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那时候,古人是这样取暖的

(2017-11-21 04:41:38) 下一个
今年北京提前供暖,想必您家暖气已经有点热乎气儿了吧?当我们享受着暖气、空调等现代设备带来的温暖时,也不由得好奇古代的人们是如何在漫长冬日里取暖的呢?他们使用什么样的取暖工具呢?

 

皇宫中奢华的取暖方式

 

火盆取暖,这种场景在清宫戏中比较常见。在房屋的中间,放一个盆,里面放上燃烧的木炭,这种使用器具烧炭取暖的方式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了。不过,古人御寒取暖的方式也不仅仅是火盆烧炭取暖这一种。

 

郎世宁等《弘历雪景行乐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webp.jpg
《弘历雪景行乐图轴》

 

月曼清游图 围炉博古.webp (1).jpg
掐丝珐琅火盆

 

秦朝时,在贵族以及皇宫内出现了“壁炉”、“火墙”的取暖方式。考古学家在咸阳宫遗址的洗浴池旁边发现有三座壁炉,其中两座供浴室使用,最里面的一座,应该是秦皇专用的。壁炉也是用烧炭来取暖,但是出烟孔是在室外,这样避免炭烟中毒。

 

另外在秦兴乐宫遗址中还发现了火墙,这种火墙是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在墙的内侧,与灶相连通,已经具备了火炕、暖气的雏形。

 

这些取暖的方式效果虽好,但在当时也只能是贵族与皇帝享受得起。一般人家只能用灶灰来取暖,条件稍好些的人家,用泥制的盆盛装烧火做饭的“灶灰”取暖,后来演变成火塘,也叫火炕。稍微富贵一点的人家,也会用铜制手炉或足炉来辅助取暖。

 

关于手炉的两种传说

 

朱漆描金龙凤纹手炉,清乾隆,通梁高13.7cm,口径15—9.6cm.JPG
  朱漆描金龙凤纹手炉

 

铜鎏金缠枝牡丹手炉,清代,径11cm,厚9.8cm。.JPG
铜鎏金缠枝牡丹手炉

 

下面咱们先来说说手炉,关于手炉的传说有两种,一种说它起源于春秋时的楚国。楚地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湿度大,楚人喜欢在炉中点燃香草,散气除湿,继而就发明了取暖所用的手炉;还一种说法是,相传隋炀帝沿运河南巡至扬州,当时正值隆冬时节,江都县令许伍为接驾,让扬州民间铜匠精制一个小铜炉,里面放上火炭,送给隋炀帝取暖,隋炀帝看了以后感觉很实用,即兴命名为手炉。两种说法,似乎都有些渊源,但又不确定,相比后一种说法,似乎更确信一些。

 

7Tf7-fxmcnkr7677107.jpg
张鸣岐款手炉

 

说起手炉的制作,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张鸣岐。他是万历年间,江浙一带有名的制炉名家。他制作的手炉在选材上非常的严苛,必须使用上好的红铜作为材料,而且他也不用传统的镶嵌和焊接工艺,只用榔头一点一点敲击出来。这样做出来的手炉,不仅美观,而且经久耐用。张鸣岐制作的手炉之所以受人欢迎,还有一个原因是,无论里面的炭火多么旺盛,手炉的外壁都不会烫手,保温效果好,传热性能也较为持久。所以,张鸣岐题款的手炉弥足珍贵,价值要高出同时代同类器物许多。

 

足炉.jpeg
足炉

 

说完手炉,我们再来说说足炉。足炉要比手炉大一些,是用锡或铜制成的一种扁瓶子,里面灌上热水(跟现在暖水袋有点儿像),主要用来焐脚的,既可随身携带,也能放入被窝里取暖。它还有个别名叫做:“脚婆”、“汤媪”。

 

除了这些直接取暖的工具外,古人在冬日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巧用心思,尽显智慧。

 

别出心裁的抄手砚

 

mp15248631_1431738880053_1_th.jpeg
抄手砚

 

磨墨写字,几乎是古代文人每日的必修课之一。有过写毛笔字经验的人应该知道,一旦研磨好的墨汁放置不用,很快就会凝固。在一些古装剧中,我们会看到人们在写字作画过程中,还要随时磨墨。一到冬天气温降低,墨汁凝固的速度就会加快。如何来解决墨液凝固的问题?

 

古人就在砚台设计上下了功夫。宋朝时,出现一种抄手砚,这种砚台底部掏空,前端和两侧留边与砚堂相连,另一侧手可以插入,这种设计最初解决的是砚台的清洗问题。后来人们发现在这个空间内,可以放一根小蜡烛,对墨汁缓缓地加热,就能防止墨液的凝固。

 

独具才智孔明碗

 

37856142_3_副本.jpg
孔明碗

 

介绍这种碗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个关于它的传说——当年诸葛亮竭尽全力辅佐刘禅,身心交困,加之他体弱多病,胃口很是不好。在一次战役中,病中的诸葛亮生怕将士得知自己的病情而动摇军心,又恐被敌人探知而不利打仗,于是他便发明了这种碗。碗面浅而大,乍看以为诸葛亮身体很好,能用大碗吃饭,以此稳固斗志和迷惑敌人。这与他的空城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孔明碗最大的特点是由两个碗上下粘接而成,两个碗中间留空,不同的是,在外面碗的底心有一圆孔相通,碗底的孔是让沸水进入夹层后,使碗内的食物保持温度。
 
孔明碗产生于宋代,明代也有制造。它起始于北宋龙泉窑,碗壁比较厚实,外碗底的孔比较大。到了明代,孔明碗较薄,外碗底的孔较小。宋代的孔明碗大多为青釉器,明代则有青花、五彩等品种。
 

温盘,即可以注水加温的盘子,内外二层中空,盘口有一注水口,另侧有鋬,该盘呈八方形,盘内以青花绘山水图。温盘显然是孔明碗的同类器物,是古代盛放炖烧食品的专用具,使用时夹层注入热水,以使盛入浅盘的食物得以保温,达到北方官府宴席中冬天盛食物不冷的效果。收藏大家,马未都先生讲,他在国内从来没有见过温盘,到国外访问时候第一次见到。

从取暖的角度看,古人似乎把能想到的生活用具,都设计开发了个遍,跟现在相比,可能方式略显简单,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却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编辑转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