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708)
2016 (1154)
2017 (680)
2018 (352)
2019 (290)
2021 (1)
2024 (2)
优 美精致的高丽青瓷是高丽王朝(918-1392年)瓷器中的代表作,它是受中国唐宋青瓷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是贵族物质、文化生活的象征。部分上品可与中国 宋代汝窑媲美。统一新罗时代生产高温灰釉陶,高丽时代青瓷发展迅猛,受越窑影响较深。10世纪末期大量宋瓷输入后,受中国北方汝窑和南方龙泉窑影响最深, 高丽青瓷开始呈现深沉的绿玉式格调,刻划花以菊花唐草为主要装饰纹样,造型以典雅清秀取胜,已不见宋瓷的大胆夸张。12世纪始,高丽青瓷发展达到高峰,釉 色综合了汝窑、龙泉窑的工艺特色,产品近似于龙泉窑、汝窑的梅子青、艾叶青、粉青、天青、月白等色,最主要成就在于烧出了美丽绝伦的翡翠色调。器形薄轻乖 巧,与雕刻的牡丹、莲荷、唐草、竹节、水禽等图案纹饰巧妙结合,更显和谐与完美。仿生瓷是高丽瓷的魅力所在,人物、鸳鸯、狮子、鸭子、麒麟、摩羯、龙凤、 鱼龟等动物形象的水注、砚滴、香熏、笔架等和南瓜、石榴、竹节、荷花、葫芦等植物形象的各式器皿,栩栩如生,精雕细刻,反映出高丽民族崇尚自然的艺术传 统。
高 丽青瓷的生产是由宫廷直接派官员“窑直”管理的。尤以全罗南道康津郡大口面沙堂里和全罗北道扶安郡保安面柳川里的窑场最著名。其青瓷产品只供上层贵族,器 物务求华丽,重质不求量,不惜工本,广泛采用青瓷堆花(化妆土堆花)、透雕(镂空雕)、象嵌(镶嵌)、辰砂(高温铜红釉)、象嵌描金(镶嵌描金)、铁绘 (褐彩)等高难度的精工技巧,或单独使用,或多种工艺综合于一器。仁宗长陵出土的青瓷瓜形瓶及方形台有类于宋代青瓷的高雅宁静,而青瓷透雕七宝香炉、青瓷 透雕唐草纹盒、青瓷镶嵌透雕龟甲纹套盖、青瓷透雕双龙笔插、青瓷龟形水洼注、青瓷堆花莲荷唐草纹水注的华丽精巧,已超过宋瓷,足与金银工艺争胜。
青 瓷镶嵌技法的学习、创新、发展是高丽民族对世界陶瓷艺术的最大贡献,虽然我国早在唐代已发明创烧了黑釉刻花填彩瓷,但并未发展起来。是高丽陶工学习使用了 该技法,并广泛用于青瓷(也用于白瓷、黑瓷),并发展成多色彩。12世纪中叶后,镶嵌已成为青瓷装饰主流,以人物图案为装饰的稍少,梨花女大博物馆藏12 世纪青瓷镶嵌人物纹梅瓶堪为代表;又创造了青瓷镶嵌金彩、辰砂等,将镶嵌青瓷艺术推到了极致。14世纪高丽青瓷走向衰落,被其后李朝的粉青砂器所取代。
李 朝(1392-1910年)瓷器亦有官窑民窑之别,白瓷是李朝最珍贵的瓷品,皇室御器专用白瓷,白瓷烧造一直贯穿于整个李朝五百余年。这与朝鲜半岛的人文 地理不无关系,他们喜好洁净,讲究清洁,自古以白色为好。高丽王朝时作为元帝国的驸马国,元人尚白的传统亦可能影响到这里。李朝的《世祖实录》载:“元人 尚白,大明尚黑,以至日本尚青>>吾东方常时好着白衣。”日本学者柳宗悦认为:“李朝工艺的本质是从白色中追求线条的美,正是民族深刻的悲剧 意识的表现。”白瓷以其朴素洁净,符合儒家理想和民族审美情操而成为李朝瓷器的代表,色调有纯白、乳白、青白等。京畿道广州郡牛山里、道马里所产白瓷最 好,被司饔院定为御窑。15-16世纪广州官窑白瓷釉色纯正,白中略见淡青,胎质细润,底足稍大,实用且稳重,线条简括柔和,有沉稳恬静之美感。1757 年广州官窑迁至分院里至1884年官窑民营化为止的官窑器,被称为“分院器”。此期白瓷胎骨坚致,釉色白中泛青,部分接近于青白瓷。受清乾隆期瓷雕的影 响,亦喜用刻花、透雕等技法进行装饰,作品玲珑剔透,招人喜爱。 “壬辰之乱”(1592-1598年)后,粉青砂器停烧,被新进士大夫喜好的白色全部取代,所有佛教色彩的器皿一律加以限制和禁止。这时白瓷盛行,并发展 出白瓷镶嵌、白瓷刻花、白瓷透雕、白瓷铁绘、白瓷辰砂等多种技法。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