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其中一家比较富裕。有一年,天灾导致田中颗粒无收。穷的一家没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粮食,就给穷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就是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他会感恩不尽。但是,如果继续给他米,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了。一碗米不够,两碗米不够,三碗四碗还是觉得你只给了沧海一粟。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痛,可以忍住,而痒却是越挠越上瘾的。
升米恩,斗米仇是心理期待落空,造成的落差。
用马斯洛的理论解释,当温饱需求被满足后,就会要求尊重需求。都是感激,高标准的恩惠容易成了衡量内心感激的标准。
一旦低于这个标准,轻则不再感激,重则反目成仇。其实都是人的内心的标准很容易跟随外界的变化而潜移默化。
不会做人,不是说不是好人。而是说太会做好人,老好人,烂好人。
你偶尔给女生送朵玫瑰,人家肯定觉得你浪漫。但是如果你天天给人家送玫瑰,要是哪天不送了,那人家可能就会有抱怨了。
还有一个写烂的了老掉牙故事,从前有个善人,每天都施舍乞丐几块钱。
有一天,好心人善人不给乞丐钱了。
乞丐就问他,你怎么不再给我钱了?
善人说,我孩子出生了,要存钱买奶粉。
乞丐很生气,你怎么可以这样?
我们都知道做人要讲义气,也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所以当自己倾心相助的朋友离我们而去时,也许我们会苦闷并百思不得其解。
虽然自己不图回报,可事情不应如此。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道理,而我们自己是否也因为接受了别人"一斗米"而淡漠了人家施米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