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历朝历代瓷器仿品:鉴别要诀

(2016-09-07 23:32:51) 下一个

 

在 中国古瓷历史长河中,有后朝仿前朝,后代仿前代的情况,认识和鉴别这类瓷器很重要。因为产品好才有人仿,仿制品不是假冒品。人们都是仿好不仿坏,仿得值得 才仿,仿得不一定不好,仿得肯定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见得价值不高,也许价更高。认识真假才知好坏,假中有历史,有真正的高仿品。高仿品也有珍品,这要看 鉴赏水平和仿品本身。可收藏仿品,不愿收藏假冒品,总之,要明白历史上后代按前代原型的制作的产品和造假有区别,仿品和仿制有区别,仿制品和现代假冒也有 区别。虽然是老的又是真的,但量很大,做为珍藏就需要考虑是否有珍藏价值。

中国历朝历代瓷器仿品:鉴别要诀(收藏版)

认识明朝各代按元代器物所造的产品

在中国青花瓷器历史中,明代是一个重要时期,特别是永乐和宣德时期用苏料造了很多像元代的瓷器,对这部分瓷器要认真的对待。在宣德以后也同样造了很多好的 像元代器形、元代纹饰瓷器,但主要是用回青和其他几种国产料。请关注公众号:收藏家俱乐部,明代在青花瓷器中按照元代青花瓷的形状和纹饰也仿造了很多,早 期是用苏料仿造的,这部分瓷器是成化以前,而成化以后嘉靖时期没有那么多的苏料,所以仿得不可能很像了,又加上胎釉的应用原料也不同了,工匠也不同了,所 以这部分产品比较好鉴别,但这要很好的学习鉴别料色和料的特点才行。因此要掌握各代的用料和元代的用料不同才是根本。

另外对历代的仿品要有正确的观点。一件明朝仿前朝、后代仿前代的瓷器,它不但是仿品,也是一件老产品,老瓷器。它和现代的造的假冒瓷不一样,因此在认出仿 品时还要看是什么时候仿得,是官仿还是民仿,是名人仿还是造假。不要认为仿得就是假的、不好的,这样才能保留下是仿得又是老的,如:冯先铬在中国陶瓷一书 498页认为宣德仿烧的汝、官、哥瓷器是宣德的官窑仿烧的,因此是有价值的产品。

1.明瓷有元纹饰并非仿品

大笔涂抹元画展,永宣小笔醮料触。

边框双勾不填色,深浅色辨小笔触。

纹饰勾线小笔填,蕉叶中空色不补。

注解

明代初期还用元代器形,元代的料。不过纹饰有了些变化。这部分瓷器不可能在器形纹饰上随之就变。因为政治上的变化不能一下子就影响到瓷器。所以在任何一次 改朝换代,都不可能将瓷器工业立刻改变。特别是常常出现两朝并存的现象。如:朱元璋在南京称皇立都,而北京元朝还在;努尔哈赤在沈阳称皇立都,但到第三代 才攻下北京,推翻了明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像对这样的历史时期的瓷器,时代特征要注意。如:明早期瓷艺匠人用笔有了变化,改元代大笔涂抹为小笔触,边线 用双勾线,蕉叶中间空芯。

2.有元代纹饰特征不是仿品

元代花叶葫芦相,明代画叶已变相。

明龙立发披发凶,龙头龙爪更猛相。

注解

明朝早期的瓷艺匠,还是元朝做瓷艺的人。基本上器形、料没多大变化,但也有小的改变。元代画花叶子是葫芦型叶,到明代画得叶子就变型了,不太像葫芦叶子了。

画龙也改变了元代的粗线条和小龙头。而是龙头大,立发、披发都有。龙爪也少用三爪、四爪了,而多用五爪了。显得龙更威风、更凶猛、更好看。

3.明代早期瓷器不能认为是仿元代

元末明出瓷无仿,瓷艺变化非官场。

明代小笔修足好,器形用料是元厂。

注解

明早期的瓷器、形状、用料基本上是延续元代制作的工序。这样制作出来的产品不能叫仿品。因为瓷器不会一下子随朝代的改变而变化。在用料、器形上,哪个朝代 都是如此。请关注公众号:收藏家俱乐部,不能一下子改变上一朝代的制作技术。但是,仔细看也会发现在制胎和画工上有所变化。这不是朝代造成的,而是瓷艺人 本身技术的发展变化造成的。如:明代早期用小笔触画,底足修的比元代整齐。所以这给后人留下了辨别的依据和历史痕迹。但这都不能称为仿品。是历史变革时代 的产物,在这一点上要十分注意。

4.明洪武时期的瓷器与元代的不同

洪武瓷器有元相,纹饰器形特别像。

洪武仿元从底看,糙底挂红不一样。

青料发灰双勾线,仔细辨别不能忘。

注解

洪武时期和元代接近,窑工基本是元代的,在器形和纹饰上和元代近似,但洪武时有苏料也有其他国产料所以青色有的发灰,在画法上出现双勾线,这是不同于元代画法的。洪武多糙底,有的抹一层褐红色的釉浆,仔细鉴别从纹饰上、苏料、底足等还是看得出来的。

5.永乐宣德时期的瓷器与元代的不同

永宣仿元用苏料,但是料精要知道。

画法底足都不同,色如元代难做到。

器形削足有变化,滑润程度可断到。

注解

明 代永乐宣德时期也按照元代的瓷器生产过,但是可以看出来。因为在永乐宣德时期虽然是苏料,但对苏料的加工淘洗比元代精细,因此青花发色比较好,铁斑也不像 元代一样,另外胎土加工也和元代不同。如永宣削足比较规矩,胎土已不是元代时的滑,而是滑中带润,虽然不像清代糯米汁一样的润滑,但已出现润。这些现象都 可以断出永宣和元代的不同。

6.成化时期与元瓷器的不同

成化苏料并不多,别料不像不用说。

如果苏料仿元代,画工浓色看的多。

质量体型刀工看,成化仿元难度多。

注解

成化仿元大部分不成功,因为苏料少,加工工艺也不同,胎、底、削刀的技法都和元不同,所以是元是明比较好断,如:质量、成化轻、型也不同。料色也不同于元。元的铁斑重,成化的很浅,浓艳程度也不一样。

7.成化以后仿元代瓷器难

成化以后看青料,没有苏料用各料。

纹饰画法料不同,要仿苏青和谁要。

成化以后要仿元,料色实在难做到。

注解

成化以后几乎没有进口苏料,用其他的各种料勾对,但都难以和苏料对比,另外画工纹饰也都不同,如果在胎釉上不同,再仿也难成功,要是成化以后每个朝代的用 料就更容易断出什么时代仿得,如:要是嘉靖仿得可能是用回青或石子青进行勾兑,仔细看是能看出的,能看出是不是苏料比较容易,但要看是什么料勾兑的比较 难,这要经常的练才行。在明代成化以后各朝用料特征比较明显,因没有苏料,对其他料了解的清楚就能成为重要的鉴别依据。

8.浙料应用朝代

苏料、石子青、回青、平等青、珠明料

元有苏料国产料,两料都用要知道。

永乐苏料晕散艳,成化平等淡雅笑。

正德石子浓带灰,回青石子混的妙。

嘉万回青掺石子,散而不收解决掉。

回青幽青掺石子,万历中期用浙料。

嘉靖也用珠明料,只是少用要知道。

注解

元代基本上用苏料,但也用其他料如石子青等国产料,永乐、宣德大量用苏料、用的也好。成化采用平等青,景德镇产也称陂唐青,色泽淡雅、用的好。正德时期就 开始采用回青为主,为了色正掺了石子青。到嘉靖万历时开始大量用回青掺石子青,掺石子解决了回青幽青散而不收的难题,石子青掺的好,每两加一钱石子青。到 万历中期就开始用浙料了,到清初期也用浙料和珠明料,嘉靖已开始少量用珠明料。

9.成化时期多用平等青

平等青料成化兴,另有名字陂唐青。

淡雅不散可细绘,斗彩用料平等青。

注解

成化时期多用平等青,这种国产料景德镇也叫陂唐青,淡雅、不晕散,可画线细的画面,成化斗彩常用平等青,可画小器,也可绘制大器。

10.嘉靖用回青、石子、珠明三种料

嘉靖用了多种料,回青石子珠明料。

各色勾兑出多色,鉴别多看才知道。

注解

嘉靖用回青多,但也用石子青、珠明料三种青料,当然也进行勾兑调色,也采用几种青料画一个图案如:用一种料勾边,用另一种料填色。要多看细看才知道用什么料,是很难的,也是很重要的。

11.正德、嘉靖、万历多用回青掺石子青

正德嘉万多回青,掺料用的石子青。

改色稳定发色好,造价低廉色度升。

注解

正德、嘉靖,万历多用回青、掺的料基本上就是石子青、每两回青掺一钱石子青,这不但使回青质色好,也改变了回青易散而不收的难度,使画面清晰,色度稳定,也解决了苏料缺,没有进口料的难题,达到了了低廉、色彩程度好的目的。

12.回青少、到万历以后用浙料珠明料

万历浙料到清初,康熙浙料珠明辅。

其实嘉靖有珠明,回青缺少是清初。

清初只好多浙料,分水青花浙珠出。

浙料煅烧翠毛蓝,康熙发明别低估。

注解

浙料万历朝用,珠明料嘉靖就用过,但当时有回青,所以大量用回青和石子青勾兑应用,后来回青也少了,就用浙料和珠明料,在清代对浙料珠明料用的好,但在后 来用珠明料多,可以用青料的深浅勾画出五个层次的山水人物、虫、草画面,有的资料上说可分几个层次。也有叫分水青花的,这是以蘸料多少调出深浅度的角度说 的。崇祯晚期为了能加工细料在淘洗制作上对浙料进行了煅烧,出现了新的青花色,蓝中泛绿,称为翠毛蓝,意思是像翠鸟羽毛,在康熙时期大量用这种料,因此也 就出现了七种青色料:苏料、回青、平等青、石子青、浙料、珠明料、翠毛蓝。而翠毛蓝色可随意深浅,色稳定。

清朝历代仿宋、元、明三代瓷器鉴别要点

清朝历代大量的仿烧宋、元、明三代的瓷器,清代后朝也仿前朝的瓷器,有的时期官窑、民窑都仿烧,特别是皇帝庆寿、祝寿时常常需要制作一些宋、元、明的精制 品,以表瓷制作技艺和对瓷艺传统的重视。可见仿品之多,数量大。但是,各朝都有名朝的技术、工艺特点,仿得再像,也逃不了本朝代的特点。由于制瓷的原材料 及工艺的历史性改变,也成为仿制的极大困难,所以仿成真品是不可能的,各朝的仿品也有其各朝自己的特点,这才是真实的。

仿品也可能是好的产品,老的仿品也是代表仿制时的那个时代的作品。赝品是指对真品而言,不是对瓷的艺术产品而言。泥和水加上火的艺术是瓷艺术的真谛,是欣 赏的根本来源。请关注公众号:收藏家俱乐部,仿得产品不一定是仿它的价值,而是仿它的形像、神韵,是它所给人类的品味、雅趣。因为它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情 操,有的仿品还加饰了其他的纹饰和形状部分,这就说明不是仿了价值,而是用其美再加其美,当然有的加的好,有的加饰的不好,但是都是为了好才仿,所以仿不 应是次品,而是时代的产品,产物。这主要区别是假冒的,还是老的仿制品,真品,这三种的区分是很必要的,也是需要认真用眼,用脑去认识的,因为假冒仿得是 价值。

13.康熙仿弘治器

康仿弘治看治字,真品点水低台字。

碟碗足圈低康仿,碟碗足高才弘治;

假品点水和台平,真假难过高手遇。

注解

康熙仿明弘治的产品多数在治字上出了毛病。真品治字三点水旁低于台字,仿品三点水旁和台字平齐,盘碗仿得足圈比真的低,碟碗圈足低是康熙的,弘治的碟碗圈足高。

14.康仿宣德雪花蓝(酒蓝)

康仿宣德雪花蓝,仿品太精到有嫌。

康熙发窑仿各代,注意鉴别严又严。

注解

康熙时期官方仿、民间也仿,要注意有的仿得太精致,有的仿得太粗,都要注意,宣德的吹釉酒蓝发色不太均、不太好。如果太均好就不对头。

15.仿宋定窑及元明青花

康熙仿宋定窑器,竹刷泪痕不具备。

白釉器品仿宣德,成化弘治万历汇。

仿出明代各朝器,两行六字来认对。

注解

康熙仿宋定窑器,没有仿出来竹刷纹和泪痕,这两个特点很重要,仿宣德、成化、弘治、万历的各种器件。但在仿器上都书写两行六字款,以款上可断出真假,请关 注公众号:收藏家俱乐部,可从胎底釉上断出真假,仿元代的青花,从底足和纹饰、胎釉上都不具备元青花的特点(如:元削足不规则,胎滑粗糙,纹饰画法如葫芦 叶,青花用苏料有铁斑)都没有元代的韵味,可见这时期的仿品是一种寄托,不是假冒。

16.康仿宣红出郎窑红

康仿宣红没仿成,仿出鸡血郎窑红;

脱口垂足郎不流,牛毛开片非宣红。

注解

清代康熙朝时仿大量的宣德瓷器,在仿宣德红时没有仿成。结果由郎廷极仿出了郎窑红,郎窑红红如鸡血,釉中有牛毛纹,脱口垂足,白色灯草边。釉到足不流淌,这是削足削的有技巧,火候掌握得好,器物内外开片,没有写款,非常漂亮,,以后各朝从没仿制成功。

17.仿豇豆红

康熙豇豆红色美,各朝都仿难红美;

发色不正底不对,古拙厚重难来给。

注解

康熙时仿宣豇豆红色很好,但后来仿得都不成功,发色都不正,有的底足不对,有的失去了康熙时的古朴。

18.康仿宣德蓝釉薄胎白瓷

康仿青花宣蓝瓷,各瓷都仿白胎瓷;

仿品难仿苏料青,两行六字双圈值;

做为祭器古用品,仿品比宣更美实。

注解

仿宣德青花,但苏料难仿,仿各种白瓷,但仿器件的底都一定含有两行六字的圈款,从圈款上,从色料上可鉴别出真假,为宫内祭器,虽然大量仿造,但仿品存在的精细程度恰是假的标志,从青料、胎、釉、款上看仿品,始终是另类、不是真的。

19.雍正仿汝瓷

雍正仿汝仿得像,只是釉子太透明;

真品用的失透釉,仿品清澈有晶亮;

堆花印花就更假,如当宋汝就上当;

仿汝大多都有款,雍正年制难上当。

注解

雍正仿汝瓷仿得很好,但用的是透明釉,这和宋代的玛瑙作釉不一样,所以还是不真。另外又在瓷器上印花、堆花,这就好辨别了。还有雍正官窑仿得都特意加了雍正年制,这就更容易辨别了。但是,民间仿得没有款,要靠其他条件鉴别。

20.雍正仿哥窑

雍正仿哥很精致,胎质较厚写款字;

仿型堆花青铜器,胎厚堆花非宋的。

注解

雍正仿哥窑器仿得非常精致,但胎厚写有雍正年制款,有堆花和仿青铜器样子瓷器。因胎厚有款又有雕琢青铜器样子,比较好鉴别。

21.雍正仿钧窑

雍仿均窑易看出,色淡釉薄白胎骨;

器底涂有黑釉汁,胎土白色别被唬。

注解

雍正仿钧瓷比较好鉴别,色淡釉子薄,胎是白色的,底涂有黑釉汁。这些与钧瓷是有根本区别的。真钧瓷是黑灰胎、釉厚,底涂铁红色护胎土。

22.雍正仿宋瓷器

雍正仿宋各瓷器,仿宋五大名窑器。

龙泉影青万历前,官派专仿各代器。

雍正也仿康熙瓷,彩瓷纹饰倾雅气。

多雅纹细彩色美,没有古拙更假意。

摸底细腻柔润滑,灯草白齐雍正记。

注解

雍正仿了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也仿龙泉窑瓷器和康熙时期的瓷器,但仿得太精致,多了雅气,失去古拙,特别是彩瓷,更是太过于精致,不管怎么仿都可从底的滑润 上看出是带有雍正时的糯米汁感觉,仿品也仿不出宋代的水渍,哥窑横着走,官窑竖着走的特点。而是脱口的整齐灯草边,这些都是雍正仿宋代、仿康熙的特征。

23.雍正仿官窑器

雍仿宋官十分精,透明失透两釉兴;

以假乱真仿得好,看破过精芝麻钉;

支钉露出黑黑色,弄巧成拙黑芝钉。

注解

雍正仿官窑很像,用透明釉和失透釉两种釉仿,达到以假乱真,但在最精处确露出破绽,官窑的支钉不是芝麻大小,胎也不是非常黑的露出着,而是露着硅化后的灰黑色比芝麻钉大。

24.雍正仿明代器

雍仿永乐宣德器,也仿成化各朝器;

仿后也显橘皮重,泥鳅背底滑润细;

笔法不是小笔触,雍正橘皮看要细;

涂抹加重点料假,铁斑不正是假的。

注解

雍正仿永乐宣德瓷器很像,但都难逃雍正时期的胎细,底足多显滑润糯米之感,永乐宣德是小笔触画,而仿品是涂抹加重,点料以加重突出铁斑,但还是逃不了雍正时的橘皮纹感。

25.雍正仿永乐甜白

雍仿永乐甜白像,整身规整全透亮。

注解

雍正仿得太过火了,仿到几乎整俱器物都太薄了,达到全透亮的程度。其实永乐甜白底都比身厚,暗刻划纹饰流畅,但不太规整,这些区别是鉴定的特殊点。

26.雍正仿前朝五彩粉彩

雍仿五彩和粉彩,过于精致和粉彩;

见底可做结论语,滑中常润雍正彩。

注解

雍正仿康熙的五彩和粉彩,都很精致,特别是底有糯米汁感,所以可从过于精致和滑润的胎质上鉴别。

27.乾隆仿前朝前代瓷器

乾隆沿袭雍正仿,各种釉瓷都要仿。

如要区别有几招,咖啡釉口紫口仿。

涂黄釉点仿色底,表示支烧痕迹长;

淡酱色边堆铁花,仿成青铜笨着色。

注解

乾隆时期沿袭雍正的办法,继续仿明代及前朝器物,而且各种釉的瓷都仿,要区别有几种办法:乾隆仿品在器口上为仿紫口,涂了一层咖啡釉子,底为仿支烧的褐红 色也涂了一层褐黄色釉子,一般器底边有淡酱色的釉子,也堆塑铁锈色花,仿制品仿青铜器的样子,但仿得不真,细中显得笨。

28.乾隆仿铜绿釉

多烧成蓝显偏淡,多看纹饰胎底见;

宫廷寿庆仿品兴,朝廷仿品不见怪。

注解

乾隆仿铜绿釉蓝淡,铜绿色也都不正,要细心看底和纹饰,在宫廷寿庆时,大量供出仿品,清代各朝都有仿宋代明代的,所以也就不为怪了,从纹饰和底上看青花款料,看底的做工可看出真伪。

29.乾隆仿青花祭红祭蓝

乾隆官民有橘皮,仿元青花细多余。

再仿难有永宣斑,不是苏料难真齐。

祭红祭蓝看底足,糯米汁感真假离。

康熙祭蓝齿咬口,越精越假到整齐。

注解

乾隆官窑民窑都仿前朝代的瓷器,仿元、明青花,铁斑仿得不像,用笔点出斑点,但与真品相差很远,而且根本没有苏料的沉稳感。仿祭红祭蓝,色泽都不够,康熙 特有的是祭蓝底边有齿咬口的痕迹,在仿时没有了。请关注公众号:收藏家俱乐部也就是说由于精仿把拙古的特点标志仿没了,另外从糯米粉汁的滑润底足上也可鉴 别真假,仿元代青花瓷不如元青花沉稳,没有苏料纹饰的特点,有些细致做法是画蛇添足。

30.乾隆仿豆青、哥釉、茶叶末

乾隆仿瓷各朝货,豆青哥釉茶叶末。

色釉和胎交接处,胎釉之间别放过。

精看细小锯齿纹,民仿瓷器骗瓷客。

注解

乾隆时仿各朝的瓷器,如:豆青、哥釉、茶叶末都仿。但是在色釉和胎的交接处,要仔细看才行,仿得有细小的锯齿纹,民窑也大量仿造,容易受骗,千万要注意。

31.嘉庆瓷器仿古瓷

嘉庆帽筒替帽架,婴戏博古清装画。

仕女图多型仿陶,仿古成风瓷质差。

注解

嘉庆朝时,用瓷帽筒代替了帽架,纹饰多画博古图,人物多画清代服饰,盘发结仕女图,器形仿古代陶器,但瓷质不好,对这种瓷多看,有利于鉴别嘉庆仿品。

32.嘉庆仿古瓷不如乾隆

仿古沿袭乾隆朝,按照乾隆仿得造。

波浪纹釉太明显,仿定通体疙瘩釉。

注解

嘉庆仿古瓷一般按乾隆时期的造。但釉面波浪纹太明显,通体出现疙瘩釉,这主要表现在仿宋代定窑器上。

33.嘉庆仿各朝青花瓷

嘉庆青花仿明显,少数能保层次感。

双匀线兴不填色,青花无层色淡浅。

注解

嘉庆朝仿古青花,多采用双匀线画法,内不填色。从画工到胎、釉、色都不像。连康熙时的古掘层次感也消失了。这就更容易鉴别了。

34.嘉庆彩瓷仿品特点

开光轧道压凤尾,万花堆图百花美。

山川风景花藤瓜,为学前朝色之美。

豆瓣绿底学乾隆,但显粗糙应后悔。

注解

嘉庆彩瓷仿雍、乾,但是利用万花堆画法和百花图案,也画山川风景,喜画瓜藤花,底学乾隆用豆瓣绿釉做底色。但釉面粗糙不细,还不如不仿了。画风、画意纹饰也失去了康、雍、乾的特点。

35.道光仿前朝瓷器

道光难比前朝瓷,胎体粗松釉不实。

面有波浪疙瘩釉,画面若精堂名瓷。

懈竹主人慎德堂,可仿牙雕精美瓷。

注解

道光时的瓷器不太好,胎体粗而松、釉显得也不实,釉面常有波浪和疙瘩釉。画工制作好的有慎德堂和懈竹主人款的、堂名款也成为官用瓷。仿像牙雕的瓷器非常精致。从粗胎和釉面可鉴别仿品的特征。

36.道光仿官哥窑

仿官仿哥口酱釉,圈足涂刷黑色釉。

仿了明代器物差,没有对处细胎釉。

注解

道光所仿官窑和哥窑器,口上涂酱釉,圈足涂一层黑釉,对仿品来说也增加了其他釉就肯定不像了,几乎一看就知道不是宋代产品,再加上胎釉又很细,那就更不像了。

37.道光彩瓷

道光精品慎德堂,彩瓷繁多宫廷样。

五彩宫用龙凤碗,花碟虫草仕女常。

注解

道光的彩瓷精品是慎德堂制作的多,宫廷用五彩和粉彩画龙凤,特别是宫廷用的碗画得很美,器物上多画花蝶虫草仕女图纹,仿品失古朴、太繁密。

38.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仿品

晚清瓷器仿辈先,咸丰同治光绪欢。

不仿胎釉仿型纹,出口量大民窑宽。

人物鼻高画小脚,各种仿品轻薄单。

红釉浅淡青暗淡,四朝仿品不过关。

注解

晚清仿先辈的产品很多。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都是仿器形和纹饰的样子。胎釉不仿,也知仿不了。仿品大量出口,民窑产品也大量出口。人物画的鼻子高,画 清代小脚女人(仕女)。各种仿品显得单薄而轻,没有古瓷的厚重古朴感,红色的单色釉浅,青釉暗淡,没有浓艳的色感,所以这四朝仿制品都不过关。

39.清末仿雍正粉彩雍正胭红小件多,胭红用金吹施多。

胎薄施釉并不均,两行六字楷书多。

雍正橘皮更难仿,特点没有民国多。

雍正圈足糯米汁,难仿滑润有传说。

注解

雍正瓷的特点是橘皮、胎薄施釉不十分太好,胭红用金吹釉,两行六字的楷书款,清末民国时仿了很多。但都可以鉴别出来,就是因为没有雍正特点,在圈足滑润方面也是很难达到真正的糯米质感的。

九、有关古瓷器的论述

综上所述瓷器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瓷器的露胎部分滑润是如下原因造成的:

1.元代用麻仓土,明代万历以前也用麻仓土,但元代的制坯,修足不如明代的技术水平高,因此元代的瓷器底足是看起来粗糙,摸起来滑,到明代瓷器圈足和制坯 都得到提高,就达到了看着好摸着也滑润。请关注公众号:收藏家俱乐部(但垫砂烧的如果砂粗,没有将砂磨掉时,手摸到砂粒时有挡手感。这时要注意的是别因为 垫砂的砂粒误认为是假的。在明代万历前后的瓷器,底足的滑润也是不同的,这就是用麻仓土改高岭土造成的)。

2.从明代的万历以后因没有麻仓土,从万历后到清代用高岭土,在景德镇产的高岭土也是最好的瓷器用土,但到清代改变了元、明两代对高岭土的用量,即:由原 来的20%~30%左右,改为50%,是一个由大概数发展到一个标准的误差在个位数上的细化过程,这是一个由粗略到标准的量化过程,在这过程中又将胎料的 淘洗加以精细,这就是清代的瓷器为什么细腻又滑润的原因。

从元、明早期到明中期,又从明中期到清代、在胎土上的变化是由麻仓土的少量,逐步发展到高岭土,又由高岭土的量不到一半发展到高岭土的用量占一半,这个过程经历了两个朝代六七百年的时间,这才是从元到清使瓷器的胎、足变化的真实过程,也是根本原因。

根据上述可以很好的利用制胎用料和制瓷工艺进行对元明清的古瓷进行断代、断窑口。对高岭土的应用情况、制胎、削足、胎料的淘洗过程的了解是断代和断窑口不 可缺少的知识,这是从瓷器圈足滑润的根本原因上作出的判断,也是给这一时期的瓷器断代下科学结论的客观事实,是最有力的依据和求证。转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