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瓷业发展的新高峰——清三代民窑

(2016-07-08 04:43:06) 下一个
 

作 为中国瓷器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民谣瓷器,价格相对来说肯定没有官窑之高。但是毕竟历史这么悠久,能保存下来还是非常之不错的。清代民窑青花瓷盘生产 年份的跨度很大,收藏爱好者宜选择年份早的品种收藏投资。清朝政府从1644年建立,到1911年灭亡,历经260多年,民窑青花瓷盘的生产一直没有间断 过。清代早期,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简称“清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段盛世,经济繁荣,社会富足,制瓷业发展达到新的高峰,青花瓷盘 的生产非常讲究,用料上乘,做工精细,釉面润泽,绘画生动流畅,其价值自然就高。另外,越是年代久远的藏品,流传到现在就越不容易,其传世量也就越少,升 值潜力就越大。
国富民强中国文化——清三代民窑康熙中和堂瓷器

1、顺治瓷器,正处于明末清初过渡阶段,胎体厚重细润、洁白坚致,器形朴拙。釉面以光亮不足的卵青色为多,一些琢器釉面较厚,常使淡色青花模糊不清,并保持明代在器口施酱黄釉的特点。青花色调大致分为四种,其中的翠青色与康熙青花相似,不施青花的五彩器渐多。图案纹饰,内容新颖。流行的纹饰有,洞石花卉、麒麟、芭蕉、人物故事,还有画中题句等。器足演变为滚圆的泥鳅背状,底部可见螺旋纹,此时已流行明末出现的宽圈足的双圈底足。款识,分官窑款与干支纪年款,有楷书、隶书和篆书。
国富民强中国文化——清三代民窑

康熙

1、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青花使用国产珠明料,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均有色调深沉,紧贴胎骨的特点。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期色调柔和。
国富民强中国文化——清三代民窑

2,早期器物口部常涂酱黄釉,一般器口均施一层含粉质的白釉,给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觉。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 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以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还有红、黄、绿、兰、黑组成。康熙时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画面富丽堂皇。这时三彩器较为盛行,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酱白地三彩、虎皮三彩。此时还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它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品种。康熙抹红,其色为正朱,鲜艳夺目,其官窑彩碗为最佳。釉里红亦为上乘。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器物口沿有“灯草口”是从明代永乐时期出现的。康熙时,彩绘人物,多用兰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赫,颇为娇烧。人物衣裙最为生动,树则老干锉费槎榧,花则风枝婀娜。画松为茄色之干, 墨色之针,渲以硬绿,给人以浓翠欲滴的感觉。
国富民强中国文化——清三代民窑

3.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题材为历史典故、人物故事,器足,有平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拱壁底、圈足。康熙时有一种双底大盘,足底有两个圈,在两圈之间,有个深槽,这种双底大盘,比较典型。还有这时的笔筒特点是上下两部分粗些,中腰较细,底面有一圈无釉。康熙宫窑款以书写为主,大多写在器底部,有少数写在器身上,一般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窑器物一般无款,有的器物仅有青花双圈或一秋叶、盘肠等。
国富民强中国文化——清三代民窑

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一3个深浅颜色。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艳。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
国富民强中国文化——清三代民窑

2、由雍正开始法琅彩瓷器称“古月轩”比康熙时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这时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而雍正时,都是不带彩地的绘画,特别是讲求画意,而且绘画题材也多了起来。雍正时纹饰仍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官窑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款,都有青花双圆圈、青花双方框,个别也有不带边框的,还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图章款。
国富民强中国文化——清三代民窑

乾隆时期资器的鉴定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 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国富民强中国文化——清三代民窑

2,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彩资釉面,常有似涟满的均匀小皱纹。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 画凤严谨而细腻。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楷书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国富民强中国文化——清三代民窑z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