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叟宴,字面意思上是千名老叟参加的盛大宴礼,实际上,参加宴礼的并不是固定一千人。康熙五十三年三月十九日,适值皇帝六旬“万寿”。由于“四海奠安,民生富庶”,各地耆老有感于君王的“恩泽”,因而新春伊始,便纷纷进京,前来祝寿。为了庆贺皇帝“万寿”,康熙在三月二十五日和二十七日两次宴赏耆老,先后有年六十五岁以上老者两千八百余人与宴。
在康熙六十一年正月新春,皇帝又召年六十五岁以上的耆老一千余人,分满汉两次入席。席上,康熙皇帝还赋诗一首,诗题即为《千叟宴诗》,千叟宴之名因此而定。
清代到了乾隆年间,国家更加殷实富足。乾隆四十九年发生了很多事,《四库全书》编纂告竣,年过七旬的乾隆皇帝又添五世元孙,正可谓是双喜临门。好大喜功的老皇帝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于第二年正月在乾清官又举行了千叟宴盛典。
这场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3000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作了一个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乾隆六十年,各地农业丰收,平均达到九成。十月大雪盈尺,瑞雪兆丰年,年逾八旬的乾隆皇帝又将在来年春正举行“归政大典”。此时的他已是一个85岁的老人,为了不逾越祖父在位61年的纪录,他决定将皇位禅让给第十五子,自己当上了太上皇。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日,禅位刚3天的太上皇在宁寿宫皇极殿再次举办千叟宴。
乾隆已经86岁,60岁的老人与他已有26岁的年龄差距,因此规定,参宴老人的年龄由60岁改为70岁以上。这一天,皇极殿的场面异常的庄严、宏大。皇极殿檐下,陈设着中和韶乐;宁寿门内,陈设着丹陛大乐。殿内,陈设王公、一二品大臣席位;殿廊下,布设朝鲜等藩属国使臣席位,与宴千叟的席位在殿外阶下。
清代这四次千叟宴,规模盛大,场面豪华,宴前需要大量的物质准备。所有拟定参加千叟宴的人员,皆有皇帝钦定。而后由有关衙门分别行文通知,知照参加宴会的老叟们按其路途远近相宜启程。总之要于封印前抵京,按时入宴。同时,与宴各员还要有关衙门相应开写履历,知会内务府或军机处。入宴各员接到由兵部加封火票、驿站连日递送的来文之后,随即清理政务,相宜束装启程。有的行水陆,有的走旱道,日行夜宿,赶赴京城。
千叟大宴的排场和入宴程序很有讲究。开宴之前,在外膳房总理大人的指挥下,依照入宴耆老品位的高低,预先摆设宴席。除宝座前的御筵外,共摆宴桌800张。宴桌分东西两路相对排列,每路6排,每排22至100桌不等。如乾隆六十年摆在宁寿宫、皇极殿的最后一次千叟宴,宝座前设乾隆和嘉庆御筵,外加黄幕帷罩。殿内左右为内外王公一品大臣席,殿檐下左右为二品大臣和外国使臣席,丹墀甬路上为三品官员席,丹墀下左右为四五品和蒙古台吉席。其余低等人员,俱布席于宁寿宫门外两旁。东西两旁各席,设蓝幕帷罩。
宴桌摆设完毕,即由外膳房总理大人率员引导与宴官员、外国使臣以及众叟入席恭候。此刻宫殿内外1-800宴席,数千老人一片肃静,就等皇帝驾到了。
韶乐高奏,鼓乐齐鸣后,皇帝步出暖轿,升入宝座,乐止。然后赞礼官高声宣读行礼项目,奏丹陛大乐。这时管宴大臣二人,导引殿外左右两边阶下序立的内外大臣、蒙古王公等,由两旁分别走至丹墀正中。接着鸿胪寺赞礼官赞行三跪九叩礼。伴随着乐曲,数千耆老一同向皇帝叩拜,乐止。接着,管宴大臣又引导着王公大臣步入殿内,与耆老再行一叩礼之后入座就席。
折腾了半天,还不能开始吃呢。在丹陛清乐声中,茶膳房大臣向皇帝进红奶茶一碗。皇帝饮毕,大臣侍卫等分赐殿内及东西檐下王公大臣茶,饮后茶碗赏归。茶毕,乐止。被赏茶的官员接茶后均行一叩礼,以谢赏茶之恩。这叫作“就位进茶”。
进茶之后,茶膳房首领二人请进金龙膳桌一张,放在宝座前面。茶膳房总管首领太监等送呈皇帝黄盘蒸食、炉食、米面奶子等果宴15品,同时展揭宴幕。执事官也撤下王公等人席幕。御宴上毕,便在丹墀两边摆放梨木桌两张,桌上安放银盂、金勺、银勺、玉酒钟。斟酒之后,执壶内管领相御前侍卫将酒放在皇帝的膳桌上。
接着皇帝召一品大臣和年届九旬以上者至御座前下跪,亲赐卮酒。同时,命皇子、皇孙、曾孙为殿内王公大臣进酒。并分赐食品。饮毕,酒钟赐赏。然后,内务府护军人等执盒上膳,分赐各席肉丝烫饭。群臣耆老开始进馔,乐声停止。这时宫内升平署歌人进入,群臣在曲词颂歌声中宴毕。歌人退出,赞礼官谢宴,群臣耆老各行一跪叩礼。谢赏赐酒馈之恩。皇帝在中和韶乐声巾起座,乘舆回宫。
大老远的赶过来,又繁文缛节了半天,到底都能吃到什么呢?皇家请客,的的确确出手阔气。
康熙五十二年第一次举行的千叟宴上,每桌共有十道菜,每道菜与一个乡镇及特产有关,具体为金玉汤(永福镇)、寿桃(桃城)、麻姑献寿(百寿镇)、果汁鸡球(三皇乡)、佛果酿(龙江乡)、马蹄胶(苏桥镇)、常安宫丁(永安乡)、板峡竹鱼(堡里乡)、锦寿阿(罗锦镇)、福敬亲人(广福乡)。
到了乾隆朝更是不客气,估计是怕等皇上过来的时候菜都凉了,因此乾隆朝的千叟宴最大的特点就是火锅。乾隆五十年那次宴席,最主要的就是火锅。
按照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宴席分一等桌和次等桌两级设摆,餐具和膳品也有明显的区别。一等宴席摆设在殿内和廊下两旁。王公和一、二品大臣以及外国使臣在一等宴桌入宴。一等宴席每桌摆设火锅2个、煺羊肉片一个,鹿尾烧鹿肉一盘,煺羊肉乌叉一盘,荤菜四碗,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意一盘,螺蛳盒小菜两个,乌木筋两只。另外备肉丝烫饭。次等宴席摆设在丹墀以下。三只九品官员、蒙古台吉、顶戴、领催、民兵等在次等宴桌入席。次等宴席每桌摆设火锅两个(铜制):猪肉片一个,煺羊肉片一个,煺羊肉一盘,烤狍肉一盘,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意一盘,螺蛳盒小菜两个,乌木筋两只。同样备肉丝烫饭。(《清代宫廷大宴-千叟宴》刘桂林)
而这一次的消耗是很惊人的,据清宫内务府《御茶膳房簿册》记载,乾隆五十年的千叟宴,一等饭菜和次等饭菜共八百桌,连同御宴,共消耗主副食品如下:白面七百五十斤十二两,白糖三十六斤二两,澄沙三十五两,香油十斤二两,鸡蛋一百斤,甜酱十斤,白盐五斤,绿豆粉三斤二两,江米四斗二合,山药二十五斤,核桃仁六斤十二两,晒干枣十二斤二两,香草五两,猪肉一千七百斤,菜鸭八百五十只,菜鸡八百五十只,肘子一千七百个。
又据清宫内务府《秦销档》记载,千叟宴席每桌用玉泉酒八两,八百席共用玉泉酒四百斤。为举办一次千叟宴,内务府荤局和点心局还要烧柴三千八百四十八斤,炭四百一十二斤,煤三百斤。
由此可知,当时桌子上菜的种类肯定不少,量也足够。据记载,这几次宴会中常出现的菜单有:
丽人献茗:君山银针
乾果四品:怪味核桃、水晶软糖、五香腰果、花生粘;蜜饯四品:蜜饯桔子、蜜饯海棠、蜜饯香蕉、蜜饯李子;饽饽四品:花盏龙眼、艾窝窝、果酱金糕、双色马蹄糕; 酱菜四品:宫廷小萝葡、蜜汁辣黄瓜、桂花大头菜、酱桃仁;前菜七品:二龙戏珠、陈皮兔肉、怪味鸡条、天香鲍鱼、三丝瓜卷、虾籽冬笋、椒油茭白; 膳汤一品:罐焖鱼唇 ;御菜五品:沙舟踏翠、琵琶大虾、龙凤柔情、香油膳糊、肉丁黄瓜酱; 饽饽二品:千层蒸糕、什锦花篮; 御菜五品:龙舟镢鱼、滑溜贝球、酱焖鹌鹑、蚝油牛柳、川汁鸭掌;
饽饽二品:凤尾烧麦、五彩抄手;
御菜五品:一品豆腐、三仙丸子、金菇掐菜、溜鸡脯、香麻鹿肉饼;
饽饽二品:玉兔白菜、四喜饺;
烧烤二品:御膳烤鸡、烤鱼扇;
野味火锅:随上围碟十二品(鹿肉片、飞龙脯、狍子脊、山鸡片、野猪肉、野鸭脯、鱿鱼卷、鲜鱼肉、刺龙牙、大叶芹、刺五加、鲜豆苗);
膳粥一品:荷叶膳粥;
水果一品: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杨河春绿。
每次宴会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自与民间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免费满汉菜式,所有皇家贡品酒水也都免费供应。在这场豪宴上,老人们大快朵颐,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
因为宴会宏大,往往提前很长时间就要开始准备了。内务府营造司的工匠们为老叟进出的各个宫门油饰了过木门座,盛宴周围的殿宇房间也为此油饰一新,显得更加富丽堂皇。营造司木库添造了捧盒、茶桌、木墩、菜板和端酒木盘给御膳房使用;营造司铁库也添铸了蒸笼铁锅、生铁行灶和鹅博铁杓。
乾隆五十年的千叟宴,为搭盖蓝布凉棚,仅坠凤用的青白石鼓就备用了二百二十四个。与此同时,内外御膳房备齐了各种主副食品、玉泉酒等各项席上用膳之物。而乾隆六十一年的千叟宴也不示弱,只铁锅一项,就预备了二尺和二尺三寸口径的板沿锅、生铁锅共一百一十六口;甚至又雇佣了现夫一百五十六名,用来端送膳品,推运行灶。
在最后一次千叟宴的席间,乾隆帝还召一品大臣和年龄90岁以上的人到御座前,赐酒并赐予每人拐杖等物品。乾隆又命自己的皇子、皇孙等人为殿内的王公大臣行酒,皇宫侍卫负责给殿外的与宴者行酒,当时参宴者中有106岁老人熊国沛和100岁老人邱成龙,乾隆称他们为“百岁寿民”、“升平人瑞”,赏六品顶戴,90以上的老人梁廷裕等赏七品顶戴,以示太上皇养老敬老之意。宴会上众人饮酒作赋,最后共有3497首诗篇留下,后人称此次千叟宴是“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吃完了饭,这些老叟们还可以得到一些赏赐。赏赐物品有诗刻、如意、寿仗、朝珠、缯绮、貂皮、文玩、银牌等等。乾隆五十年,凡参加千叟盛宴的文武官员,各赏如意一只,并赐绸缎。兵丁匠役和无职衔之员,七十岁至九十岁以上者,每年长五岁,各赏赐了十两、十五两、二十两、二十五两和三十两重养老银牌一面。最后,内库所存寿仗都不够用的了,总管内务府大臣两次写信给两淮盐政,先后购得寿仗三千根,就连小荷包竟然也赏赐了有四千八百二十二个。
这样奢华无比的宴会恐怕也只有在鼎盛时期才举办的起来,清朝历代帝王二百六十多年中,只有康乾盛世举行过四次。到了嘉庆以后,由于财力不足,这种规模盛大的宫廷宴礼再也举办不起了。道光皇帝曾经在万寿山玉澜堂请过一次耆老,以和硕怡亲王为首,一共才有十五位老臣与宴。比起这四次,特别是乾隆时期的规模与场面,那是差太多了。
参考资料:《清代宫廷大宴-千叟宴》刘桂林;《御茶膳房簿册》第一历史档案馆;《紫禁城里的老北京》 王艳芝;《中华饮食 》 徐潜。
转载请注明来源:一本正经说历史(ybzjli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