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世界顶级物理学家,一生获得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无数荣誉;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他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就是中国人——杨振宁
2月21日,中国科学院官微“中科院之声”发布声明,原中国科学院两名外籍院士杨振宁和姚期智已通过相关手续,正式由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由此两位教授的名字已经从中科院外籍院士名单中移出,列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消息一出,网友纷纷打开话匣。对这两位科学家放弃国籍、转为科学院院士的行为众说纷纭。
对于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部分网友并不接受:
也有网友为杨振宁抱不平,感谢他做出的巨大成就:
作为顶尖的科学家,他们的归国首开风气,对于国内的学术发展有很大的示范意义。放弃美国国籍“回家”的决定,我们理应尊重!
--------------------------------------------------------------------------------------------
物理学界泰斗
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先后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共有13项世界级贡献,为当代前沿物理奠定了无数基石。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1966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2017年2月,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加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
李政道(左)、杨振宁(中)
1957年10月31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杨振宁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二人均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1956年二人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因而获此殊荣。在此之前,科学界一直认为宇称守恒,也就是说一个粒子的镜像与其本身性质完全相同。
其实大部分国人对杨振宁的研究成果是完全不能理解的。
这么说并不是特意装得高冷,而是杨老研究的领域的确很超前,已经是人类在理解世界本质这场战斗的最前沿阵地。这对于大多数大学毕业之后就再也没学习物理知识的我们来说,的确难以理解。这就好像你试图跟一个19世纪的人解释互联网一样,也是不能理解的,因为根本不具备去理解的相关基础知识。
留美入籍,饱受争议
很多人拿杨振宁和钱学森、邓稼先这一批当年海外归国的科学家作对比,用两弹一星的成就来反衬出杨振宁的不爱国。质疑他为什么不像钱学森、邓稼先等同样赴美深造的中国科学家一样,学成后毅然立即回国,为建设祖国奉献自己的光与热。
邓稼先和杨振宁,两人同乡、同窗又一起赴美。1964年,杨振宁在留美近20年后,正式加入美国国籍。只不过邓老选择回国研制原子弹,杨老选择留美继续搞研究,也正因此,而被说成于国寥无贡献。
当然从对国家的贡献看,的确是邓老更大,但在物理学上,杨老当仁不让。这也就是为何杨振宁会被写进物理课本,邓稼先会出现在历史书上。
邓稼先(左) 杨振宁(右)
不过针对一个人的贡献,是否真的能以国家为单位分开来看,亦或是将科学家“必须忍受清贫生活”作为强制性要求呢?
为何放弃美国国籍
杨振宁表示,我是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的,当时做这个决定曾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1983年在一本书里我曾经说我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
他说,2015年4月1日我放弃了美国国籍,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是一个给了我做科学研究非常好的机会的国家。我感激美国。而且,我知道很多美国朋友不会赞同我放弃美国国籍。
杨振宁说,回归对我是什么感受?挚友熊秉明曾经说:“你的父亲虽已过去,你的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的血液。”我说:“是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他说,今天,我94岁了。很欣慰,多年来,为了帮助建造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友谊桥梁曾做过一些努力。我曾经说:“没有这座桥梁,世界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与安定”。
他是在世的物理学家中最伟大的一名。
他获得各项殊荣,为中国乃至世界在科学界作出巨大贡献
虽然人在美国,但杨老说“我身体里循环着的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是的,什么时候“回家”都不晚,国之瑰宝理应受到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