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旧货商店内
-
马未都:售货员,麻烦您把那个盘子拿来给我看看。
-
售货员:(回头看了看货架 一脸蒙圈看着马未都)没有啊,哪里有盘子?
-
马未都:就是那个盘子!(手指一个大五彩盘)
-
售货员:这怎么能是盘子呢?这是盆啊!
-
马未都:……
盘? 盆?
在北方人眼里,
这种边沿很浅的容器就叫盘子。
只有个儿够大、边沿较高、
装的东西够多的才能叫盆。
这是南北方在器型认识方面的差异。
老派上海菜里,
有一种餐前凉菜叫“冷盆”,
巴金的《秋》中就曾描述过:
“你先把冷盆端上来。
菜等一阵下锅,
太太、大少爷都还没有来。”
如果你去上海吃饭,
看着菜单里有这么道菜名,
琢磨着点一份能给你端上来一大盆的话,
那可能就要大失所望了。
既为餐前零食,目的就是开开胃,
自然不能让人在热菜上来之前就吃饱。
康熙版“携琴访友”
这盘子正面是五彩,
背面一点花纹都没有。
舍得留这么多白的,通常康熙时期的为多。
所谓“五彩”,并非限定某五种颜色,
彩多的就叫五彩。
就像成语“五彩缤纷”也不一定只有五种颜色是吧?
盘中的画叫《携琴访友》,
在古代绘画、瓷器、漆器和雕刻中十分常见。
宋代画家范宽、明朝的文徵明、
清朝的黄慎、王翚等都曾绘制过
不同版本的《携情访友图》。
清 上睿 携琴访友图 局部
在古代,与琴有关的故事中最著名的
莫过于《列子·汤问》中记载的“高山流水遇知音”。
春秋时楚国有个乐师名叫俞伯牙,
琴弹得很好,
他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巧妙地融进琴声之中,
但一般人却听不懂。
有一天,俞伯牙在长江边忘情演奏,
樵夫钟子期听到他的琴声,
由衷地发出赞叹:
“多么巍峨的高山,多么浩瀚的江河啊!”
没想到一个樵夫竟然能听懂他的琴声,
俞伯牙感叹知音难遇,
遂与钟子期结为好友。
然而,不久后钟子期病逝,
俞伯牙伤心不已,
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人能懂自己,
便将手中的琴摔在地上,
发誓从此不再弹奏。
有人认为,
携琴寻芳、携琴访友等绘画题材
便是根据这个故事改编而来,
但究竟如何,
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定论。
从图中描绘的场景来看,
作者想表现的,是一种很逍遥的生活。
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