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科学家杨振宁为中国做了哪些贡献?

(2017-06-11 02:26:34) 下一个

关于杨振宁,自从网络流行以来,有关于他的话题不断。

主要就是杨振宁在82岁时娶了一个28岁的美女翁帆。杨振宁教授与未婚妻翁帆2004年12月24日结婚登记。

看,我们的杨老和翁帆是多幸福!

翁帆结婚以后,将夫妇二人的存款捐赠给清华近200万美元。翁帆和杨振宁并没用去追求豪华生活,他们的家,装修普通,陈设简单,与一般平民无异。

仅仅这一点,就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做到的吧?他们的积蓄,没有给自己换别墅,没有豪装,没有购买法拉利,而是捐献给了清华!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能不说,这是需要我们大力赞扬的美德。

而这个事情,只是我们认识杨振宁和翁帆的开始。

更多的,我想我们应该站在物理学的高度上去解读我们的杨振宁。

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

1945年,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

1957年,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4年,加入美籍,成为美国公民;

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振宁是首先获得诺奖,而后才加入的美国国籍。

那么,杨振宁的物理学,究竟站在什么高度,达到什么层次呢?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对比写出《时间简史》的英国霍金,杨振宁的水平和理论要甩他几条街。杨振宁 我们欠您一个深深的道歉 和最崇高的敬礼

在知乎,其中一位理论物理博士是这么写的:“这两天听Guan Xiwen 老师讲Lieb-Liniger model,几位老师八卦说,李杨二人对杨几项工作的评价很一致,杨米尔斯规范理论是一流的工作,杨巴克斯特方程是二流的工作,宇称不守恒是三流的工作...”

但就是这个三流,拿了个诺奖。

左边是杨振宁,右边是李政道。诺奖照片。当年他们风华正茂,书生意气,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

杨-米尔斯规范理论、杨-巴克斯特方程这两项,业内人士认为,这两项工作更牛。那他们口中的“三流工作”——宇称不守恒,是个什么呢?

那个宇称不守恒定律,就是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贡献。

也就是说,在这个物理学博士网友以及他的师友圈认为,杨振宁拿到诺奖的贡献,只是个“三流”,要是敞开了给,他能得好几个诺贝尔奖。

中国科学院科研工作者陈墨曦在知乎说:“杨振宁是有资格拿两次诺贝尔奖的人, 在科学上的成就不仅抛开了霍金一个身位, 也高于我国物理学家、诺奖另一主角——李振道。”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施郁,在《物理》杂志(2014年)第1期发表了一篇文章——《物理学之美:杨振宁的13项重要科学贡献》,详述了杨振宁的各项贡献。

杨振宁和米尔斯,他们两人研究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公认是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创见。

在这其中,获诺奖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只是其中的一项普通贡献,但对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则评价甚高:“1954年,杨—Mills规范场论(即非阿贝尔规范场论)发表。这个当时没有被物理学界看重的理论,通过后来许多学者于1960 到1970年代引入的自发对称破缺观念,发展成今天的标准模型。这被普遍认为是20 世纪后半叶基础物理学的总成就。”

杨振宁和Mills——这是一个了不得的评价。

丁肇中在杨振宁70岁生日宴会上曾这样说:提到20世纪的物理学的里程碑,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对论(爱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学(狄拉克),三是规范场(杨振宁)。

这话从鼎鼎大名的丁肇中大牛嘴里说出来,大家就大致明白了吧。杨振宁70岁是1992年,丁肇中获诺奖是1976年的事。彼时早已功成名就的丁肇中,在国内物理学界泰斗级人物,说出这样的话是令人信服的。

另一个对杨振宁高度评价的人,是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夫人许鹿希曾在《至今热血犹殷红——谨以此文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院士逝世20周年》说道:

“邓稼先对杨振宁的学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多次讲过: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是可以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想媲美的,要比他获得的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定律’有更深远的意义 ”。

把杨振宁跟爱因斯坦、牛顿并列,这评价可能稍微夸张了点,但杨振宁远远高于霍金,是目前仍健在的世界物理学家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这点是没有疑问的。

想想邓稼先搞原子弹、氢弹的奖金,原子弹5元、氢弹5元。再想想现在的娱乐明星,出场费以百万、千万计,真是心寒。

自古才子佳人,像杨振宁这样世界级的物理学泰斗,翁帆从慢慢接触到仰慕、爱慕以至产生感情、爱情,实在太正常了!我们应该羡慕和祝贺!

1971年,回中国访问,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并宴请了杨振宁和他的亲属。宴会持续三个小时,饭后又谈话两小时。

当年我们的总理花五个小时来接待杨振宁,可以说是超级礼遇!再看看现在的键盘侠们如何对待我们的国宝,我们在妄自菲薄的同时,不但伤害了一个中华儿女的拳拳报国心,也助长了网络社会的邪恶风气。杨振宁 我们欠您一个深深的道歉 和最崇高的敬礼

一个国家的世界级学术泰斗,因为私生活被骂出翔,遭到和马蓉一样的待遇,不能不说,这是我们的罪过,也是我们的悲哀。

因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人的脊梁!

杨振宁,我们欠您一个深深的道歉!再请接收我们最崇高的敬礼!

希望我们的国宝---杨振宁大师健康、快乐的生活着,也感谢翁帆对杨老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本人人轻言微,本文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网络上的趋势,但是我要做,最起码尽一个中国人的良知。

*诺奖科学家杨振宁为中国做了哪些贡献?

1、严格的来说在新中国的建设过程,杨振宁主要在国外,对新中国的建设没有与其同一时期的李四光、邓稼先等科学家的贡献大;

2、1971年邓稼先重回中国大陆进行访问,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也是中国关系解冻后首批访华的华人;

3、1980年代推动成立了南开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促成了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等奖项的设立、促进了中国在广泛的科学领域的发展和依据;

4、在海外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诺贝尔奖。增强了华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清华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委内瑞拉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长期进行了创造性研究,取得了许多杰出成就,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杨振宁为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拉巨额科研经费,私人推荐1200余名年轻学者出国培训。“无偿协助建设实验室几十座”(葛墨林院士语),以清华名义发表SCI论文几十篇,“将清华三个物理研究领域提高到世界一流”(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语)”,杨振宁还个人捐献600万美金以上给清华大学,用于引进人才。

杨振宁还邀请、安排林家翘、聂华桐、姚期智、张首晟等多位世界顶级科学家到中国工作,其中做到中科院外籍院士的就有7人。杨振宁还一手促成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创建和第四代光源——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的大项目在中国落户。据李昕,杨振宁还与恢复高考有关,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杨振宁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创始人,该研究院在理论凝聚态物理、冷原子物理、理论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汇聚众多国际一流学者。他还是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创办人,该研究室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据周光召院士:杨振宁为中国至少培养了10个以上的中科院院士和5个大学(副)校长。

他是1971年中美关系松动后回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在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人民的互相了解、促进中美建交、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971年上半年,杨振宁参与保钓运动,此外他还以公开信的方式直接参加1971-1991年对台统战。

1977年,杨振宁创建全美华人协会,1980年创建“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在中国香港和美国筹措资金,策划和资助了CEEC计划(中国学者访问项目),帮助大批中国高端学者到美国著名大学进行深造,归国者有多位当选两院院士,其中就包括后来的北京大学校长的陈佳洱,担任过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以及担任过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谷超豪、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薛康、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苏刚等人。

1983年,杨振宁创建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促成了广州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募得巨额资金,以及4000多平方米教学楼一栋,资助国内纯学术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部省级奖励几十项。

杨振宁还在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海南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学府个人捐资建立“杨振宁奖学金”,帮助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含研究生)完成学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龙以明说,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与杨振宁先生的指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他亲自募款支持并指导应注意的研究发展方向,亲自参加该室举办的多次国际会议,并资助该室博士生毕业后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工作一年。今天,杨先生仍十分关心理论物理研究室的发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中科院院士葛墨林说,我一直是在陈省身先生的亲切关怀和杨振宁先生的直接指导下做事情,从他们二位身上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和物理,更包括做人。杨先生虽已年近九旬,但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我们仍向他报告,得到了他的指点和支持。

清华大学前校长王大中高度赞誉了杨振宁对清华的贡献:清华物理系有今天的成就,杨教授功不可没。

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对杨振宁作出了高度评价,“杨先生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一面旗帜”。顾秉林透露,他任校长时杨振宁推荐了著名计算机专家姚期智来清华任教,为后来清华引进大量高端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还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清华物理系主任朱邦芬院士:杨振宁回国后,在短时间内将冷原子、凝聚态、统计物理三个研究领域短时间内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帮助清华物理系从根本上改变了面貌,亲自做了很多重要的研究工作,我常收到他发来的电子邮件,发件时间经常是晚上10点多、11点。在清华培养出了多名杰出的青年物理学家,其中好几位在国际上已经很有名声。一共发表了近30篇SCI论文,单位都署清华大学,此外还出版了几本专著。

那就是,杨振宁不是一个简单的诺贝尔获得者杨振宁大约有十三项世界级别的成果,是可以和牛顿,爱因斯坦相提并论的,并不是什么诺贝获得者而已。

宇恒不守称放在他的作品是三流的学术。由于建立了标准模型,解释了宇宙三种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以及62钟组成宇宙所有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活动,与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相容,目前最大统一,完美的理论,也就是21世纪多少科学家,建造对撞机想要超越的理论。即杨米尔斯方程。

你要问杨振宁卖国没有,理论物理学家,论文公开,怎么卖国?下面论文序号:

A)统计力学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 论文序号: 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Baxter方程)。论文序号: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

(B)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

(C)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论文序号: 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

(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Mills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75c。

因为杨振宁是中美俄三大科学院(在籍)院士,本质上他去哪里都可以,回国并不是贪什么好处。

对中国直接的贡献就是指导,提出意见和战略使清华凝聚态,冷原子,理论计算机进入了世界前列。

杨振宁与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时,还是中国籍身份,大约7年之后,才加入外籍身份。所以说杨振宁,李政道是(并列)一位的华人。对华人,研究科学方面自信心提振很大。

对于人品。杨振宁得了诺贝尔奖后,鼓励在台湾的岳母曹秀清设法取道美国转往祖国大陆。[18]在他的安排下,曹秀清从美国飞往日内瓦,由中国外交部的同志亲自接机,安排休息数日后,转机飞往北京定居。

1971年回国访问是华人访问第一人。他在保钓学生中发表题为《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的演讲,轰动异常。他和历史学家何炳棣、数学家陈省身都坚决支持保钓运动,被称之为运动的精神导师。当年台湾赴美留学生写的回忆录,谈到杨振宁在保钓运动中的影响力,征服了许多台湾学生。统计数字表明,当时的台湾留美学生竟然多数表示自己学成后要到中国大陆工作定居

1971年10月29日,杨振宁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归还冲绳协定”听证会上作证。他从历史、地理和现实的角度全面讲述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事实,为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的贡献是在于学术交流,由于学术地位,在美国,欧洲,东南亚,日本讲学。从杨振宁那里得到中国的信息,对当地华侨华裔,华人学者回流中国,以及外国人结成与中国友好关系功劳都很大。

其次也是学术,教学活动。

1982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荣誉讲座教授。

1983年,杨振宁在香港发起创立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基金会从成立到2007年结束的24年中,资助金额累计达2000多万元港币,资助基础研究项目数百个,使一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同时还为中山大学建成一座研究大楼。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是在香港立法注册的非谋利性机构,它的发起人是杨振宁。

1983年12月28日,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1985年,杨振宁倡议建立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设立该奖是为了鼓励中国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动手能力,杨振宁促成了“吴健雄物理奖”、“陈省身数学奖”等多个奖项。1986年倡导兴办了“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鼓励青少年勤于思考,为国家发明有经济效益的新产品。

1986年,应邀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同年,杨振宁应美籍华裔数学大师陈省身之邀,在南开大学数学所建立理论物理研究室。研究室建立后,本着“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1993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同年,杨振宁被聘为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43]2007年2月在该校捐资奖学金,至2014年共有128人获奖。

1994年,杨振宁担任顾问、执行委员的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在香港创立,目的是推动中国的科技研究工作,奖励在科技领域有成就的学者。

1994年,荣获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之波维尔(Bower)奖。

1994年,与首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创立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

1997年,清华大学为加快理科发展,时任校长王大中与杨振宁教授反复磋商后,决定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将它建成一个高水平的纯学术性单位(2009年更名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该研究院已在理论凝聚态物理、冷原子物理、理论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汇聚了姚期智等国际一流学者。

1997年12月,杨振宁、丁肇中发起的清华北美教育基金会,享有免除美国联邦所得税待遇。其成立的目的为:扩大清华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促进清华与美国教育,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

1999年5月,杨振宁正式退休,石溪分校同日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同年被该校授予一等荣誉博士学位;同年,杨振宁决定将其大量文章、信札、手稿及奖章慷慨捐赠予香港中文大学,当中包括著名的诺贝尔奖章,设于港中大校园的杨振宁学术资料馆因而成立。

1999年5月,在杨振宁等人发起和倡议下,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注册登记。

2000年3月16日,他建议在名校设立美国问题研究所,在美国著名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以增进美国知识界对中国的了解。

2000年10月29日,在南京大学进行学术访问的杨振宁,欣然捐资在该校设立“杨振宁奖学金”,以奖励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尤其是家境贫寒的优秀本科生,奖学金基金总额为50万元。杨振宁表示以后他还会继续追加。

同年,杨振宁在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了“杨振宁奖学金”,表扬研究及学术成绩优秀的中大同学,直到2012年为止,已有二百零九名本科生及十五名研究生获得该奖学金

2004年3月25日,杨振宁批评港独政客李柱铭前不久到美国参议院“作证”的行为既不应该也不明智。

2004年4月21日,清华大学设立“杨振宁讲座基金”,用于聘请国际著名教授及杰出年轻学者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潜心从事科学研究。

2004年7月17日,杨振宁在北京大学,向1200多名赴京参加“全国台联2004年台胞青年夏令营”的台湾学子演讲。

2004年9月13日,81岁的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开始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他说:“现在很多教授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但我觉得,给本科生上课很重要。我也希望我能够带动更多的人。”他说:“每一次课前。我要花两个小时认真备课。我要了解学生的进度。”

2004年11月,受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

2004年11月12日,杨振宁在山东大学演讲时强调,中国只有一个,“合则盛,分则衰”。杨振宁向山大学子们深情回忆了1997年7月1日,当他在港亲眼见证香港回归那一伟大历史时刻的激动心情,并称这是父辈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一天,因为“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了!”他也指出了中国目前存在的诸多巨大问题,但他表示,“这些问题并不比在过去100年间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巨大问题更为严重,既然100年前我们能够将问题解决,那么今天的中国,凭借内在的韧性,依然可以克服困难。”

2005年4月2日,杨振宁在海南大学捐资设立“杨振宁特困优秀生奖学金”,用于资助海南大学每年20名品学兼优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杨振宁2004年11月来海南参加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开幕式时,表示自己有帮扶海南省高校贫困生的愿望。以杨振宁名字命名的奖学金为每人1000元人民币。

2005年5月,杨振宁奔赴香港为清华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筹款。据悉,近一年来,杨教授已经完成筹款1000万美元。

2007年5月20日,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将其所属的一切资产无偿赠送给中山大学。该基金会的发起人杨振宁教授出席了资产赠送移交仪式,其主要内容为:现金人民币1100多万元,港币约36万元,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研究大楼及其中的所有设备等。

1981年,杨振宁在兰州大学讲课

1986年,杨振宁创建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本着“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杨振宁创建后亲自指导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物理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包括量子可积系统,杨—Mills场,杨—Baxter系统,量子群,关联体系的代数结构,Yangian,纽结理论等。

杨振宁创建的理论物理研究室,已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培养的博士中,有人当选院士,有人成为大学副校长,有人拿到海外名校终身教职。用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的话形容,研究室如今算略有成就。

转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蓝蓝馨 回复 悄悄话 他们住的别墅是带电梯的千万豪宅
portfolio 回复 悄悄话 一个媚共的投机分子。
南岛水鸟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介绍对扬老也多了些了解,之前看到一些负面的评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