的视觉记忆库里面,闭上眼睛都可以想起这张画。刚开始这样锻炼的时候,每个展览只要挑三张画记下来就好了,坚持下去,累积的视觉记忆渐渐庞大,个人的审美能力也就越来越强。
很多台湾人愿意做艺术义工,到博物馆里面义务为游客讲解藏品,这就是锻炼自己的艺术解析力。我们可以从分享一幅画给朋友开始,当朋友到你的家里,看到你客厅里面的画,你要能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张画,为什么买它,它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把它挂在家里最重要的位置。假如你讲得好,解析能力强,你会被尊重为收藏家,否则你拥有再多的画,也只是一个投机客。
2.买画前先弄明白是要收藏还是投资:不要一开始就要买画赚钱
台湾收藏就家陆洁民提醒大家,收藏是买自己喜欢的作品,不会因为市场涨跌而买卖;而投资则是以赚钱为目的,就像买股票。“收藏是修养,投资是需要”,两者相辅相成,都需要逐渐积累,不能妄想一步登天,“不要一开始就要买画赚钱,假如你还没有累积知识和经验,就开始走投资路线,我觉得陷阱太多了。你必须要了解市场,弄清楚之后才可以开始购买”。
欧美很多家庭购买艺术品的初衷只是为了美化家居,购买装饰性的艺术也是一个相对容易的开始。人们可以从购买装饰性的作品开始提升,逐渐积累经验,直到可以买到大师的作品。
因此,在收藏的初期,经典名画的限量微喷复制品、当代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可以买的。所以,为什么要买,买什么,跟谁买,在哪里买就非常重要了。
风格与技法,是艺术家艺术水准的具体表现,这容易理解,可为什么艺术家个人品格也很重要呢?
如果艺术家品格不高,追求眼前利益,就会在刚刚寻找到市场之后就复制自我、流水线作业,影响到后期的发展。有的艺术家,一发财就画得不好,而且有很多老画家,你回头看他最精彩的作品,也就是他四五十岁时候的作品,他发财之后就一年不如一年。一开始是卖不了钱,专心画画。到最后人家订了两百张还没给呢,抽着烟看着电视手底下划拉着想交货,这是印钞票。
艺术家做一件东西,假如五年十年就烂掉了,那藏家为什么要买。用玻璃钢也好,不锈钢也好,高温烧出来的陶也好,都要为藏家负责,这是对材料的了解。往往在艺术市场里面,这五项里有一项突出的都卖得不错,因为中国有钱人太多了,每一位艺术家头上一片天。
有些藏家,虽然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不够,但是他有看人的本领。聪明地利用艺术鉴藏顾问也是藏家应该学会的本领。陆洁民说,“不会看画请人看,不会看人死一半。我在台湾认识一些企业家、律师,他们很会判断人,所以他们会找适合的人做他们的顾问,而且不是一个人,有三个顾问。拍卖目录来了,分别给三个人看,看好的作品一个打勾,一个画圈圈,一个画星星。把三本目录放在一起,如果三个人都叫好的作品,他就去买,一路买下来都赚钱”。
眼力是分辨作品好坏,眼光是判断未来前途。锻炼眼力需要艺术知识,多看。胆识是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见识就是多做功课,多看拍卖,去藏家家里看学不到的经验,听专家们分享心得。当收藏数量渐渐多了,就可以随着经验和品位调整收藏,去芜存精,卖掉一些东西,换来一些更好的东西。这是收藏活力。
4.多逛艺术博览会提高收藏能力
收藏家一辈子都在锻炼、积累这三种能力,享受接触艺术的乐趣。累积这三种能力必须多做功课,最密集的做功课就是逛艺术博览会。
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