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郎廷极和他的郎窑绿郎窑红

(2016-12-02 03:36:21) 下一个

郎廷极和他的郎窑绿郎窑红

郎廷极

郎廷极(1663-1715),清代隶汉军镶黄旗,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湖南布政使、山东巡抚郎永清子。康熙间以门荫授江宁府同知,迁云南顺宁知府,累擢江西巡抚,督造官窑瓷器,世称郎窑,官终漕运总督。

郎廷极和他的郎窑绿郎窑红

清康熙 郎窑红釉刻乾隆御题诗胆瓶 成交价:345万 2014年 香港苏富比秋拍

郎廷极是一个极富才华的人,郎家也是世代官宦,到郎廷极这一代兄弟四人皆为官,而郎窑系列也是郎廷极在江西巡抚任上时所创烧。由于他酷爱陶瓷,对陶瓷也很有研究,于是乎康熙皇帝就充分发挥他的特长,在康熙44年—51年这7年间,任命他为景德镇御窑厂督窑官。所以在这一时期所生产的瓷器我们统称为“郎窑”。

郎窑一名最早见于刘廷玑《在园杂记》,书中载有"近复郎窑为贵,紫垣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比摹成、宣、黝水颜色,桔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辨认"。紫垣为郎廷极的别号,他在任期间监督匠师模仿宣德、成化时期瓷器,能达到乱真的程度。

我们都知道,清代官窑器都会留下款识的,唯独郎窑红和郎窑绿大多数是没有款识的,这也是郎窑的一大特色。

郎窑绿

郎窑绿是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中呈现绿色,属于铜绿釉。通常挂釉后入窑经过1300℃左右的高温烧制而成。

郎廷极和他的郎窑绿郎窑红

清 · 康熙 郎窑绿釉小梅瓶 成交价:92.5万 2013年香港宝港国际拍卖

但是由于烧制工艺复杂,郎窑绿的烧制温度很难控制,要想烧制出理想的翠绿色釉面,往往要反复烧制多次,才能有一件满意的作品。所以成品率极低,因而也是存世量极少的原因。其产品也多以小件为主。从现存的瓷片和实物来看,郎窑绿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郎窑绿釉层均匀较薄,釉色稳定,呈翠绿色,鲜明艳丽,釉面上有较强玻璃般光泽,似有一种翡翠玉般的感觉。

二、在釉下紧贴胎体处布满细纹片,俗称“苍蝇翅”。用10倍放大镜细看,在釉面上可见密集细小的小点点,这也许是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由釉内小气泡所形成。

三、在器底近足处有一圈不过足垂釉,俗称“郎不流”,但垂釉非常自然整齐,似有一种釉流至底足前曳然而止的感觉,厚釉处釉色加深,呈现深绿色。

郎廷极和他的郎窑绿郎窑红

清康熙 绿郎窑观音瓶 成交价:67万 2011年北京中贸圣佳 春季拍卖会

四、圈足呈泥鳅背,内墙为内弓,底足内施白中闪青釉,低款青花双圈足见。

五、器内施青白釉,釉层较厚,无开片,其釉色与底足内白色闪青釉有较明显区别。口沿处有一圈明显粉白釉俗称“灯边草”。

郎窑红

郎窑的最大成就是恢复了明中期失传的铜红釉烧造技术,成功地烧成著名的郎窑红。以铜原料作为着色剂,早在汉代的铅绿釉陶器上就使用过,铅绿釉就是铜在低温氧化焰中的呈色。高温铜红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长沙窑,另在唐长沙窑和宋代均窑中还作纹饰使用过。真正烧成浑然一色的铜红釉瓷器始于元代的景德镇窑,釉色为暗红色。它为后世铜红釉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郎廷极和他的郎窑绿郎窑红

清·郎窑红观音瓶 成交价:194万 2015年AAA中国艺海春季拍卖会

到明早期的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窑才真正烧成通体鲜红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可是到明代中期这种烧造技术就失传了。直到200多年前的清代康熙朝,在郎窑中才又成功地烧制出高温铜红釉瓷器。

郎廷极和他的郎窑绿郎窑红

郎廷极和他的郎窑绿郎窑红

清·康熙 郎窑红观音瓶 故宫博物院藏

郎窑红是模仿明宣德时期宝石红釉特征烧制的。釉凝厚,玻璃感强,佳品呈鲜红色。传世品以瓶较多,常见的有观音瓶、棒棰瓶(棰口直颈者为硬棒棰,撇口圆肩者为软棒棰)、直颈扁腹瓶;盘碗也为数不少,有通体呈菊瓣形的。郎窑红器皿的口部多为白色,与宣德红釉瓷器的灯草口特征相似,器皿的底部有白色、米黄色者称为米汤底,浅绿色者称为苹果绿。郎窑红瓷器底部书写年款的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两种,但数量不多。

郎窑红是铜红釉中较鲜艳的一种,其釉面光洁透亮,有玻璃质感,开纹片并有牛毛纹,釉色深浅不一。色深者红艳,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征,其釉色莹澈浓艳,仿佛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光彩夺目。色浓者泛黑,色浅者粉红,色淡者暗褐。 郎窑红器里釉有米黄色、微青色、白色三种,均开有纹片。器足底釉有米汤色,苹果青色,均显露红色的斑晕,偶然也有红釉底和白釉底。

郎廷极和他的郎窑绿郎窑红

郎廷极和他的郎窑绿郎窑红

清 康熙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故宫博物院藏

郎窑红器有单层釉和双层釉两种。双层釉是没有""脱口""现象的,单层釉者其口沿釉在高温中往往下垂流,使口沿显露胎骨之色,一般呈白色、米黄色、浅红色或淡青色,形成了""脱口""。由于釉逐渐垂流,使器物上半部釉色浅淡,下半部釉色深艳,形成了""垂釉""。但因为制作工艺精湛和掌握好火候,使郎窑红器垂釉一般均不过足,称之""郎不流""。统称""脱口、垂釉、郎不流"",这是郎窑红器的鉴定要点。但是""郎不流""也不尽然,根据耿宝昌先生的调查统计,约有15%是流釉过足而稍加修整的,但与后世窑变釉的斩足现象又有程度不同的区别。

由此可知,郎窑的主要成就在于模仿明代宣德、成化景德镇御窑瓷器。由于宣德御窑瓷器以青花、祭红、祭青、甜白瓷为胜;成化御窑则以青花、斗彩瓷著称,因此,郎窑的主要成就亦应体现在模仿这些品种上。郎窑代表了康熙晚期景德镇乃至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瓷器的烧造水平。

看完记得转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